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解读
原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琼楼玉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殿怎比得上在人间! 转过朱红楼阁,月光低洒在绮窗前,照到床上的人惆怅无眠。明月不该有什么怨恨,却为何总在亲人离别的时候才圆?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离人能平安康健,远隔千里共享月明媚皎洁。
赏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是中秋词中最著名的一篇,脍炙人口。词作者苏轼是北宋文坛领袖,建树了多方面的文学业绩,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为“欧苏”,其诗与黄庭坚并称为“苏黄”,其词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对诗、文、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才比天高却命运坎坷,常被贬谪异乡。《水调歌头》一词写的就是苏轼41岁时被贬谪到任山东诸城知州时在中秋之夜怀念弟弟苏辙(字子由)所作,表现了他的旷达情怀,也表达了人类共同的祝愿,因此流传千古。
本篇属长调。“水调歌头”四字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字数、平仄等。题序中:“中秋”、“兼怀子由”,告诉我们作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七年没有见面了。从题序来看,这首词盖为醉后抒情,怀念兄弟之作,实质主旨在于抒发自己的茕独情怀,词中杂用道家思想,观照世界,并且自为排遣。
词的上片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写词人欢饮时的想象,表达了词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下片写“无眠”时对人生哲理的探求,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