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许多的农村人口涌进城市,造成城市流动人口不断增加[1]。80年代以前,由于严格的计划经济管理和户籍体制,我国的流动人口数量很少,规模不大,多以社会交往为目的的社会性流动为主。80年代中后期以后,我国的流动人口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时期,当年全国的流动人口猛增到二千多万。20世纪90年代是我国人口流动最为活跃的时期,全国流动人口数量从1993年的七千万人增加到2005年的1.47亿,十多年翻了一番多。
郑州市是人口大省,流动人口也在逐年增加[2]。依据郑州市公安局发布的数据,市区的外来流动人口总量从2007年的98万人,增加到了2012年的260万人,流动人口总量占全省流动人口的70%,市区流动人口年均增速超过了50%。2010年郑州市区户籍人口共301万人,流动人口与郑州市区户籍人口几乎持平,人口密度仅次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在全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必将会有更多富余劳动力要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作为中原经济区核心城市的郑州市依然面临巨大的流动人口流入压力。近年来,郑州市不断加强和创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致力于集职能部门、社会力量参与的新型工作机制。但由于缺乏一个权威统一、信息共享的流动人口信息平台,仅仅依靠以公安为主的流动人口信息系统,使得在综合各职能部门信息数据、实现信息共享方面
还不充分,制约了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效率。2011年,郑州市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建设项目被纳入联合国人口基金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实施的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公共服务政策与研究试点项目,在国家项目组的指导下,郑州市试点工作课题组研究形成了郑州市流动人口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借助试点项目的契机,郑州市着手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的建设工作[3]。2013年6月份,信息平台建成投入试运营,2013年11月1日,《郑州市居住证管理暂行办法》出台,标志着郑州市流动人口信息服务与管理工作进入新阶段。
一、郑州市流动人口特点
1.流动人口数量大、增长快
根据郑州市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截止2012年底,郑州市常住人口903万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373平方公里,城镇人口为599万人,城镇化率已经接近66.3%。据郑州市有关部门统计,2007年,郑州市区的流动人口总量只有98万人,到2010年时候已经增长到306万人,当年郑州市区的户籍人口也只有301万人,2013年,郑州市的人口密度已经和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非常接近。按照郑州市委和市政府确定的郑州都市区建设战略构想,到2020年的时候,要实现全市总人口1500万,建成区面积1000平方公里,城镇化率80%。因此,未来几年,郑州市区流动人口数量将会持续快速增加,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2.流动人口给社会管理提出挑战
郑州市流动人口以农民工为主体,由于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和与之关系密切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教育制度等制度上的障碍,他们处于郑州市主流社会的边缘,成为弱市体[4]。由于城乡教育水平的差异,这部分人文化水平较低、缺少技能、观念比较落后,加上郑州市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之间差别待遇,流动人口大多从事的是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就业的领域主要有建筑业、服务业、工业等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职业层次偏重体力付出。
流动人口就业的部门一般为非正规部门,这些部门工资较低、工作条件差、就业不稳定、无保障、无升迁机会。这不仅限制了
流动人口向上流动,也加剧了体间的矛盾对立,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流动人口犯罪率近些年来大幅增加,已经成为影响郑州市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基于居民收入净流入人口预测模型
通过河南省统计年鉴,郑州市统计年鉴,搜到相关数据,如下表1
表1    06-13年人口流动图1    净增人口-常住人口-户及居民收入籍人口关系由表1绘制出2006-2013年净增人口-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关系图,如上图1
图2    Y与X
1
,X
2
线性相关性图3    残差图
因为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高的相关关系,考虑建立它们之间的预测模型[5]。
以净流出人口为因变量(Y)、户籍人口(X
1
、城镇居民可支
配收入(X
2
)与农民人均纯收入(X
3
)之差(X
=X
2
-X
3
)为自变量,经观察因变量与自变量的散点图,拟建立多元线性方程
通过计算
流动人口管理办法,,检验值,统计量对应的概率,这说明回归方程中每个自变量的选取都是有意义的。同时,[6]由残差图可以看出所有的残差都在0点均与分布,没有发现高杠杆点,也就是说数据中没有强影响点,异常观测点。综上,该回归结果是切实可行的。
表2    回归参数表表3    流动人口预测值
用2014年的数据来检验上述模型,具体结果如上表3。
由此可以看出预测的误差相对于实际数据很小,因而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反应流动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杜丽红:中国城市流动人口管理问题研究[D].西(下转285页)
基于多元线性回归郑州市流动人口预测
王荣健  周  洋
(郑州科技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从郑州市的流动人口现状出发,分析了影响郑州市流动人口变化的原因,以及近年来流动人口的变化关系。通过搜集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基于净人口流入的流动人口预测模型。经预测,未来几年郑州市的流动人口依然持续增长。
【关键词】流动人口;多元线性回归;预测
【基金项目】郑州市社科联项目,郑州市流动人口管理与存在的问题研究,ZSLX201505。
【中图分类号】F323.6;F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95-02
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健康日益关注,特别是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颁布,明确提出了“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作为所有教育阶段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对未来公民健康素质发展规划了蓝图。作为以培养一线劳动者为主的职业院校,如何提升劳动者的健康素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打造适合健康教育需要的良好师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职业院校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但只关注某一时段的身体、心理、社会性等的传统健康引导,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全民健康的大健康理念的需要。对照《“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发现职业院校在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健康教育理念相对落后
目前职业院校中,担任相关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是大学体育教师、心理咨询中心的教师以及校医院卫生室的教师,往往将健康教育理解为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等某一方面的教育,缺乏对“全民健康”、“大健康”整合理念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原有的健康教育观仅局限于健康知识的传授和健康教育必要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学生作为公民基本健康素质的培育,忽视了对未来准劳动者健康工作、健康生活乃至健康管理等长远发展的关注,尚未完全领会并构建大健康教学理念。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现有健康教育任课教师单一学科的专业背景,往往只从学科知识单一层面的视角,向学生传递片面的健康教育,缺乏健康的整合观;二是健康教育师资往往不能将健康理念、知识、技能与学生现实生活相结合,不能与学生所学专业及未来从事的职业发展相结合;三是健康教育师资缺乏职后再培训,教师自身健康素养无法与当前国家的要求相匹配,所以导致健康教育教师观念相对保守和落后。
(二)缺乏专业的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在职业院校中,虽然有些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大学生体育》等课程,但是由于课程性质大多数是公共课,导致授课教师的准入门槛较低,健康教育专职人员数量偏少,况且相关健康教育类课程又分属不同的教学系部、教研室管理,同门课程不同授课教师间缺乏充分的教学交流与研讨,很难形成良好的健康教育教学团队,势必会影响职业院校健康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健康教育师资管理机制不健全
在职业院校管理层面,往往只关注“双师型”专业技术技能型教师队伍的建设,缺乏对健康教育师资的培养、管理、考评等管理制度,如健康教育师资的准入制度、职前职后的培训、职后岗位行业健康体验的实践经验、第二、三课堂乃至校外兼职行业专家的教学参与、师资建设经费的投入等。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健康中国”是我国新兴战略,将其融入职业教育,还处于探索阶段;二是学校领导层欠缺对健康教育理念的关注,相关职能部门如教务处、人事处、财务处、各教学单位、广大师生等对国策的贯彻落实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职业院校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教师个人微观层面,需不断更新健康教育理念
就当前健康教育教师而言,可通过对“健康中国”精神的学习、借助网络中关于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慕课、微课、阅读相关的研究论著、期刊、调研本校大学生健康教育的学习需求等多种方式更新自身对健康、健康教育以及健康教育与学生发展关系的认识,丰富自身健康教育的教学资源,改进传统的健康教育的教学方法,提高育人本领,进而提升职业院校健康教育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质量。
(二)学校中观管理层面,应整合打造“+健康”专业师资团队
职业院校教务处、人事处、学生处等部门应积极配合,协力打造“+健康”的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团队。首先,整合校内外主辅系列教师资源,通过对相关学历背景、行业职业资质的筛选,结合任课教师的兴趣,遴选志于从事第一第二第三课堂健康教育的教学团队;其次,鼓励校内教师在专业的基础上,拓展修读健康教育相关课程,加强对前沿理念、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培训,鼓励教师考取健康教育类行业资格证书,如心理咨询师、健康教育指导师等;第三,强化面向校外的健康行业专家、知名学者或企事业从事健康教育、经验丰富的一线人员的外聘与引入,不断充实“+健康”专业师资队伍;第四,为健康教育教师多搭建学习、交流、教研的平台,开展多种有益健康教育的活动,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三)学校宏观决策层面,应建立健康教育师资管理机制
职业院校应按照“健康教育”融入职业院校的教学要求,积极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在职教中的贯彻实施,尽快出台培育、管理及考核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的规章制度,一是鼓励现有教师通过转岗、内培、外挂职
等多途径提升自身健康素养,提高教学能力;二是成立相关的管理部门,统筹全校健康教育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培训、教学督导及考核等;三是设置专项经费,在健康教育师资培育、管理过程中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提供切实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
[3]俞国良.中等职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7.
[4]钟冬民.“双师型教师”概念界定意义的探讨——基于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卫生职业教育[J].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2017,6.
“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马桂芬  李永霞  郎  桑金歌  姚永华  王文成
(沧州职业技术学院  河北  沧州  061001)
【摘要】为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加大学校健康教育力度”的精神,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健康职业公民,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本文针对目前职业院校在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观念落后、数量不足、质量不高、机制欠缺等,探究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应采取的对策,为在职业院校落实健康中国国策、助力健康中国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职业院校;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基金项目】课题主管单位:河北省社科联课题管理办公室;课题编号(批准号:201701913);课题名称:“健康中国”背景下职业院校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7-0285-01
(上接295页)南财经大学,2008年.
[2]刘杰.郑州市流动人口信息服务与管理研究[D].2014(5).
[3]陈亚蕾.郑州市流动人口管理对策研究[J].辽宁警专学报,2013(7).
[4]詹鸣、尹晖、罗辉、钟卫军、史千山:流动人口信息管理模式初探[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6年第9期.
[5]任善强、雷鸣,数学模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60-65。
[6]白峥.学建模案例分析[M].海洋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王荣健,男,理学硕士,郑州科技学院,运筹学与控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