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设计(优秀6篇)
高中语文教案 篇一
    学习目标:
    1、掌握课文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句式。
    2、理解作者在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
    3、学习本文在对比映衬中突出景物特点的手法。
    学习重点:
    目标1、3。
    学习难点:
    理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旷达情怀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大自然给予个体生命的深刻感悟。
    学习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板书:始得西山宴游记
    二、检查预习
    指定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正音,纠正断句。
    三、教师范读
    四、学生两两组合互读。
    五、明确本节课目标:疏通文意。
    六、解题
    师问:本文的标题如何断句?又如何解释呢?
    学生小组讨论。
    明确:始得/西山/宴游/记
    始得:开始发现宴:《说文解字》“宴”,安也。宴游,即安闲的游览。记:文体名。
    七、知识积累,文意疏通。
    实词:
    僇人、恒惴栗、施施而行、慢慢而游、无远不到、披草而坐、意有所极、觉而起、怪特。
    始指异之、缘染溪、斫榛莽、箕踞而遨、若垤若穴、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莫得其涯、引觞满酌、心凝形释、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故为之文以志
    教师补充:穷:
    趣:
    虚词:而、之
语文教案    句式: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定后)
    故为之文以志(之)(省略)
    是岁,元和四年也。(判断)
    学习方法:教师让学生圈画出词句,然后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八、质疑答疑
    九、齐读课文
    十、作业:熟读课文,体会情感。
    第二课时
    一、明确本节课目标:理解情感,学习手法。
    二、讨论探究:
    1、本文的标题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那么,有“始得”就有“未得”,有“宴(安)”就有“不安”,你能在文中出相关语句加以说明吗?
    学习方法: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
    明确:未得(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始得(始指异之、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然后知吾向之未始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2、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1、欣赏文中的‘水月’意象。
    2、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学生课前预习
    1、阅览相关材料《人生到处知何似?应是飞鸿踏雪泥——浅谈苏轼逆境中旷达的人生态度》收集关于赤壁的历史、关于赋的相关知识。
    2、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3、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将学生按平均水平分为若干小组。这一步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收集材料,学会整理材料,养成预习的习惯,初步感知课文,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者和解题
    以苏轼图片导入,由小组学生介绍苏轼的相关经历。
    教师明确:
    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2、解题:
    (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
    (2)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文赋说明:这一步主要是引导学生体会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和筛选信息的重要性。展示课前所学,得到认可,激发兴趣。
    (三)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四)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
    1、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请四位学生分
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出骈句,用心读。
    2、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说明:以朗读加深对课文的体会,通过读了解文体特点和散文的韵律之美。
    (五)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检查学生有无动笔勾画)
    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说明:此步骤重在倡导学生学会自学,学会《白话文·》合作。同时也让学生体会诵读在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性,从而在语感上进行强化,促进课文的背诵。从读到理解文意,再从理解文意到背诵落实教学目标。
    (六)第四环节:通过以上的,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景、情、理的关系(再细读,小组讨论)。
    (七)布置作业: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1)搜集苏轼相关作品(词赋)中有“月亮”的句子,欣赏本文中的“水月”的意象,体会苏轼对自然的态度。参考:《永遇乐》、《虞姜人》、《江城子密州出猫》、《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记承天寺夜游》、《后赤壁赋》等。
    (2)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3)寻材料,看古人(主要是陶渊明、李白等)的人生观。
高中语文教学设计 篇三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
    2、运用正确有效的阅读技巧分析文本。
    3、掌握作者通过日常生活描写来展现拉丁美洲宏大历史的构思技巧。
    【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运用正确有效的阅读技巧分析文本。
    学习难点:掌握作者通过日常生活描写来展现拉丁美洲宏大历史的构思技巧。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同学们好,拉丁美洲文学做为外国文学中的一种特殊的种类,随着近百年来拉丁美洲的沧桑巨变越来越受到了全世界文学爱好者的关注,其中,哥伦比亚著名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巨著《百年孤独》就是其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今天,我给大家讲解的内容就是这本名著的节选部分。
    二、学习任务分析
    (一)知识要点
    1、作者简介
    加西亚马尔克斯是20世纪哥伦比亚享有盛誉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和记者,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是拉美小说界的“掌门人”,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
    2、作品简介
    《百年孤独》写的是布恩迪亚一家七代人充满神奇彩的坎坷经历和马孔多这个小镇一百多年来从兴建、发展、鼎盛及至消亡的历史。作品内容复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深刻反映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的历史演变和社会现实。
    3、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是《百年孤独》的主要写作风格。它的特点是“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这种风格的作品常常通过塑造非常超常的人物形象,描写荒诞离奇的故事情节,运用奇异多彩的表现手法,将现实和非现实融为一体,反映了拉丁美洲地区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使人从审美中获得一种极其强烈的既荒诞又真实的感觉。
    (二)承担的单元任务
    通过学习本文,能够让学生置身于近百年来拉丁美洲大地的社会生活中,感受拉丁美洲各民族的百年沧桑巨变,感受其中千姿百态的民族特点,从而感受人类文化的丰富多彩。同时,能够让学生从主题内容、叙事手法和语言风格等多方面入手把握作品独特的艺术成就,提升鉴赏外国小说的能力。
    三、学习活动
    (一)掌握基础、初识文章
    详见知识要点。
    (二)概述前文、引出后文
    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表妹乌尔苏拉结婚后,带领一年轻人离开家乡,长途跋涉来到一个偏远的地区建立了小村庄马孔多。马孔多交通闭塞,只有一吉卜赛人偶尔来访,带来被村里人看做魔法的磁铁、望远镜、冰块等新鲜事物。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与吉卜赛老人梅尔吉亚德斯结为好友,埋头钻研炼金术,却一无所获。他想寻通往外部世界的道路,也以失败告终,反而是乌尔苏拉在寻离家出走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时,
无意中发现了邻近的城镇。马孔多自此与繁华世界建立了联系,天翻地覆的变化即将到来。
    (三)总结情节、介绍手法
    1、借助文眼、理清内容
    ①新商道的开辟,使得马孔多与外界有了更多的联系,外界的新鲜事物不断进入马孔多。
    ②丽贝卡带着父母的骨殖从遥远的马纳乌雷辛苦跋涉到来之后出现了各种怪异行为。
    ③马孔多小镇的居民染上了失眠症。
    2、掌握手法、赏析魔幻
    本文的“魔幻”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孤僻怪异的神奇人物。
    ②错综曲折的离奇故事。
    ③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④绮丽诡异的语言特征。
    总之,在全文中,对话、回忆、梦魇、联想、神话、预言无处不在,时空轮回徘徊,生死界限、人鬼界限全被打破,营造出一股神秘诡异的奇特氛围。
    3、抽丝剥茧、剖析现实
    ①文章的主要情节涉及到哪几个要点?
    音乐钟进入了马孔多人的生活。丽贝卡的言语沟通过程。马孔多人忘记了事物的名称。
    ②情节要点含有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时间和语言。
    ③音乐钟代替了鸟报时意味着什么?
    标志着现代社会的钟表式的时间能够创造平等、法治和有序,可以带来整齐规训,但也可以带来异化。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更容易成为一种权力。谁控制了时间的体系、时间的象征和时间的解释,谁就控制了社会生活。当钟表式的时间随着外来文明的进驻渗透到马孔多镇人们的生活习惯上时,也意味着这里的人们在慢慢被现代文明生活的权力所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