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自然段。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
3.感受大自然的壮观,感受自然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钱塘江大潮的神奇壮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写钱塘江大潮的写作顺序。
教学过程:
一.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课主要写“钱塘大潮是天下奇观”。那么作者是怎么描写这个“奇观”的呢?现在我们一起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奇丽壮观吧。
二.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思考:两个“观”字意思一样吗?
(1)观潮(观看)
(2)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景象)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第二自然段,讨论一下:作者在这一段里交代了什么?主要描写了什么?
交代了:观潮的时间——农历八月十八日早晨
观潮地点——海宁县盐官镇的海塘大堤上
描写了:观潮人的心情——急切地等待
观潮的场面——人山人海
潮来前江面的景象——平静、雾蒙蒙
(2)海塘大堤上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海塘大堤上早已人山人海。(“人山人海”说明观潮的人很多。)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等着,盼着”写出了人们急切等待的心情。)
本文主要讲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观,为什么要描写江岸上的人们呢?(间接地说明了大潮之“奇”声名远扬。)
(3)江面很平静,越往东越宽,在雨后的阳光下,笼罩着一层蒙蒙的薄雾。
读这句话,大潮到来前,江面上景是怎样的?(风平浪静、薄雾笼罩)
(3)作者在潮来前还抓住了哪些景物?突出了它们什么特点?
镇海古塔、中山亭、观潮台(屹立在江边)
小山(若隐若现)
(4)句子品析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宽阔”写了钱塘江的雄伟。“横卧”写出了钱塘江的姿态和气势)
(5)比较句子,看看哪一句更好,为什么?
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宽阔的钱塘江在眼前。
小组讨论,相互补充。
观潮教案
教师引导再读。
(第一句好。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横卧”写出了钱塘江雄伟的姿态和气势。)
(6)仿写一个拟人句。
4.学习第3、4自然段。
(1)默读3、4自然段,哪些词语和句子能让你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奇特壮观呢?把它们出来,自己读一读。
小组讨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述大潮的“奇”的?
(2)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这句话写了大潮的声音。把大潮的声音比作闷雷滚动,暗示潮水来势凶猛。)
(3)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又沸腾起来。
(这句话写了大潮的声音和形态。“响声越来越大”说明大潮里我们越来越近了。)
(4)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这句话写了大潮的形状变化。大潮的气势越来越大,大家的心情越来越激动。)
(5)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多么奇特,多么壮观啊!)
(6)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这里有一个比喻句,把“浪潮”比作“白战马”。“浩浩荡荡”体现出大潮气势浩大。“山崩地裂”说明声音震耳欲聋。)
(7)说一说大潮是怎样变化的。
潮声(越来越大):隆隆——越来越响——如同山崩地裂
潮头(越来越高):白线——水墙——白战马
潮势(越来越猛):逐渐拉长、变粗——翻滚——浩浩荡荡
潮声、潮头、潮势三方面内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写,让我们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8)在大潮变化的过程中,人们有怎样的表现?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人声鼎沸踮着脚望
出现一条白线——人又沸腾起来
(期待的心情)
(9))词语积累(描写大潮形态的词语,齐读两遍
风平浪静水天相接浩浩荡荡漫天卷地
(10)比较句字: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白战马奔来。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战马奔来。(说明浪多)
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写出了潮水铺天盖地涌来,场面浩大的样子。)
学生对比句子并交流。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引导:“千万匹”说明浪多。“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写出了潮水铺天盖地涌来,场面浩大的样子。
学生再读感悟。
(11)仿写一个比喻句,用上“犹如”。
(12)前后桌讨论一下:作者按什么顺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的?填一填描写顺序的词句。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从远到近的顺序)
(13)齐读第3、4段,感受潮的变化。
5.学习第5自然段。
(1)齐读第5自然段,体会潮过后的景象。
(“霎时”说明时间短。“风号浪吼”说明大潮声音大。)
(2)词语积累(描写大潮声音的词语,齐读两遍)
人声鼎沸风号浪吼锣鼓喧天
震耳欲聋声如洪钟铿锵有力
(3)学了这篇课文后,说一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你的头脑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
时间顺序潮来前江面宽阔,薄雾笼罩
潮来时万马齐进,山崩地裂
潮过后漫天卷地,风号浪吼
三.梳理文章结构
四.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了观看钱塘江大潮的盛况,展现了(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的景象,赞美了(大潮的奇特、雄伟与壮观),抒发了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五.朗读《浪淘沙》,想想下面两句话分别对应哪句古诗。
1.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水墙。
指名学生回答。
六.课堂练习。
1.判断下面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远处小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2)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声音,好像闷雷滚动。()
2.选词填空。
欢腾沸腾奔腾
(1)霎时,潮头()西去,可是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一条白线,人又()起来。
(3)眼看着火箭成功发射,指挥中心大厅里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