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上海卷
作文解析与范文展示
【上海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经过时间沉淀事物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解题】
1、材料分析:
作文材料由两句话组成,第一句话是“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这应该是大多数人都认可的观点。所谓“时间的沉淀”,说明不是短时间的,而是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十年,二十年,五十年,乃至于更长的时间,所谓“事物的价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或者是事物的正面意义,或
者是事物的反面教训。譬如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梵高,他生前的画并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红葡萄园》是他生前卖出的唯一的一幅画。死后,他的作品却价值连城,有人评价“梵高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画家,而且是一个出的作家与哲学家!”获得这种评价的时候,梵高已经去世了47年了。再如布鲁诺这位意大利著名的思想家、自然科学家、哲学家和文学家。他勇敢地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把它传遍欧洲,被世人誉为是反教会、反经院哲学的无畏战士,是捍卫真理的殉道者。由于批判经院哲学和神学,反对地心说,宣传日心说和宇宙观、宗教哲学,最后被宗教裁判所判为“异端”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还有一些先锋派艺术作品,可能囿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也可能是当时的禁锢,对于其蕴含的价值,由于人们当时不具备宽广的视野,所以,其本质很难在当时被认识和发掘出来。再比如,我们也是在若干年之后才有了“”是一场“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的共识。
材料的第二句话是“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不尽如此”的意思是不完全是这样,这不是全盘否定,而仅仅是部分否定。这与“预测,是指预先推测。生活充满变数,有的人乐于接受对生活的预测,有的人则不以为然”(2017上海卷)、“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
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2014上海卷)、“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会过去”(2011上海卷)的非此即彼式是不一样,这更体现了一种宽松和包容。有些事物的价值客观上是需要时间积淀的,但生活中的确还有一些事物,本身很有可能就是不需要那么长时间的沉淀,只要我们有足够的思想宽度和深度,说不定一些新鲜的事物,一些美好的事物,它的价值可能很快就会绽放出
来。如中国抗疫的成绩,如医生忠于职守,如身边的亲情友情乡情。这些也考验着考生当下的良知与直觉,考验考生对美好事物的感受力及其表达。
2、命题意图:
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体现了新时代社会特点,突出了作文教学的思想性、逻辑性和推进性。题目给出的空间很大,考生的知识、学识和见识都可以在写作中呈现。文章可以与许多社会现象关联起来,题目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关注社会,关注历史。通过写作,可以反映出考生的能力和思辨,可以充分释放考生的所思所学和所想。
3构思论证:
这个材料的关键词是“时间”、“价值”、“认识”。逻辑思辨的空间便是在这三个关键词之间展开。如果考生在写作时仅仅满足于用若干例子来证明观点的话,那文章显然是浅层次的。我们只有不断地追问,才能进入思维的高地。
对于第一句,我们可以追问,有些事物的价值为什么在当时不能被人们所认识?可能有事物本身的复杂性,可能有人们认识的局限性,还可能有社会环境的制约性……我们还可以追问,对于我们暂时还不能认识其价值的新生事物,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它?是包容,还是一棍子打死?
对于第二句,我们也可以追问,如果企图在事物出现之初就能认识其价值需要哪些条件?是宽阔的视野,还是敏锐的眼光,抑或是独特的审美?中外历史上的众多先贤,如梁启超、鲁迅、胡适、但丁、孟德斯鸠、歌德、哈耶克……他们都有着极其深厚的思想沉淀,都能准确地认识异常复杂事物的价值,而无需时间的沉淀。“”时,亿万人沉浸于狂热之中,张志新则是一位头脑清醒、思想沉淀深厚的勇士。
实际上,即使是“事物的价值”本身也值得追问,事物有无终极价值?这个价值由谁认定?特别是用在时间的维度上,将来、后来的价值认定能否改变或者等同于先前、从前的价值判断?还有“时间的沉淀”也有可追问之处,“时间”可能会改变或优化我们认识事物价值的能力、方法、途径,而且这种认识本身也有可能逐渐丰富、结构化,让我们认识或认识到事物的价值具备可能。价值的“时间性”到底怎么看待?再次,“认识”是一种主观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认识受到社会
环境变化的影响,是否会再次改变?
4、素材选择:
认识”是一个复杂的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人也只有在不断的“认识”中才能成长,才能不断走向成熟。对“事物的价值”的认识可大可小,大可至宇宙万象、历史长河,小可至生活琐事、一己得失。考生有话说,有自己的话说,也能说得好。对“认识”的认识可以区分思维的品质,这是命题的重点,也是题目的
价值取向。
扣住“事物的价值”“时间”,考生可以展开丰富联想。材料中“事物的价值”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情感体验,会有不一样的“认识”;而“认识”的过程因人、因时、因地也会不一样,所谓时过境迁。难能可贵的是时过境迁的反思。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对“价值”的理解和“认识”,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提高和情感的丰富,一定会有不同体验的感受。“事物的价值”的发现,有的是不经意之间,有的要经过漫长的等待,有的会经历很多的曲折,有的甚至会付出生命的代价。
5、参考立意:
时间可以验证价值。
时间不一定能验证价值。
时间验证的是你努力的价值。
实践是认识价值的不二法门。
……
6、偏题立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未抓住核心概念,大而无当。)
我的“价值”我认识。(忽略二元关系中的“时间”。)
青春的价值在于奉献。(忽略二元关系中的“时间”。)
慧眼:横看成峰侧成岭。(偏离材料。)……
【范文赏析】
拿什么来检验事物的价值?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很多超前的事物、理念,很多复杂的事理、真相,往往需要日迈月征、长久沉淀之后方能水落石出、道远知骥。那我们是不是只能在时间的长河里静等花开呢?
2021高考语文作文
我们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说“真理是时间的孩子”。
那么实践和时间的关系是什么呢?可以这样说,有些价值,短期实践就可出真知,为人们所接受,而有些价值需要漫长的实践才能花明柳暗。这取决于事物的复杂程度,并且受到时代局限性的影响。
30年前"蛇口之父"袁庚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口号时,内心是有忐忑的,他希望从邓
小平口中得到一个答案。非常认可,并为深圳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2005年,习总书记号召我们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环保的基本国策。从“高速”发展到“高质”发展,尽管我们不断被时间检验着,也被时间改变着,但能不能说以前的策略就没有价值呢?
可以说实践是刚性的,时间是弹性的。
五石之瓠,在惠施的手里只能成为一堆劳人思忖如何分类的垃圾;“能不龟手”之药,有人靠它喊出了双赢的“芝麻开门”,有人却因它世世代代受洴澼絖的辛劳。而这其中的区别,是无法用时间检验的,是思维和智慧的问题。主动探寻规律,用辩证、发展、创造性的眼光挖掘价值,用逆向思维、灵感思维、统筹思维,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造福于人类。
倘若我们总能这般焕发事物的价值,何须静候时间的检验呢?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人类也许永远有视线难及的地方。我们要竭尽所能深谋远虑、科学决策,但也不能因某些势必无法看到的未来、人类无法突破的局限而畏首畏尾!我们处于当今这个伟大的时代,试玉未必要烧三日满,辨材何须待得七年期,太多的硬核支撑使得我们的预判和规避能力空前强大,可以加快沉淀、甚至超越时间!
在这个“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时代,何不用“试玉辨材”的耐心和韧性、“放眼长量”的格局和胸襟,完成价值沉淀?
祛除时间滤镜,闪现真理曙光
人们常说,时间会证明一切。无论是人的品行,还是事物的价值,经过时间的沉淀之后,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那么,时间的沉淀是判断事物价值有无的关键因素吗?我们认为,事物的价值不因时间的长短而产生,时间不是判断事物价值的决定因素。
巴特尔说:“没有价值的事物都是脆弱的。”事物的价值呈现需要时间的沉淀。古往今来,古今中外,人类文明史上孕育过无数作家,产生过数不胜数的文学作品。但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不过是李白杜甫的壮丽诗篇,苏轼辛弃疾的豪迈诗词,明清两代的四大名著……他们的作品家喻户晓,或文辞清丽,或慷慨悲凉,或沉郁顿挫,但无不经历了人们的口口相传,才传颂至今。在浩若烟海的古人作品里,在时间的长河里,如大浪淘沙,留下的只是经典。它们经历了朝代的更替,经历了
时间的沉淀,经历了历代人或挑剔或赞叹的目光,流传下来,写在中国人的文化记忆里。
有人说,这不就是时间的力量吗?经历了时间的沉淀,这些文学作品的价值才被人们认识。诚然,时间在其中担当了重要角。有了时间的加持,这些作品即使穿越千年而来,依然生动鲜活,魅力非凡。
但在时间之外,作品本身的魅力同样很重要。我们不是因为它是秦汉或魏晋的文学而对它青睐有加,而是因为作品本身的魅力。更重要的是,这些作品的魅力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实践证明,这些作品受到无数人的青睐,不因时间长短而有所改变。
实践才能出真知。正如所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时间只是反映了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实践才是检验事物价值的根本因素。在“五四”狂飙突进的年代,对一切旧的思想全盘否定,连同中医这一古老的智慧也被人嗤之以鼻。大文豪鲁迅先生也因少年时的经历而否定中医,就连去日本留学最开始也是学的西医。中医药历来饱受争议,直到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中医药才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一线抗疟疾方案,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包括近年来的非典、新冠疫情,中医药都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中医药的价值才重新得到人们的重视。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它的价值不是因为时间的沉淀而产生,而是经过实践的再次检验而重新被人们所重视。
拨开历史的迷雾,祛除时间的滤镜,我们才发现,真理的曙光在引领我们不断前进。时间的沉淀并不是判断事物价值的根本因素。无数事实证明,实践才是检验事物价值的唯一标准。
时间见证价值
(拟题抓住材料中的“时间”和“价值”两个关键词,有点题意识,显示应试技巧。)
曾听一位作家说过:时间,它在你的途中;在你的人生阅历中;在你做过的事中都留下痕迹,然后悄悄溜走。我认为时间不会悄悄溜走,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有些事,只有经过时间的沉淀才能露出真面目;正像有些有价值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反反复复才逐渐被人们认识。(开头引用作家的话,巧妙引出“时间”,接着引用俗语“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巧妙暗扣“价值”的存在。“我认为”承上启下,表明观点,“有我之境”。)
经历更多的时间,才有惊艳的结果。(分论点一)
成就一件有价值的事,必须有足够多的时间,时间与结果往往成正比。(阐释分论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虽然因身体多器官衰竭而逝世,但是,他的价值,直到“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被全世界认识。袁爷爷花了一辈子时间研究杂交水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颁共和国勋章,名至实归。(例证一)屠哟哟从1969年接受国家研制药物的艰辛任务,花费
了几十年发现青蒿素,在2015年才荣获诺贝尔奖。(例证二)五十年前,屠呦呦知道会获诺贝尔奖吗?她和袁隆平一样,不但救活了中国人,还救活了全世界。(分析显得有些单薄)这两件事足以证明,在时间的沉淀中,事物的价值最终会被人们认识。(结论)生活中亦是如此,我们既然花了时间,就要把事情做好,做漂亮。我相信,只要我们投入了,最后的结果一定不会差,也许它会迟到,但绝对不会不来。(联系现实,有针对性,有读者意识。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论述性语段,从“为什么”的角度来分析论证,显示了俞同学的训练有素。)
人都有梦想,但追梦需要时间。(分论点二,联系现实,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是当代青年的日常生活。十年寒窗苦读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不辜负亲人的期望,是为了不辜负自己的努力啊!少年,你的肩上应当担负的是草长莺飞和清风明月,你忘了你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了吗?你的理想是诗,你的理想是梦,你的理想是远方,而你现在要做的,就是握紧拳头,厚积薄发。你要相信世间明朗,万物可爱,人间值得,你未来,可期。在你小小的世界里,有一个大大的你,你可以做一个平凡的人,这样你的努力会被人看到,偶尔想起来,甚至会被自己感动到。(论证从身边的生活开始,富有激情,亦属“有我之境”)你可以平凡,但不可以平庸!不然,经过了长时间的沉淀,你的回忆也许只剩下后悔......因此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应当多点努力,来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而不是虚度光阴,假努力。(结论,水到渠成。这是第二个主体段,从“怎么办”角度来分析论证。)
时钟上的分针、秒针一点一点的转圈,我们也一点一点的长大。时间是一张空白的考卷,我们要用我们一生有限的时间来给它上,最后变成一幅动人心魄的画,来肯定它的价值,它的意义。
我们不说漂亮的话,但我们要做漂亮的事,让所成事物在时间的沉淀之后,拥有属于它自己的价值。时间白驹过隙,转瞬即逝,在我们生命中有限的时间里,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去做事。只管耕耘,不问收获,自有收获。(以上两段属于“结论”,还可以精致一点。)
点评
作为考试作文,从审题立意来看,是符合题意的;中心亦明确,内容比较充实;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具备论述文的特点;思考有见地,有个性。按二类文赋分。
时间的玫瑰终会艳丽
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
漫溯历史长河,画风超前的梵高,生前落魄,死后成名。其艺术作品中包含浓厚的悲剧意识,充满强烈的个性与独特的形式追求。在他活着的时候,人们的思想认知并没有跟上他的步伐,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