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解释下面的词语。
故:______              ____        堙:______                  ____
2.翻译句子。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这个神话故事后,精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易水歌古诗
4.课外你还读过哪些有关神话故事的书籍呢?请列举两部。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叶公好龙
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衣带钩、酒器上都刻着龙,屋子内外都雕刻着龙。他这样爱龙,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来到叶公的住所,龙头搭在窗台上探看,龙尾伸到了厅堂里。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被吓的像失了魂似的,惊恐万状,茫然无措。由此看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他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像龙却不是龙的东西罢了。
5.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喜欢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童话故事作文三年级6.叶公一看是真龙,转身就跑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7.文中可见叶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峨眉山的雾
郭沫若 静夜
唐代大诗人李白写过“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真是生花妙笔,点点笔墨就将月中的峨眉山描绘得如诗如画。这不仅是因为诗仙的文采过人,更是因为峨眉山风光的奇丽。而最让我神往的,还是峨眉山的雾。
峨眉山的雾很浓重。清晨,我们步入郁郁葱葱的山林,走在青石板上,路湿而不滑,悠然自得。凝望四周,山空蒙,真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可是,当进入杂草丛生、阴森潮湿的山谷时,山雾出现了:一层层、一团团,随山风越来越急,越来越厚,喷向空中,弥漫四周……雾气,越来越重;雾滴,越来越大。只一会儿,脸颊、眉毛、头发上便湿漉漉地挂满了水珠。满世界全是雾,似乎只要随便伸手一抓,就能拧出一把水来。走不多远,山道雾锁,前面几步远的人影已模糊不清,渐渐地不见人影,只闻人声。
峨眉山的雾很神秘。中午,我们来到半山腰。这时晴空碧水,空气清新,道路洁净,山树木焕发光彩,是个清清爽爽的世界。正当我们陶醉于美景之时,忽然,山沟里吹来几股湿润的风,接着一大股一大股厚实的雾团滚滚涌来,极亮极好的大白天,突然被云雾笼罩,分不清哪是山,哪是树,哪是沟,哪是路。远山近树时隐时现,佛堂屋宇若有若无。
可是,不到半个时辰,在不经意间,这浓浓的雾竟神秘地消失了。灿烂的阳光透过枝叶缝隙洒落在山道上,斑斑点点,煞是好看。
峨眉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的雾似乎也很有灵气。导游还给我们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十多年前,一位名叫张健的学生,听采笋人说上山能喊出雾来,便尝试着上山“喊雾”,居然在高山深处的原始森林中真喊出雾来了……故事还并未讲完,导游便用两手拢在嘴边作喇叭状,大声喊起来:“雾仙子——雾仙子——”并让我们一起跟着喊。正当我们迷惘之际,突见前方的山沟里滚来一团团浓雾,就像一条昂首巨龙吞云吐雾一般,令人无比惊奇。随着雾气升腾,我们好像仙人腾云驾雾似的,,得意非凡。
8.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这句话说明_____________
9.用波浪线画出短文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
10.这篇短文,形象地描绘了峨眉山的雾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1.最后一个自然段中讲述了一个故事,对比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总结全文,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B.很含蓄,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云雾的多。
C.运用故事表现峨眉山雾的神奇,似乎有灵气。
D.强调了峨眉山是个神仙居住的地方,吸引游客来游玩。
(破釜沉舟)
《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二十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帅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12.“破釜沉舟”的“釜”应该读______,意思是_____
13.“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事的主人公是___________
14.用“_______”画出表示这个成语本义和比喻义的两句子。
海瑞断案
司马迁
明朝时候的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思 私)、明察秋毫,人称海青天
初夏的一天,海瑞带着几个衙役微服出巡,在街上看见一人慌慌张张地走过来,其中两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汗流浃(jiá)背地用一块木板抬着一个人。那人身上严严实实地盖着被子,插着珠钗的头露在被子外面。另几个男人在旁边跟着,不时有人去掖(yē)掖被子。走不了一会儿,他们就停下来在路旁休息,然后再换另外两个人抬着木板走。
海瑞觉得蹊跷,便上去(询 寻)问:“小伙子,你们这样急急忙忙地赶路做什么啊?”“回大人的话,其中一个年轻人说,我妹妹身染恶疾,所以我来几个同村的小伙子抬她去县城看医生哩。海瑞又指指被子问道:“你这样给病人盖被子,小心热着病人。年轻人赶紧回答:“没事,没事,我妹妹病了好几个月了,身体虚得很。海瑞觉得这人有问题,于是派一个衙役暗中跟踪。不久,这人来到村子最西头的一座房屋前,从屋里出来两个人把他们迎了进去。
海瑞回府后迅速派人将那伙人抓了起来,衙役从那间屋里搜出了大量金银财宝。后来经审(讯 训)证实,那伙人是一强盗。
衙役很好奇,海瑞是怎么发现这些人是强盗的呢?海瑞笑着解释道:几个强壮的小伙子,抬一个久病的小姑娘,(竟恶即斩 竞)然会累得需要中途频频休息、换人。发生这种情况,只能说明这木板上藏有很重的东西。(    )他们藏的是什么东西,这样做(    )有嫌疑。
(选自《探案故事美绘彩图版》)
15.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字。
16.根据解释,从文中出恰当的词语。
(1)形容目光敏锐,连极细小的东西也能看得出来。(__________)
(2)身体强壮有力。(__________)
(3)汗水流得满背都是,形容流汗很多,衣服都湿透了。(__________)
17.叶公好龙造句在文章括号中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并造句。
                                                                           
18.海瑞是怎么发现那些人是强盗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飞飞转”制作说明
工具:钳子、剪刀、铁钉、锤子、直尺、铅笔。
材料:饮料罐铝片1张、60厘米长的铁丝1段。
制作步骤:
①将铁丝对折弯成双股,将铅笔插入弯头捏紧。
②用钳子夹紧另一端,将双股铁丝绞在一起。
③剪取15厘米×1厘米、1厘米×1厘米饮料罐铝片各1片。
④将长方形铝片弯成圆环状,在圆环状铝片上用铁钉穿出两个相对的小孔。
⑤在正方形铝片的中心穿一小孔,将绞好的铁丝穿过圆环和小方铝片上的小孔。
⑥把小方铝片调整到圆环中间,将圆环状铝片稍稍压扁,“飞飞转”便完成了。
⑦将小圆环推向铁丝的顶端,松手后,它就会旋转着飞速下滑。
19.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飞飞转”是一种用金属制成的小玩具。(____)
②制作“飞飞转”需要一个大正方形、一个小长方形铝片。(____)
③制作“飞飞转”需要穿五个孔。(____)
④“飞飞转”这个名称的由来是松手后,小圆环会旋转着飞速下滑。(____)
20.把“将圆环状铝片稍稍压扁”中的“稍稍”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1.铁丝尖端和铝片边缘坚硬锐利,应该怎样提醒制作者注意安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十进制计数法一个星期天,周恩来背着伯父,约了一个同学来到了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街道上热闹非凡,往来的大多是外国人。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人。他们凑了过去,只见人中有个女人正在哭诉着什么。一问才知道,这个女人的亲人被外国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给她撑腰,惩处这个外国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大家只能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此时的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中华不振”这四个字的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拯救出来呢?这个问题像一团烈火一直燃烧在周恩来心中。所以,当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时,就有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响亮回答。
22.惩处一词正确的读音应该是(  )
A.chéng chǔ    B.chéng chù
C.chěng chǔ    D.chěng chù
23.选择一个句子填入第二自然段的括号中,并说明理由。____
A.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也不敢怎么样。
B.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选择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