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案编号:06
复句 2
一、同一个句子,运用不同的关联词语,作用就不同,表达的意思也就不一样。例如:“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取得胜利。”这个句子没有使用关联词语,可以看作是顺承关系。如果加上不同的关联词语,句子的关系就起了变化:1.因为我们共同努力,所以竞赛取得胜利。2.如果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3.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竞赛就能取得胜利。
这样,就成了因果关系、假设关系、条件关系。在我们平时的说话、造句或作文当中,究竟选用什么关系,这就要根据自己表达的需要来确定。是单用还是成对地配合着用,用在什么位置,都有一定的规则。它的正确使用还要靠语境判断。
二、关联词语使用常见毛病:
1、搭配不当有些关联词语是要求配对使用的,不可随意改换。
例1: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就能深刻地了解我们战士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只有”与“才”搭配,去掉“就”)
例2: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掌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加入了许多不必要的情节和人物,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因为”表示原因,“反而”表示递进,两者不能搭配,应将“反而”改为“所以”)2、残缺许多复句中关联词语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分句之间的结构关系就不明确,意思表达也不清楚,甚至无法理解。
例如:我们把困难告诉众,更好地得到众的支持。
(目的复句,后一分句应该使用“为的是”或“以便”等关联词语。)
有一部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可根据情况省略其中的前一个,如“不但……而且……”,可省去“不但”、“虽然……但是”,可省去“虽然”。但一般不能省去后一个的“而且”、“但是”。如果只用前一个关联词语,而省去了后一个关联词语,句子间的关系就会不明确,句子的意思也会表达不清。
例如:
①.自从开展“一帮一”的活动以后,不但加深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
②.远远望去,池塘里的荷叶虽然仍是绿油油一片,走近前已经能看到片片的残荷了。(转折复句,后一分句应该使用“但是”)
第一句在意思上有递进的关系,但缺少了一个与“不但”配对使用的关联词语,让人读了以后,感觉话没有说完,递进的关系也不清楚。如果在“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前面加上“而且”或者“并且”,不但递进的关系明确了,句子的意思也清楚了。
第二句是转折关系的句子,前面一个分句使用了“虽然”,后一分句却没有与之配对使用的关联词“但是”,影响了句意的表达。要是在“走近前”之前加上“但是”,句子的意思就清楚了。
3.错用不同的关联词语表达分句之间不同的结构关系或语义关系。关联词语的误用,就会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
例:宋朝皇帝只知道吃喝玩乐。为了喜欢踢球,就把一个流氓封为殿师太尉。(应把“为了”改为“因为”)
①我这里的荷花,由于红浓,所以花瓣多。
语文教案②既然在思想和思想方法上经过苦心的锻炼,就能把文章写好。③他不是没有完成承包合同规定的各项指标,而是使企业负债累累。
④欧洲国家都希望波黑战乱早日结束,为的是影响欧洲的和平安全和一体化进程。(例1“红浓”与“花瓣多”是并列关系,不能使用表示因果关系的“由于……所以”,应当去掉。
例2的两个分句之间是条件关系,不能使用表示推论因果关系的“既然……就”关联词语,而应当使用“只要……就”。
例3的两个分句之间是递进关系,而“不是……而是”是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语。应当改为“不仅……而且”。
例4中表示目的关系的“为的是”应改为“以免”,否则与所要表达的意思正好相反。该用关联词的地方不能缺少关联词)
4、滥用有些复句不需要使用关联词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用关联词语,就会使句子显得生硬拗口。
例:祥林嫂虽然是年轻少妇,但她也应该是美的。我想不仅应该表现它的愤怒与悲哀,也应该表现她对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表现她的美。
(前面两个分句之间是因果关系,没有转折意味,不需使用关联词语“虽然……但”)①他对落后事物的斗争非常坚决,但是对新生事物非常敏感。②一方面,谦虚使人进步;一方面,骄傲使人落后。③因为河里结了冰,所以轮船开不出去了。
例1分句之间没有转折关系,不能使用关联词语“但是”。例2使用表示并列关系的“一方面……一方面”纯
属多余。
例3不需使用关联词语,分句之间的因果关系也能清晰地表现出来。5、错位
关联词语在复句中有相对固定的位置。当分句的主语相同时,关联词语位于前一分句的主语之后;当分句的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位于前一分句的主语之前。后面分句的关联词语,无论分句的主语是否相同,都放在主语之前。但只有副词充当的关联词语要放在主语之后。例1:今天,我们班搞演讲比赛,表达能力强的同学不但上台演讲了,而且从小不爱说话的小明也上去演讲了。
(前后分句的主语不同,前一分句的“不但”放在“表达能力强的同学”前面)例2:不但这个回民学校不收学费,而且每人每月补6元钱。
(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不但”应放在主语“这个回民学校”之后。)
例3:地下军事要塞的建筑由于是在秘密状态下进行的,因此,为防止军事泄密,劳工要么被折磨死,要么被秘密杀害。
(分句的主语不同,前一分句的主语“地下军事要塞的建筑”应放在“由于”之后。例4:如果一位游客不是自告奋勇送我回家,我就会迷失在香山植物园里。
(分句的主语不同,前一分句的主语“一位游客”应放在“不是”之后。)当堂检测:
1.下列句中加线词使用正确的一项:
A.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B.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C.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何况要到大庭广众之中。
D.要不是老赵及时提醒我一些要注意的地方,否则,签合同的时候我准会出问题。2.下列句中加线词使用正确的一项:
A.我亲自感受过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从而对近百年来那些为中国寻求解脱之路而牺牲的先行者,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
B.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进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C.“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继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后,以武力实施其大陆政策,从而发动侵华战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重要步骤。
D.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而且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众欢迎。3.下列句中加线词使用正确的一项:
A.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提高,为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媒体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条件。B.从教育部“减负”的通知下达以后,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组织中小学认真学习而且贯彻执行。
C.骄傲自满的人,都是夸大了个人的作用,不管这个作用是如何的渺小。D.造纸厂排出的废水,使周围的水变得又黑又臭,许多水生动物大量减产和绝产。4.下列句中加线词使用正确的一项:
A.我和老丁共事多年,退休后,他回了广东老家,尔后再无消息。
B.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不是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而是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C.他们之所以在关键时刻严格遵守纪律,是由于平时能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D.他热爱足球事业,即使已经是40岁的人了,仍驰骋在绿茵场上。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文艺工作者必须深入生活,惟其如此,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的好作品。B.尽管红学界基本认为后40回是续貂之作,显然不会为此而贬损《红楼梦》的价值。C.蟑螂喜欢栖息于潮湿、阴暗或者温暖的环境中。
D.他之所以不辞而别的原因,婶婶心里清楚——丑娃不忍心让叔父撑着病身子去送他。
高中语文语法教学案编号:07
复句 3
学习目标:了解多重复句的划分方法教学过程:一、多重复句
多重复句是指分句之间的关系在两个层次以上的复句。二、多重复句的层次:分析多重复句的层次和关系,分析多重复句,要一看分号,二看关联词语,三看逻辑关系。有分号,就在分号那划一层。如果一个复句没有关联词语,那就看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可采用“划线法”,用“|”划出第一层,并注明关系:用“||” 划出第二层,并注明关系:以此类推。
三、分析多重复句的步骤:
第一步统观全局,从总体上分析,出全句第一层的有关分句。弄清分句之间的关系;第二步再对第一层次的各个分句作分析,看它们是不是复句、如果是复句,再出这些分句构成这个复句的分句,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便是第二层次:以此类推,直到分析到所有的分句都是单句为止。例如:
1.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乃(并列)(转折)
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二重复句)
2.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已己(并列)(因果)(并列)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三重复句)(条件)(因果)
当堂训练
一、分析下列二重复句,并指明分句间的关系:
1、①因为接连上了一个礼拜的夜班,②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十几个钟头,③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2、①里面当然没有白蛇娘娘了,②然而我心里仍然不舒服,③仍然希望它倒掉。
3、①缺乏艺术性的文艺作品,即使政治上进步,②即使口号减得调门很高,③也是没有生命力的。
4、①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②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
5、①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②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③也和她说话,
④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6、①周总理的工作是多么繁忙,②时间是多么宝贵,③可是他老人家在日理万机的情况下,却挂念着我这样一个普通工人,④亲自打电话来询问我的情况。
7、①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②也不喜欢去看戏,③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④除非是要炫耀一下自己的新衣服。
参考答案
01号教学案:
1、当国歌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多事情都从简或省略了,唯有国旗每天要升。
3、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美丽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4、①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些声音,也没有丝影子。
5、“是谁?为什么偏偏是我的父亲?”多少次我问自己。
当我为这个世界的黑暗和痛苦发出第一声哭喊时,父亲就像山那边每一天升腾的那轮红红亮亮的太阳,点亮了我的整个世界。就在那一刻,父亲把自己铸成了我永恒的向往。02号教学案:
1. 雅颂中也很有一些挺出的篇章,一般说来艺术价值的确极其不如国风。小雅中偶尔有一些士大夫大肆抱怨或讽刺王室的诗,但他们毕竟缺少人民所受的切肤之痛,因而揭露社会现实必定缺乏深度。
2.我们从《离骚》中看到了屈原深沉的忧患意识:他对于民族故国一往情深,因之而喜,因之而悲。他为了自己的祖国忍辱负重含悲苦行。
3.作为语录体散文,《论语》虽然没有详尽、具体的描写,但从孔子和其它人的对话中,却生动地显现出了孔子及其一些弟子的形象。
4.看过《三国演义》吧。垓下英雄(我们所熟悉的项羽)之穷途末路,则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啊。文章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怎能不让人振奋、启人深思呢?
5. A: 1. 名词2. 动词3. 形容词B: 1.介词2. 动词3.副词C: 1.名词2. 连词3. 介词D: 1. 动词 2. 介词
E:1.名词2.形容词3. 名词4. 动词03号教学案:
1、并列并列偏正偏正动宾动宾主谓主谓动补动补介宾的字
2、A
3、
D 4、B 5、D
6. 这本书是黄的一为颜一为内容不健康开刀的是他父亲一为生病的病人一为医生鸡不吃了一为鸡不再吃了一为人不吃鸡了
山东和江苏的部分地区一为江苏的部分地区一为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几个学校的领导一为学校有几个一为领导有几个母亲的回忆一为回忆者是母亲一为儿女回忆母亲04号教学案:
1.(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2几乎][每时每
刻][都][在]发生<;着>地震。
3.[一天],(地动仪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铜球[忽然]落下。4.[直到今天]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5.张强,[刚才]李老师让你去<;一趟>办公室。
6把自己应得部分遗产]吃得<;一干二净>。
7.(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在悬崖底下>。
8在企业管理和基本建设中],[以及关系复杂的科研项目中],[都]可以应用。9.据天气预报,台风“韦帕” [将] [于9月19日2时30分] [在浙江省苍南县]登陆。10.[在近代工业的错综复杂的工艺过程中]往往] [不] [像泡茶喝茶] [这么]简单。11.(精疲力竭)[一屁股]坐在<;了>炕上。
12.[比赛开始以后],(中国队)的耐心[被新西兰队的认真甚至是执着的防守]消磨着。13.(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4.三班班长[用几句话][就][向老师]说<;清楚><;了>(班里刚才发生)的(不愉快)的事情.15.(母亲那种勤劳俭朴)(母亲那种宽厚仁慈)[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印象。
16)(在北京2008年奥运会主题口号开始征集时,对全球66个国家、968名外国创意专家)的调查问卷。
17.(市教育局新建)的(一座)(位于北郊)的(规模空前)的(职业[最近][开始]招生了。18.(现代化)的学校培养<;出>(一大批)(热爱祖国)的(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朝气蓬勃)的(年轻)建设者。
19][在办公室][就这个问题][郑重]地[跟他]谈了话。
20)的经验之谈。21.(至于这一回在掸雨中互相救助,虽陨身不恤)[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05号教学案:1 A 2 D 3 D 4 A 06号教学案:
1 C 。A“而且”不能表反方向递进,改为“反而” B“和”应改为“还是”D“否则”意为“如果不是这样”,与“要不是”重复。
2 D。A该用表因果关系的“因而”,却用了引出目的或结果的“从而” B“进而”表递进,应改为表相因相成的“从而” C“从而”放在最后一个分句前。“发动侵华战争”只是手段,不是目的。因此,“从而”位置错误。
“而”用法较多,可以表并列、递进、转折;“而且、进而”只表示递进,“而且”常和“不但”连用;“反而”表意思相反的递进;“从而、因而、故而”表因果;“而后”表承接;
3 C。A此句是介词多余,掩盖主语。B(“而且”应改为“并且”)D应该用连词“甚至”,却用了连词“和”,因为“减产”与“绝产”不是并列关系,而是递进关系。
4 C。A“不仅是|而且是”表示的是并存性的递进关系,连接的两项可以同时肯定;“不是|而是”表示的是取舍性的并列关系,否定前者肯定后者。该句中,“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和“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对于邓亚萍来说,是兼而有之的,而且后者更为难能可贵,所以应该用“不仅是|而且是”。B “之所以”只能与“是因为”搭配,而不能与“由于”搭配。D“即使”表明陈述的事情是一种假设情况,尚处于“未然”状态;而下文的“已经”表明陈述的事情是一种已经发生的情况,处于“已然”状态。就同一件事而言,不可能同时处于“未然”和“已然”两种状态之中,所以该句犯了事情存在状态混置的逻辑错误,应将“即使”改为“尽管”
5 A。B项中语句前后应为转折关系,C项中“或者”表示选择关系,而“潮湿,阴暗,温暖等环境都是蟑螂喜欢栖息的地方”,它们之间是并列关系,故把“或者”改为“和”。D项中“之所以”不可与“原因”并用。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