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
【教材分析】
这首诗描写蜀道的雄奇险峻,含有入蜀艰难和蜀地不可久居之意。诗中想象奇特、丰富,气魄的宏伟、豪迈,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这首诗,要仔细品味诗人奔放的感情和丰富的想象,新奇大胆的夸张和生动活泼的语言,用心感受诗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蜀道难》预习案
【知识积累】
1.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先世隋时因罪徙西域。他生于安西都护府之碎叶城,约五岁时随其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之青莲乡。
李白自青年时,即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因道士吴均及贺知章推荐,曾至长安,供奉翰林,
但不久即遭谗去职。安史之乱发生,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被牵累,长流夜郎,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殁当涂。李白性格豪迈,向往于建立功业,对唐玄宗后期权贵当国,政治腐化,深为不满。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政治,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他善于从民间文学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为继屈原之后,出现在我国诗坛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和杜甫齐名,人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他的诗歌,现存900多首,著作有《李太白集》。
2.关于蜀道
3.写作背景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顾炎武《日知录》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又据孟《本事诗》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故知其创作时间不迟于天宝三年,为“安史之乱”前的作品。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这以他同时期的作品《剑阁赋》和《送友人入蜀》为证(见附录),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而是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其实“君”指谁并不重要,诗的写作目的就是告诉人们不要只看到“锦城”的“乐”,应该“早还家”,因为这里的道路奇险无比,且随时可能发生战乱,足见作者英明的政治预见。
【预习自测】
1.字音辨识
噫吁嚱( ) 鱼凫( ) 秦塞( ) 萦绕( )
石栈( ) 猿猱( ) 参( ) 峥嵘( )
抚膺( ) 巉岩( ) 飞湍( ) 咨嗟( )
喧豗( ) 砯崖( ) 崔嵬( ) 吮血( )
2.古字通假
所守或匪亲:( 通 , )
3.一词多义
(1)危: (2) 尔:
A.危乎高哉 A.尔来四万八千岁
B.危如累卵 B.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正襟危坐 C.但手熟尔
D.国危矣 D.非死则徙尔
E.上屋骑危 E.子路率尔而对
(3)去: (4)坐:
A.连峰去天不盈尺 A.以手抚膺坐长叹
B.欲呼张良与俱去 B.停车坐爱枫林晚
C.为汉家除残去秽 E.何坐
D.公然抱茅入竹去 D.满坐宾客
E.逝将去女
F.肌
G.大势已去
H.汝可去应之
(5) 当: (6)但:
A.西当太白有鸟道 A.但见悲鸟号古木
B.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B.卿但暂还家
C.当其租入 C.但手熟尔
D.足以当项羽乎 D.但使主人能醉客
E.当时是 E.但坐观罗敷
F.木兰当户织
G.安步以当车
(7) 绝: (8)乎:
A.可以横绝峨眉巅 A.危乎高哉
B.猿则百叫不绝 B.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C.佛印绝类弥勒 C.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秦伏兵绝其后 D.况大国乎
E.绝秦赵之欢 E.相与枕藉乎舟中
F.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9)道:
A.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B.策之不以其道
C.师道之不传已久已
D.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E.臣之所好者,道也
F.从郦山下,道芷阳间
4.蜀道难作者古今异义
(1)危乎高哉
(2)但见悲鸟号古木
(3)尔来四万八千岁
(4)连峰去天不盈尺
(5)地崩山摧壮士死
5.词类活用
(1)使人听此凋朱颜
(2)砯崖转石万壑雷
(3)西当太白有鸟道
(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5)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6)问君西游何时还?侧身西望长咨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