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来源及故事简短概括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抗击疫情之后,2020年的端午节将在6月25日这一天举行。端午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历史悠久,故事也非常丰富。
据史书记载,在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位名叫屈原的政治家和诗人。屈原忧国忧民,却被奸臣排挤。在一次被弹劾后,他无奈投入了汨罗江,以身殉国。为了防止鱼虾吞食和污染他的尸体,百姓救援后撒下了大量的粽子和汨罗江上的五丝线。这就是粽子和挂五丝线的起源。
据另一说法,端午节起源于古代巫师驱邪的传统习俗。中国古代人认为,农历五月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时间,易受邪祟侵扰。巫师在这一天会守望夜,烧香驱邪,还会用艾草挂在门上,挡住瘟疫的入口,来保护家族和村落不受邪灵的侵扰。
在明朝时,端午节的民俗逐渐演变成为赛龙舟、吃粽子和挂艾草等习惯。赛龙舟是纪念救屈原的渔民,他们划船搜索屈原的尸体。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赛龙舟始于龙的崇拜,龙是中国古代的精神象征和神圣的神兽。
作为遗老遗少共同喜闻乐见的食品,“粽子”也有固定做法。用良心粘栢叶压成桶状,以填五仁、蛋黄、豆沙、糯米和有核紫枣等各种不同的馅料,把粽子包得满满的,系上细麻,而后充分蒸煮,就成了一个个香甜可口的粽子。
端午的来历端午节是一个厚重而充满故事的节日,在中国特别受欢迎。在这一天,家人团聚、吃粽子、赛龙舟、观艾草,在这一天我们可以好好纪念古代楚国的屈原和勇敢的渔民们,缅怀他们在保护国家与社会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感恩这个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