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中华传统节日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传承节日文化  经典浸润人生
——《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一、课程开发的背景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文化有着许多精彩的文化内容,它包括饮食文化、民间艺术文化、诗词文化、戏曲文化、娱乐文化等,对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增强民间凝聚力、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然而,我们都面对着一个不争的事实,学生对此知之甚少。分析其原因有二:其一、国家课程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是教育的空白区;其二、缺少探究的氛围。学生过的每一个节日,除了吃,就是玩,没有创设一种挖掘、探究节日“实质”的氛围,学生固然就一无所知了。为了让我们的国粹再现其精华,也让我们的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节 日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现进行《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研究,让学生传承节日文化,用经典浸润人生
二、课程开发的意义
()顺应时代的呼声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有许多中华民族珍贵的生活史料,是历代民众共同创造的精神文明的积淀。
2008年国务院规定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为法定节假日。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也曾建议增加除夕、清明、端午、中秋、元宵、重阳等中国传统节日为法定节日,他指出建议的出发点并非为了休假,而是为了广大众能利用假期进行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回味悠久历史,享受民俗文化,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最直接手段之一,是弘扬传统文化的最便捷手段之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民族学者们也指出:我们应该继承传统节日中的精华,要不断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并能够以创新的精神发展传统节日文化,让更多的人参与这种文化活动,了解文化的源流。
()完善学校的课程结构
课程的开发必须集中体现学校的特。我校一直坚持经典诵读办学特,传统民俗节日在中国民众生活中经过了几千来的自在的、自发的传承,早已经形成了世世代代传习不断的全民族重大生活的内容和表现形式,每一个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外延都具有相对稳定的完美和谐的特征,蕴涵着丰富的德育教育的素材。这些内容,在国家课程很少涉及。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有益补充,从而完善了学校的课程结构。
()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传统节日是最富有文化意味的。如春节,它就蕴含着中国传统的多种文化。从大年三十的吃饺子、吃团圆饭,延伸至正月十五的吃圆宵,体现的是饮食文化;裱剪纸、 贴窗花、唱快板,突显的是民间艺术文化;对对子、贴春联之类,这吟诵的是诗词文化;赶庙会,唱大戏,这热闹的便是戏曲文化;还有玩龙灯、舞狮子,这彰显的便是娱乐文化等等,不一而足。学生通过上网、调查访问,实践活动,不仅了解节日的由来,而且还能更深层地领略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极大地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课程的开设
()课程目标
为学生打开一个开放的更为广阔的学习途径,强调学生在亲历实践中,掌握新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综合学习、探究学习、实践学习。
1、通过学习与实践,增进社会与文化参与,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陶冶学生爱家、爱校、爱国的民族文化情操,尊重并学习不同地域的文化,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学习与实践,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个体身心发展,提升日常生活的品质,培养文化生活的兴趣与理想和爱国主义精神。
3、通过学习与实践,激发学生自主的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及具体目标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传承了中国上下5000年的历史,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宝藏。为了让学生更多更早地了解其精华,我校依据自身的办学特,与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了以传统节日为主的校本课程开发。
()课时安排及内容安排
在传统节日的前后期间,学校的经典诵读课可安排学生诵读,其中1-2年级的校本课程课也可以诵读。在诵读专题节日诗文前,每班可利用一节语文课开设“传统节日我知道”综合实践课,以此启动本班专题节日诗文诵读。专题活动结束后班级要举行相关诵读比赛或展示活动,并收集相关资料上交校本课程开发领导组。
内 容
节日
目 标
一 级
二 级
三 级
元宵节的图片本模块主要包括中国农历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传统节日的口头或非物质遗产的文化多样化资讯以及部分相关的民风民俗等方面的内容,推荐诗文诵读。
清明节
(4月4日)
知道清明节的具体日期;初步了解节日的来历;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通过调查、访问,收集有关清明节的资料,并能整理成文章。
通过板报、演讲等形式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并诵读诗文。
端午节
(五月初五)
知道端午节的具体日期;初步了解节日的来历;了解端午节的风俗习惯。
通过调查、阅读上网查等方式,收集有关端午节的资料,并能整理成文章。
收集端午节风俗习惯的各种图片,办一次图片展或搞一次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挖掘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并诵读诗文。
中秋节
(八月十五)
知道中秋节的具体日期;初步了解节日的来历,了解中秋节的风俗习惯。
能通过多种渠道收集与中秋节有关的资料,并能把资料整理组合好。
了解中秋节的文化意义,并能通过一些实践活动发现更深层次的内容,并诵读诗文。
国庆节
(10月1日)
知道国庆节的具体日期;初步解节日的来历,了解这一天对于全国人民的伟大意义。
通过调查,访问老红军或上网查资料,了解中国解放的历史,懂得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了解国庆节这一天对于全国人民的伟大意义,通过开展多种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并诵读诗歌。
元 旦
(1月1日)
知道元旦的具体日期,初步了解元旦的来历。
通过上网查或访问等了解一些简单的天文地理知识。
在探究学习中了解,发现元旦这一天的意义,及元旦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并有创造性地学习,并诵读诗文。
春 节
(正月初一)
知道春节的具体日期,初步了解节日的来历,了解春节的风俗习惯。
通过回忆,查资料等途径了解春节在各地的不同风俗习惯,并能整理成文章。
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发现春节的文化意义,并诵读诗文。
元宵节
(正月十五)
知道元宵节的具体日期,初步了解元宵节的来历;了解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通过回忆,查资料等途径,了解元宵节在各地的不同风俗习惯,并能整理、组合资料。
收集元宵节风俗习惯的图片及各种实物,办一次展览,了解元宵节的文化内涵,并诵读诗文。
四、课程开发的一般操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