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观潮
【教材分析】
本课是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作者记叙了欣赏钱塘江大潮时所见所闻的景象,说明它确实是“天下奇观〞。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的时间顺序记叙的,重点描写了潮来时潮水的壮观景象;从声音和样子两方面写出了潮水的宏伟气势。阅读这篇课文可以使学生了解钱塘江的有关情况,激发热爱自然,探索奥秘的情趣。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会了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文中关键句,并且也积累了学过的一些优美语句,所以在这篇课文中有许多优美的词句,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第一单元第一篇课文,要综合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来学习,有意识地检查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盐、屹〞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3~4自然段。
3能说出课文描写钱塘江大潮的顺序。
4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印象深刻的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美。
5读诗歌?浪淘沙?〔其七〕,能从课文中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
【教学重点】
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
【教学难点】
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
【教学准备】
1生字卡。  2查阅关于钱塘江大潮的文字和视频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盐、屹〞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潮、据〞等15个字,会写“奇观、农历〞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顺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想象潮来前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观潮教案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咏赞钱塘秋湖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钱塘江以其奇特卓绝的雄伟壮
观的景象倾倒了无数游客,让我们一起领略它的风采吧!
1.揭示课题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资料袋〞,了解“潮〞。
①读课后“资料袋〞。
②补充介绍:农历八月十六至十八日,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在一条直线上,所以这天海水受到的引潮力最大。沿海一带常刮东南风,风向与潮水方向大体一致,助长了潮势。
〔设计意图:通过吟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古诗句导入课题,为后面从课文中出与诗的内容相关的句子做好准备;结合“资料袋〞介绍关于钱塘江大潮的知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同学或老师,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
课件出示:
第一组:屹立昂首
第二组:顿时人声鼎沸横贯江面浩浩荡荡山崩地裂震动
第三组:霎时余波
〔1〕指名认读词语,相机正音。“屹〞读yì,“鼎、崩〞是后鼻音,“震〞是前鼻音。注意多音字“薄〞
〔2〕同桌交流,自主识记。
〔3〕重点指导。
动作演示:屹立、昂首。
归类识记:顿时、霎时。
看图识记:鼎、沸。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钱塘江大潮的?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来?
〔2〕梳理写作顺序:说一说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学生交流,相机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去后。
〔3〕梳理句子:你从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
指名读,相机出示句子。
课件出示:
大家昂首东望,等着,盼着。
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霎时,潮头奔腾西去……
〔4〕再读前面的三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第一组写的是潮来前,第二组写的是潮来时,第三组写的是潮去后〕〔设计意图:四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识字能力,因此课堂上进行字词预习检查,只对难
字进行指导。词语分组出示是为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供帮助。〕
三、了解大潮,领略奇观
1学习第1自然段。
〔1〕浏览课文: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钱塘江大潮的?
〔2〕指名说,相机理解词语:自古以来、天下奇观。〔出示第1自然段〕
〔3〕课文标题中和第一自然段中都有“观〞字,这两个“观〞字的意思是一样的吗
〔3〕齐读。
〔4〕小结:这段话概括地介绍了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板书:天下奇观〕
过渡:我们先来领略一下潮来前的奇观。
2学习“潮来前〞,领略“潮之奇〞。
〔1〕想画面:①自由读第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登上海塘大堤看到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相关景物。②一边读描写这些景物的句子,一边想象画面。
〔2〕说画面:指名交流印象深刻的画面。〔宽阔的钱塘江、平静的江面、屹立的古塔、云雾中的小山、人山人海的海塘大堤〕〔3〕讲体会:读了描写观潮者的语句,你感受到什么?
〔4〕指导朗读:朗读这一局部,要想象钱塘江横卧眼前的情景,读出平静和期待,语速要缓慢,声音不要高。
〔5〕指名读,齐读。
〔设计意图:设疑承接前面的导入,自然地进入第1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