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专题
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12月)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60分)
今年国庆巧過中秋,国人纷纷出游。人们出游的目的地五花八门,从古都到小村,从高原到大海,祖国大地到处都有游客的身影。节后,高三(1)班乐珙同学做了一次以“美,无处不在”为主题的课前演讲。
在演讲中,乐珙同学介绍了她搜集的一些游客的说法。有人说:“我看了一位网友上传的抖音视顷,介绍这里的一片古银杏树林,秋天分外灿烂,我就带着家人走进深山来了。”有人说:“李子栄的视频让我感受到了乡村的慢生活,小时候觉得又脏又累的劳动也富有了诗き。”还有人说:“央视有一个《航拍中国》的纪录片,我发现自已有些地方去过很多次,但都和ー些羡景擦肩而过了,我要利用难得的长假弥补一下这个遗憾。”
2021高考语文作文
乐珙同学最后评价说:“我们宣传美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了,这体现了时代和文明的进步。”而静怡同学听完演讲后却说:“这只能说明我们对美的感知カ在下降,只能靠越来越多的方式来刺激。”
这两位同学的观点,你更赞同哪一位?请你以同学文佳的身份继续发言,并结合材料进一步讨论,表达自己的看法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複,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60分)参考全国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广东省2021届高三年级第一学期12月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为了让高一新生顺利开启嶄新的学习生活,南粤中学将办成长分享会,拟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
学生,做主体为“新起点,新未来”的发言。该校高三年级学生会提出了三名人选。文佳,进入高中后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她与同学合作的模拟政协提案在“全国青少年模拟政协活动”中表现出,被带到了全国“两会”,倍受社会瞩目。刘江,痴迷于程序设计,在学习高中课程道的基础上不断深入研究,成功申请了一项国家专利,多所高校向他伸出了橄榄枝。张晓,出生于中医世家,早已立下从医志向,为考上最好的医科大学,他全身心授入学习,高中三年的成绩一直居年级前列。
作为高三学生,你认为哪位同学更合适在成长分享会上发言?请给南粤中学高兰学生会写一封信,推荐其中的一位同学,表达你的看法,并阐述理由。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准确地说是一道标准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由四个小段落构成:
第一段,为背景叙述。某中学将举办一次成长分享会,准备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做主题为“新起点,新未来”的发言。在这一段落中,最重要的是这次分享会的主题。考生要明
确这场分享会的面向的是高一新生,对高中三年生活或多或少有点迷茫的,有点不太适应。如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前行,激扬青春,既是高一新生的困惑,也关系着分享会要给出的答案。这为第二段作了铺垫。
第二段,是三位候选人的基本情况介绍,各有千秋。文佳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刘江痴迷于程序设计,并成功申请到国家专利;张晓早已立下学医志向。可以说,这里三个人都散发着魅力,每一个人的“履历”都是令人欣羡的。无论谁最后上台发言都不会有异议,所以选谁不重要,关键是能说出个所以然了。
第三段和第四段,是写作任务和写作要求阐述。考生要给南粤中学高三学生会写一封信,推荐其中的一位同学,并阐述理由。所以这篇作文外在的形式是一篇推荐信。要注意书信的格式、字数的要求等等。
这篇作文,难度最大的地方不是选择一位合适的候选人,也不是说出一两点比较合理的理由,而是怎么把视野扩大,把立意挖深,既立足于推荐合适人选,完成了写作任务,而又能写出更深层的内容来。
以张晓为例,这位同学给人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早已立下从医志向”,是一个有着明确目标,积极进取的孩子。事实上,明确的目标与不懈的努力是实现理想的不二法门。很多时
候,一个人会成为什么样的人,要看在成长阶段埋下了一颗什么样的种子。
回到这篇作文写作任务上来,出题人难道只是希望我们推荐一个确凿的人吗?肯定不是。表面是推荐合适人选,实际上是作出一种价值选择和榜样示范,这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无疑是有重要意义的。
参考立意:
1.文佳:综合发展,素质成长。
2.刘江:兴趣作帆,向梦远航。
3.张晓:志存高远,行之不懈。
【解答】志存高远,行之不懈
高三学生会:
       展信佳!我是本校的一名高三学生,得知我校将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在成长分享会上进行“新起点,新未来”的演讲,帮助高一新生顺利开展新的学习生活,在这里,我很荣幸能向贵部门推荐张晓同学。下面,我将阐述几点推荐的原因。
      首先,我认为在新的起点上,面对“新未来”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最近,一条“一些年轻人怎么活得这么累”的热搜话题,成了网络热议的焦点。“年轻人”本意味着“青春”和“活力”,
可是如今为什么在这里折射出的却是他们的尴尬与窘境?我想,“没有目标”就是最好的答案。这些迷茫的年轻人们,把本应为目标而努力的奋斗过程,变成了没有目的的重复劳动。这才是他们疲惫的源头。张晓同学出生于中医世家,很早便立下了从医的志向。俄国著名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目标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正是因为有这样的方向支撑,张晓同学才拥有了那些年轻人丢掉的“青春”与“活力”。
      其次,有目标,更要有行动。美国首屈一指的个人成长权威人士博恩•崔西说过:“要达成伟大的成就,最重要的秘诀在于确定你的目标,然后开始干,采取行动,朝着目标前进。”目标是帆,行动是桨。考取北大考古系的留守女孩钟芳蓉的经历正好印证了这句话。许多人认为,她选择考古系是一时脑热,但她却在采访中说道,选择考古系是因为受到了敦煌研究院原院长樊锦诗先生的影响。钟芳蓉不仅在做选择时经历了一番深思熟虑,也为这个目标做出了切实的努力,才能最终圆梦北大考古系。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而播下一种性格,便能收获一种命运。行动决定命运不外乎如是。
      要目标,要行动,但这依然不够!如果没有不懈的坚持,也一样很难实现对未来设立的目标。从寒窗苦读的学子,到耕耘不辍的科学家,再到奔赴一线的战疫者,这种身份的转
变和理想的实现,少不了陈薇院士不懈的坚持和努力。张晓同学为了自己的学医目标,行之不懈,保持优秀,从未放慢追逐理想的步伐。他们都有着“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般蹀躞,以此为归”的坚持力,怎么不令人动容。
      有努力,没有目标,就像在大海中失去航向的船只,徒增迷茫;与之相反,有目标却不曾为之付出努力,空余灯塔,就会失去了它曾经的意义。有目标,有行动,更要有不懈的努力与坚持。我想,这便是我推荐张晓同学的原因。
      愿我们大家都能如张晓同学一样,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我们国家正需要这样的青少年,愿中华民族的未来有更多这样萤烛末光的青少年们,增辉日月!
      最后,希望学生会能够采纳我推荐张晓同学在成长分享会上发言的建议。谢谢!
                                                推荐人:××中学某高三学生
                                                      2020年×月×日
【点评】这篇题为“志存高远,行之不懈”的文章,非常励志和具有感染力,格式上非常符合书信的要求。开篇直接进入主题“得知我校将邀请一位优秀的高三学生在成长分享会上进行“新起点,新未来”的演讲,帮助高一新生顺利开展新的学习生活,在这里,我很荣幸能向贵部门推荐张晓同学”。正文直接了当地说为什么要推荐张晓。理由是三个分论点:在新起
点,要有目标;有目标,更要有行动;还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毅力。分论点,层层递进,条分缕析。行文过程中还举了钟芳蓉的例子,引用了车尔尼雪夫斯基以及崔西博士的观点等等,丰富了文章的语言表现力,也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文章最后,再次强调张晓同学就是有目标,有行动,而且坚持不懈的优秀学生,所以推荐她在成长分享会上发言,再次呼应开头,形成首尾呼应的圆合结构。
广东省2021届高三上学期12月综合能力测试(12月3日)语文试卷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为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电视访谈节目。在众多嘉宾的发言中,有三个关键词被反复提及,这三个关键词是:共鸣、简单、有希望。
    在嘉宾发言结束后,主持人向现场观众询问:嘉宾所提及的三个关键词中,哪一个关键词让你感触最深?
    假设你是现场的一位青年观众,被邀请上台就主持人所提的问题发言。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2、作文审题立意参考
    本题为 新材料作文,在命题形式上糅合了2020年全国高考卷的特点,稳定中有创新。
    题目创设了一个真实的写作情景——中央电视台举办了一期题为《讲好中国故事》的电视访谈节目。对这个具体的写作情景的理解要注意三点。
    一是举办此次电视访谈节目的目的是“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此处隐含一个信息:向谁弘扬?向谁传播?结合语境,应是向世界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