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7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芝、遂”等1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呵”。
  2.默读课文,遇到不明白的词句试着猜一猜。
  3.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播放《西游记》片头曲《云宫迅音》)
  听到这首曲子,大家想到了什么?(西游记)说起西游记,我们都知道《西游记》讲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的故事。孙悟空本领高强,大家对他一定非常了
解。本文中的“石猴”就是指孙悟空。那么,石猴到底是从哪儿来的?他又是如何成为猴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课——《猴王出世》。(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相关资料)了解作品和作者。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为文章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石猴第一个跳入瀑布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众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3.再次浏览课文,说一说,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第一部分。
  (1)说一说,石猴是怎么来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仙胞,一日迸裂,产一个石卵,因见风,化作了一个石猴。)
  (2)石猴出世之后是什么样的?(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几笔就勾勒出一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喜好交友而又顽皮可爱的石猴形象。
  2.有一天,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石猴的生活,使他摇身一变,成了猴王,发生了什么呢?(一天,猴发现一个瀑布。)和石猴成为猴王有什么关系?(有猴子说谁能进去到源头且不伤身体,就拜谁为王),听到这句话,石猴的表现如何?(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石猴的性格(争强好胜)。
  3.说完,他是怎么做的呢?后面又发生了什么?齐读相关片段,出问题答案。
  (1)发现了这样一个好地方,石猴很高兴(喜不自胜),连忙出来告诉其他猴子,又把其他猴子带进了水帘洞。
  (2)猴进洞,发现了此等好地方,都兴奋得不得了。这时,石猴提醒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于是,猴拱伏无违,称其“千岁大王”。从中可以看出石猴(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做事
有计谋,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现在大家知道,石猴是怎么成为美猴王的了吗?(发现洞天—敢于挑战—被拜为王)
  4.思考:作者是怎么塑造出猴王形象的呢?
  交流: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方法,把猴王写得非常生动。
  小结: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个性鲜明、形象饱满的人物形象。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恰当运用这样的方法,使自己的文章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从课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机敏、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石猴。《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从19世纪开始,《西游记》被翻译成日、英、法、德等十几种文字流行于世,深受人们喜爱。希望同学们能读一读原著,切身感受古典文化,感受经典魅力。
  板书设计
  猴王出世
  活泼可爱
  敢作敢为
  教学反思
  教学时,以各种形式的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然后围绕“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又是怎样成为猴王的”等问题讨论探究;接着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遗憾的是没有为学生拓展《西游记》中的其他内容。语文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儿童诗,一共八小节,向我们讲述了一粒种子的梦想:它想象了自己生长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阶段的不同体验,告诉我们种子生长的艰难过程以及它为实现梦想而付出的努力。种子如儿童,作者借此来告诫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有着许多的坎坷,要勇敢地面对,努力地克服,只要有梦想经过努力,就一定会成功。表达了一种对梦想的追求,对美好的追求。
  学情分析:
  儿童诗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裁。文中,作者以第一人称向我们阐明,文字质朴、亲切,但含义深刻,学生领悟有一定难度。要抓住诗中难点,借助多种渠道体味感知,进而突破。最好能与学生自身经历相结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读准字音,正确书写褐、积攒、絮语、盟誓、酿造等词语。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
  3、通过理解种子的成长历程,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有梦想就会有追求、有努力,就会有希望,就会成功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在读中感悟,明确种子的梦,理解种子艰难地生长过程。
  教学难点:
  把种子的生长过程与儿童的成长历程相结合,进而激发学生思想感情的升华。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录制课文录音;任意植物的种子;种子生长过程的;音乐。
  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繁衍;作者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看,(出示任意一粒植物种子)这是什么?(学生回答同时板书:种子)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学生交流课前掌握的植物生长信息)
  2、一粒小小的种子也是有生命的,听,它在向我们诉说着自己的梦呢。(板书:梦)(播放学生录制的课文录音)
  [点评: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课文,以孩子的童音读出课文内容,拉进了距离,让孩子感受到了没有发芽的种子的一种稚嫩。]
  3、说说看,你都听到了些什么?(学生谈)
  4、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种子的梦》。(板书补充课题)齐读课题。
  [点评:以孩子的感兴趣的视角切入主题,用孩子富有童趣的声音作为引导,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看了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问题集中在:种子的梦是什么?它为什么要做梦?)在后面的学习中,我们就来一一解答这些问题。
  2、打开书,大声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检查预习:
  交流作者资料。
  检查生字新词。
  [点评:这一环节将会利用多媒体出示文中需要学生认识记忆的生字词,在出示过程中,用红突出易错笔划,引起学生注意。]
  4、指读课文,纠正字音。
  5、全班齐读。
  [点评:学问,学问,有问才会学,质疑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初读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
  (三)深入学习,提升认识:
  1、这是一首儿童诗,读过之后,你知道种子的梦是什么吗?(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种子梦想自己从播种到发芽,到开花结实,再到最后不断繁衍。)
  2、种子梦想了自己最终能够开花结实继续繁衍的生长过程,课文又是怎样具体描述的呢?再来读一读文章。
  3、顺势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第1-3小节讲述了埋在土中正在生长的种子;在具备一切
生长条件下(第4小节),种子发芽(第5小节)。随后开出了鲜艳的花朵(第6-7小节),最终结实繁衍再生长(第8小节)。
  4、出示种子的生长过程。
  5、刚才我们看到了一粒小小种子的生长过程。有什么感觉?
  [点评: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种子的生长过程。谈感受,是为了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形象画面,初步体会种子生长的艰难。]
  6、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一起感受一下种子生长的历程。
  7、有了梦想就要去一步步的实现它。种子又是如何实现自己的梦的?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些什么?默读课文。
  8、交流。(学生谈出在种子的生长过程中有努力也有帮助即可。)
  9、既然有努力也有帮助,那我们就来看,种子都做出哪些努力?都获得了哪些帮助?
  10、出示学习要求:小组合作学习,将到的信息在组内交流互补,抓住关键词句,体会深层含义。
  11、全班交流:
  (1)努力:
  A、对困难的克服。
  出描写种子生长过程中代表困难的词句。(冰冷冰冷、土层的压力、冰雪的妒忌)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B、自己的付出。
  交流相关词句。(根须吮吸、冲破、积攒力气、伸展、挤碎、倾心交付)谈谈你的体会。
  结合两部分的努力,说说你的感受。
  (2)帮助:
  种子的生长除了有自己对困难的克服、自己的付出,还要借助许多其他事物的帮助。你到了哪些?(水分、阳光、蜜蜂、大地)
  12、不难看出,种子的生长是艰难的,要遭遇这么多困难,借助许多力量。那它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梦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