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灿烂文明、实现全球化大趋势下文化的互补与融合,在语文教学中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是在新时代发挥其应有作用的必经途径,语文课堂教学是传播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的主渠道。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充分挖掘教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语文课堂教育各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同时,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使语文教学和培养传统文化同步进行,从而发展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
首先,充分认识在语文教育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波涛汹涌的世界发展大潮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因此,我们必须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和传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
  (1)以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为导向,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来看,传统文化对于培育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的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而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中西两种文化的相互渗透和对比,可以提升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进一步认识,避免对西方文化盲目接受的行为,使中西文化在相互联系和相互吸收中实现融合,从而树立一种进步的、创新的、正确的文化价值观。
(2)以提高语文教育的有效性为抓手,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语文是为了交流,这种交流不但包括普通的日常交际,而且包括信息和文化的双向沟通。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知识灌输为主,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双边教学的体现不明显。而在现代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其教学模式采用更适合于学生的多样化的有效的教学形式。因此,在我们的日常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适时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我们教学的实效性。
(3)以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增强跨文化意识。现在的学生
们对西方文化津津乐道,但对中华传统文化却知之甚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青少年学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有助于加强他们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而对于一个价值观和人生观正在逐步形成的青少年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是要提高学生语言学习的能力,更要教会他们用语文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的语言技巧,从而提高他们的中华文化意识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在教学中,通过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对比,还可以激发青年学生对中国优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成就感与责任心,并指明中华文化对现实社会的指导意义,这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五千多年的东方文明历史,对西方有着很强的吸引力,所以作为新生代青少年学生有责任和义务去传播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因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跨文化交际的需要。
语文教育  其次,掌握在语文教育中传播中华传统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1)寓教于乐,突出学科特,在丰富语文教育方法上下功夫。在语文教材的每个单元里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题材,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动员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预先准备。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只有在自主的学习环境下,学生才能更有兴趣的去接触、了解中
华传统文化。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寓教于乐,突出本学科的特。
(2)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在语文教育内容上下功夫。准确把握时代特征,与时俱进地做好教学内容安排。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和实践前沿,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开拓进取,在大胆探索中继承和发展。因此,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摒弃旧思想、旧文化以及传播的旧途径,根据学生年纪特点,设计好新颖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环节,在语文课堂传播传统文化中,必须要体现进取性、时代性、开放性和创新性。
(3)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表率上下功夫。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前提是我们教师自身需要不断提高认识及专业素养,不断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由此看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必须先要以身作则,只有教师重视了,才能无形中给予学生影响和熏陶,从而让学生能认识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需要新时代的新人类去继承和发扬,也才能让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的同时学习更多的中华文化。
(4)注重细节,强化熏陶,在潜移默化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上下功夫。对于一线的语文教
师来说,除了必须完成课标要求的知识传授任务以外,还要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也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在备课环节就应特别注意设计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这一问题。因为只有不断地熏陶、不断地学习我们的传统文化,学生才能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和精深,从而达到一种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使我们所教的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就能潜移默化地继承我们优秀的文化传统,并通过加深对祖国文化的理解,从而实现中西优秀文化的融合。
(5)组织活动,营造文化氛围,在传统文化建设上下功夫。精心设计和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传统文化活动,邀请校外专家举行弘扬传统文化的专题讲座;充分利用节庆日和纪念日,深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民族精神的主旋律;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演讲比赛、征文比赛、书画比赛、歌舞比赛等,让学生感悟经典、启迪人生。加强校园传统文化建设,布置具有丰富传统文化内涵的雕塑、书画等文化作品,校园基础设施达到使用功能,实现审美和教育能有机统一,让学生耳濡目染,做到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外,还应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育,让学生更多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圣人为友,与经典同行,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提高学生民族自豪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