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6
·学术
2020年6月语文教学通讯
June,2020第1102卷
第6期
Bulletin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Vol.1102No.6
刘洪峰
(肥城市泰西中学,
山东泰安271600)
——
李白《蜀道难》笔法探析夸张蓄势一咏三叹
摘要:《蜀道难》是李白诗歌的代表之作,气吞山河,惊天泣地,其艺术魅力历经千年而不衰,受到无数人的喜爱与赞颂。通过分析诗人千变万化的写作笔法,深刻地感受作者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进而把握李白诗歌创作的总体特。
关键词:李白《蜀道难》夸张
虚写
摹写
复沓
中图分类号:I207.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97(2020)06-0077-03DOI:10.13525/jki.bclt.202006027
作者简介:刘洪峰(1971—),山东肥城人,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山东省肥城市泰西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语文教学研究、教学改革。
◆经典重读
作为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李白创作的诗歌雄浑大气,率真自然。他善于通过营造宏大的意境来折射自己的情感世界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因而后世读者读来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
《蜀道难》堪称李白诗歌的代表之作,其势气吞山河,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千百年来受到无数读者的赞誉。纵观全诗,诗人对蜀道的描写已臻出神入化之境,尤其是融贯全诗的浪漫主义情感及变幻莫测的笔法,更是令人称奇。在描写自然景物、抒发自身情感时,诗人善于将不同的艺术手法融为一体,
相互贯通,大胆而奇特的想象与洒脱不羁的浪漫主义风格相得益彰。本文通过分析《蜀道难》的独特笔法,以帮助读者更深刻地领悟作品的情感和主旨。
一、以夸张蓄足气势
李白是一位有着强烈个性意识的诗人,他非常擅长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绘山水景物,抒发自己内心强烈的感情。
在《蜀道难》中,诗人大量运用夸张手法来形容山峰之高、峭壁之险,极力营造惊心动魄的气氛,可谓绝妙至极。如“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作者借“四万八千岁”
来体现蜀道开辟之艰难,正因山高地险,人迹罕至,导致川蜀一带长期与世隔绝。蜀地人民也曾尝试过多种方法,想开辟出一条道路来,让后世子孙走出巴蜀,去看看广袤的中原大地,但崇山峻岭却阻挡了人们的脚步,将人们封闭在一个狭窄的空间之中,只能望山兴叹。开辟蜀道虽然难度极大,但也绝达不到“四万八千岁”的程度,诗人在这里是以夸张的手法、浪漫的想象来展现一切,从而让人充分体会到蜀道之难。再如“连峰去天不盈尺”,山峰之高,与天之间相隔不足一尺,若以客观自然论,山峰无论多高,也不可能真的触碰到天空,但是在艺术的世界中,一切皆有可能。虽然这样的描写十分夸张,但放在诗中却并不显突兀,只会令读者赞叹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与语言运用上的非凡造诣。再如“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上句仍然是在描绘山势之高,即使是高飞的黄鹤也飞不过去,下半句则极力形容峭壁之险,纵然是在树林中灵活飞跃的猴子想要攀援也会发愁。作者巧妙地运用自然界中动物的举动来衬托山势,使得蜀道之难更加形象。
诗人笔力深厚,开阖自如,以极度的夸张来展示自然造化之奇,同时也为第三部分的抒发胸臆蓄足
77
蜀道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