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说课稿
一、说教材和学情
观潮教案观潮是山水游记的佳作,南宋文学家周密用精妙纯熟的语言,形象逼真的描写,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展现在读者面前;课文节选自武林旧事,编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这个单元所选用的篇目都是以描写自然山水为主题的古代诗文,单元要求“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整体感知内容大意,在反复的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有所体会;”在七年级里,学生学习了近十篇文言文,还阅读了一些课外文言短文,学生对文言知识和文言文学习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根据以上内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赏析文中的优美词句,体会本文的语言特;3、了解钱塘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而其中,在理解的基础上品析课文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人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告诉我们教学方法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对象等因素进行合理的安排;为此,在这堂课里我选择了以下教学方法:
1、激趣导入法
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学生较难读懂,这是他们对文言文不感兴趣的原因之一;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堂课里,我利用小学四年级的一篇同名课文,通过现代文方便理解的特点,让学生对文章描写的情景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古人与今人对观潮的热情和看法导入课题;
2、小组竞赛法
据研究表明,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的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学生因渴望竞赛取胜而产生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为此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以组为单位,开展了难易结合的朗读、译读、赏析和表演竞赛,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通过竞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激发了学生的团体荣誉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竞赛中主动的获取了知识;
3、实践巩固法
语文新课程标准也提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积极开展各种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活动;”在这节课里,我安排了一个“学做主持人”的环节,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前提下,模仿主持人来介绍钱塘潮的盛景、水上的表演以及观众的反映;这不仅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多媒体辅助法
心理学告诉我们: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对学习的知识就越容易理解和巩固;钱塘江大潮离我们的生活比较遥远,借助多媒体可以变抽象的文字叙述为优美壮观的画境,它能带给学生在听觉、视觉等感官上极大的享受;这一感官上的享受,也能更好地促使学生深刻地体会散文语言文字的优美;
三、说学法
中国有句古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会他们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学习这篇课文,我要求学生使用以下学习方法逐步地掌握课文内容:
1、借助文下注释、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
文言文言简意赅,即使有一定功力的人阅读时也很难一目了然,中学生养成阅读注释、查阅工具书的习惯,不仅能够初步达到“了解内容”的要求,还可以为课外阅读开拓广阔的天地;
2、反复诵读,积累语言材料,培养语感
在文言文教学中,要让学生读通课文,理解文意,必须让学生反复诵读;俗语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自然而然就能积累语言材料,提高朗读能力,形成一定的语感;
3、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阅读课文;
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好的阅读方法,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自行阅读、自己注解、自我圈点、自我评注,直接在阅读材料上画上思索的轨迹,打上认知的烙印;这种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习惯,还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开讲激趣、导语引入;
首先我在屏幕上展示小学课文观潮,让学生欣赏;这篇现代文会将学生与文言文的观潮拉近距离,同时,也会引发他们的好奇心:相隔几个世纪的钱塘江大潮有多大变化呢古人和今人观潮的热情是不是一样呢然后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回顾了小学课文观潮,现在我们要学习南宋文学家周密的一篇散文,题目也是观潮;这两篇文章作者不同,写作的时间更不同,但他们所描绘的都是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让我们来看看古人和今人眼中的钱塘江大潮有何异同;这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过渡到对新课的学习;
二朗读课文,了解大意;
朗读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学生试读,这是对学生预习情况的一个检测;其次是教师范读,这是对学
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最后是学生仿读,这也是一个学习与改进的过程;通过反复地朗读,学生可以读准字音,读顺句子,对课文内容也会有一个大概印象;紧接着我给出一道思考题:这篇课文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经过分析可以看出课文中的四个自然段,刚好描绘了四幅画面;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可归纳成:海潮图、演习图、弄潮图、观潮图;这样,学生对于文章内容就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三小组合作,分析课文;
我把全班分为四个小组,一个组分配一个自然段,即一幅画面;要求四小组以竞赛的方式完成两项任务:1、出本段的重点字词,能够用自己的话翻译句子;2、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试做简要的赏析;这两项任务由小组成员合作完成,依据他们答题的情况、小组参与面与课堂上的表现计团体得分;
这个环节是这堂课的主体部分,教学的重难点都在这里得到解决;采用小组竞赛的方法,目的是让学生在团体荣誉感和好胜心的驱动下,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出文中的重点字词和翻译句子是一项非常简单的任务,学生借助文下注释和工具书就能较好完成,而赏析文中优美的语句则是一项略有难度的任务,可以提示学生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和感情彩等方面加以品析,这样就可以降低这道题的难度系数;文中可圈可点的地方比较多,比如海潮图中对潮水的描写,运用了不少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像“如银线”“玉城雪岭”“如雷霆”“吞天沃日”几句,就将潮水形、、声、势几方面的特点淋漓尽致地
表现出来了;再比如观潮图中,描写观潮人的密集,实际上是从侧面衬托江潮之势和水上表演之精彩,这些
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都值得学生去揣摩和品析;为了收到良好效果,我安排了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要求他们并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为答题作好准备;只要学生说得言之成理就可以得到认可;
这种竞赛活动不光可以增强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也能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作为教师的我,在课堂中扮演的角,我觉得应该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四能力延伸,拓展训练;
当两轮紧张激烈的竞赛结束,同学们极有可能意犹未尽,可以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给出一道创新题:七百多年过去了,人事已非,而钱塘海潮盛景依旧;如果你是观潮盛景的直播现场主持,请根据学完本课后印象,用自己的语言向观众介绍最打动你、最吸引你的一幅画;这道题其实也是对课文内容的巩固,但并不是单纯的翻译课文,而是要求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再创造,同是也是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临场发挥能力的训练;
为了让学生尽快地进入角,我在屏幕上展示钱塘潮的图片,配上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来创设情境,营造氛围;优美动听的旋律、直观形象的画面,加上学生精彩的解说,一定会让我们身临其境,感受到这大自然的神奇与壮美;
最后对以上的比赛作小结,计算出总成绩,评出优胜组给予鼓励,也要对表现突出的学生加以表扬;但我想,这个时候胜败已经不是很重要了,只要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全心地投入、收获了知识,那么他们都是胜利者;到这里,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上已经达到了;
五复习巩固、布置作业;
我再次和学生一起回顾课堂内容,梳理知识要点;之后布置作业:比较两篇观潮在内容上和语言上有何异同我设计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阅读,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并学习其写作技巧;由于时间的关系,这道题可以在课后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