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中华⽂化博⼤精深,成语更是古⼈的智慧结晶。中国成语古今同⽤,百代甄选,留存者皆为精华,传承⾄今。下⾯是分享的中国成语故事⽂字版(⼗篇)。欢迎阅读参考!
1.中国成语故事⽂字版
安居乐业
春秋时,有⼀位闻名的哲学家和思想,他姓李,名⽿,字聃。据说他刚⽣下来的时候,就是⼀个⽩头发。⽩胡⼦的⼩⽼头⼉;所以⼈们称他“⽼⼦”;还说他是在⼀棵李树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因为他⽿朵长得⾮凡⼤,所以名“⽿”。其实,⽼⼦是⼈们对他的尊称。⽼于对当时的现实不满,并反对当时社会上出现的⾰新浪潮,想⾛回头路。他怀恋着远古的原始社会,认为物质的进步和⽂化的发展毁坏了⼈民的淳朴,给⼈们带来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现“⼩国寡民”的理想社会。⽼于是这样描绘他所设想的“⼩国寡民”社会的:国家很⼩,⼈民稀少。即使有许许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它们。不要让⼈民⽤⽣命去冒险,也不向远处迁移,即使有车辆和船只,也⽆⼈去乘坐它们,即使有兵器装备,也⽆处去使⽤它们。要使⼈民重新使⽤古代结绳记事的⽅法,吃得很⾹甜,穿得很舒适,住得很安适,满⾜于原有的风俗习惯。邻近各国互相望得见。鸡鸣狗叫互相听得见,但是⼈们直到⽼死,也不互相往来。
这个成语出⾃《⽼⼦》⽢美⾷,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表⽰⽣活美满、。
2.中国成语故事⽂字版
雪中送炭
宋太宗是宋太祖的弟弟,年轻的时候曾和宋太祖⼀起打天下,深知江⼭来之不易。因此,他特别爱护⽼百姓。
淳化四年的冬天,东京(今开封)滴⽔成冰,房檐垂下的冰挂有⼀尺多长,在清冷的冬天,在不⾜以给⼈任何温暖的阳光照射下,像⼀把把垂下来的⼑,令⼈望之即瑟瑟发抖。宋太宗在皇宫⾥⾯,穿着龙袍,烤着炭⽕,还觉得寒⽓逼⼈。这时,宋太宗想起乾德⼆年的冬天,哥哥宋太祖上朝时,⾝穿貂⽪⼤⾐,戴着⽪帽全副武装,所有的⼤⾂都缩着⼿不胜寒瑟站在讲武殿临时铺的地毯上,上奏章说话哆哆嗦嗦,冷得⾆头打结的情景。
于是,他更感冰寒,便命⼈拿来美酒,借酒来驱赶寒冷。他⼀杯酒还没有喝完突然想到了弱势体:“我住在皇宫中,穿着狐狸⽪做的龙袍,烤着炭⽕,喝着酒,还觉得冷,那些缺⾐少⾷的贫苦农民,他们⼜没有炭⽕烤,不知会冻成什么样⼉。我必须想点⼉办法,帮助他们解决这个实际问题。”
想到这⾥,他马上召来开封府尹,对府尹说:“现在天寒地冻,我们这些有吃有穿有⽕烤的⼈就觉得冷,那些缺⾐少⾷没⽕烤的⽼百姓,肯定更加受不了。你现在马上替我去慰问他们,帮助他们迅速解决这个燃眉之急。”这位皇帝的意旨内容是——给京城所有⾼寿⼈瑞发奖⾦,超过100岁者赏赐⾦腰带。再赏京城鳏寡孤独以及贫穷者⼀千钱、⽶炭若⼲。
开封府尹⼀接到圣旨,马上带领他的所有随从,准备好⾐服、钱财、粮⾷和⽊炭,挨家挨户地送到⽼百姓⼿中。于是⼈们看见很多穷苦的百姓都拎着⽊炭你来我往的⾝影。宋太宗⾸开雪中送炭的爱⼼先河,着实感动了许许多多的百姓。“雪中送炭”的故事便这样不胫⽽⾛,⼀个劲地称赞宋太宗是“雪中送炭”。
3.中国成语故事⽂字版
愚公移⼭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座叫太⾏⼭,⼀座叫王屋⼭。那⾥的北⼭住着⼀位⽼⼈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阻隔,要绕很⼤的圈⼦,才能到南⽅去。
费厄泼赖 ⼀天,他把全家⼈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起,⽤毕⽣的精⼒来搬掉太⾏⼭和王屋⼭,修⼀条通向南⽅的⼤道。你们说好吗!”
⼤家都表⽰赞成,但愚公的⽼伴提出了⼀个问题:“我们⼤家的⼒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座⼩⼭,⼜怎能把太⾏、王屋两座⼤⼭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和⽯块放到哪⾥去呢?”
讨论下来⼤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和⽯块扔到东⽅的海边和北⽅最远的地⽅。
蚕丝被怎么清洗
第⼆天⼀早,愚公带着⼉孙们开始挖⼭。虽然⼀家⼈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怎能把这两座⼭挖平呢?”愚公回答说:“你这个⼈太顽固了,简直⽆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在这⾥。⼉⼦死了,还有孙⼦,孙⼦⼜⽣孩⼦,孩⼦⼜⽣⼉⼦。⼦⼦孙孙是没有穷尽的,⽽⼭却不会再增⾼,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神见愚公他们挖⼭不⽌,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神下凡,把两座⼭背⾛。从此,这⾥不再有⾼⼭阻隔了。
4.中国成语故事⽂字版
螳螂捕蝉
吴王要出兵攻打楚国。他已经下了决⼼,对⾂⼦们说:“谁要是劝阻我,我就把谁杀了!”吴王⾝旁有⼀个侍候他的少年,想劝吴王不要出兵,可是不敢直说。他就每天清早起来,拿着弹⼸和泥丸,在花园⾥⾛来⾛去,想让吴王看见,好趁此劝劝吴王。
直到第三天早上,吴王起来偶尔向窗外⼀望,看见那少年在花园⾥⾛来⾛去,就唤他说:“孩⼦,你
⼤清早在花园⾥⼲什么呢?你看,你的⾐服都叫露⽔给打湿了。”那少年把⼿⾥的弹⼸扬了⼀扬,说:“⼤王,别作声。您看树上有⼀只知了,正在⾼⾼兴兴地喝露⽔呢!他不知道有⼀只螳螂正躲在他的⾝背后哪。”吴王听了觉得好笑,说:“螳螂捉知了,这有什么稀奇呢!你真是个孩⼦!”那少年仍旧很有兴趣地说:“您看,那螳螂悄悄地绕过树枝,正要扑上去,没想到有⼀只黄雀正躲在他的⾝背后哪。”吴王在窗⼦⾥可什么也没看见,就问:“那黄雀⼜怎样呢?”
那少年把泥丸搭在弹⼸上,说:“黄雀伸长了脖⼦,正要去啄螳螂,没想到我已经瞄准了他的⼩脑袋了。这三个家伙都只看到⾯前的利益,⽽不顾背后的祸患。”吴王听了少年的话,想了好⼀会⼉才说:“你说得对。”于是,他就打消了攻打楚国的念头。
“螳螂捕蝉”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通常和“黄雀在后”连在⼀起⽤。⽐喻只看到⾯前的利益,⽽不顾背后的祸患。
5.中国成语故事⽂字版
刻⾈求剑
从前,有个⼈带着⼀把宝剑坐船。船才开出来,突然听见“扑通”⼀声,他的剑落到⽔⾥去了。
怎么办呢?他想了半天,终于想到了⼀个办法,他⽤⼩⼑在船上刻了⼀个印记,便悠然⾃得的在船上
坐着。
划船的⼈很着急,对他说:“让我把船停下来,你快跳下去把剑捞起来吧!”
可那个⼈却指着船说:“到了对岸再说吧,反正我在船上划了⼀条线,剑是从这⼉落下去的,到时候从这⾥下去就⾏啦!” 划船的⼈说:“你的剑掉进了⽔⾥,剑⼜不会跟着船⾛,怎么还能在对岸到呢?”
那个⼈不听船夫的话,于是,船夫把船划到了对岸。
这时,那个⼈脱掉⾐服,从他划的那条线那⾥跳了下去,可他捞了很久什么也没捞到。
剑掉进了河⾥,现在船⾛了这么远,他是不能从船上的线到剑的。
刻⾈求剑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是“船”,“求”是“寻”。有的⼈办事不管时间地点的变化,始终不肯改变原来的主意,我们就可以说他是刻⾈求剑。
6.中国成语故事⽂字版
叶公好龙
鲁哀公经常向别⼈说⾃⼰是多么地渴望⼈才,多么喜欢有知识才⼲的⼈。有个叫⼦张的⼈听说鲁哀公这么欢迎贤才,便从很远的地⽅风尘仆仆地来到鲁国,请求拜见鲁哀公。
⼦张在鲁国⼀直住了七天,也没等到鲁哀公的影⼦。原来鲁哀公说⾃⼰喜欢有知识的⼈只是赶时髦,学着别的国君说说⽽已,对前来求见的⼦张根本没当⼀回事,早已忘到脑后去了。⼦张很是失望,也⼗分⽣⽓。他给鲁哀公的车夫讲了⼀个故事,并让车夫把这个故事转述给鲁哀公听。
然后,⼦张悄然离去了。
终于有⼀天,鲁哀公记起⼦张求见的事情,准备叫⾃⼰的车夫去把⼦张请来。车夫对鲁哀公说:“他早已⾛了。”
鲁哀公很是不明⽩,他问车夫道:“他不是投奔我⽽来的吗?为什么⼜⾛掉了呢?”
于是,车夫向鲁哀公转述了⼦张留下的故事。那故事是这样的:
有个叫叶⼦⾼的⼈,总向⼈吹嘘⾃⼰是如何如何喜欢龙。他在⾐带钩上画着龙,在酒具上刻着龙,他的房屋卧室凡是雕刻花纹的地⽅也全都雕刻着龙。天上的真龙知道叶⼦⾼是如此喜欢龙,很是感动。⼀天,真龙降落到叶⼦⾼的家⾥,它把头伸进窗户⾥探望,把尾巴拖在厅堂上。这叶⼦⾼见了,吓得脸都变了颜⾊,惊恐万状,回头就跑。真龙感到莫名其妙,很是失望。其实那叶公并⾮真的喜欢龙,
只不过是形式上、⼝头上喜欢罢了。
7.中国成语故事⽂字版
如鱼得⽔
东汉末年,天下⼤乱,刘备为实现统⼀天下的宏愿,特意拜访隐居的诸葛亮,请他出⼭。他连去了两次都未能见着,第三次去,才见了⾯。
刘备说明来意,畅谈了⾃⼰的宏图⼤志。诸葛亮推⼼置腹,提出了夺取荆州、益州,东联孙权,北伐曹操的战略⽅针。刘备听后⼤喜,于是拜孔明为军师。
孔明竭⼒地辅佐刘备,⽽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和重⽤,却引起了关⽻、张飞等将领的不悦。他们不时在刘备⾯前,表现出不满的神⾊,秉性耿直的张飞,更是满腹牢骚。刘备耐⼼地作了解释,他形象地把⾃⼰⽐做鱼,把孔明⽐做⽔,反复说明,孔明的才识与胆略,对⾃⼰完成夺取天下⼤业之重要。他说:“我刘备有了孔明,就好像鱼⼉得到了⽔⼀样,希望⼤家不要再多说了。”以后,刘备在孔明的辅佐下,东联北伐,占荆州,取益州,军事上节节胜利,势⼒不断扩⼤,最终与魏、吴成了三⾜⿍⽴之势。
故事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成语“如鱼得⽔”⽐喻得到跟⾃⼰⼗分投合的⼈或对⾃⼰很合适
的环境。
8.中国成语故事⽂字版
按图索骥
春秋时候,秦国有个叫孙阳的⼈,擅长相马,⽆论什么样的马,他⼀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请去识马、选马,⼈们都称他为伯乐(“伯乐”本是天上的星名,据说负责管理天马)。
网络世界 有⼀次,孙阳路过⼀个地⽅,忽见⼀匹拖着盐车的⽼马冲他叫个不停,⾛近⼀看,原来是匹千⾥马,只是年龄稍⼤了点。⽼马拉着车艰难地⾛着,孙阳觉得太委屈了这匹千⾥马,它本是可以奔跑于疆场,可以发挥更⼤作⽤的宝马良驹,现在却默默⽆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和体⼒,实在可惜!孙阳想到这⾥,难过得落下泪来。
为了让更多的⼈学会相马,使千⾥马不再被埋没,也为了⾃⼰⼀⾝绝技不⾄于失传,孙阳把⾃⼰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
孙阳有个⼉⼦,看了⽗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就拿着这本书到处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所获。⼜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最后发现有⼀只癞蛤蟆很像书中写的千⾥马的特征,便⾼兴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亲说:“爸爸,我到⼀匹千⾥马,只是蹄⼦稍差些。”⽗亲⼀
看,哭笑不得,没想到⼉⼦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说:“可惜这马太喜欢跳了,不能⽤来拉车。”接着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中国文字 故事出⾃明朝杨慎的《艺林伐⼭》。成语“按图索骥”,⽐喻机械地照⽼办法办事,不知变通;也⽐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事物。
9.中国成语故事⽂字版
详细近义词 海⾓天涯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学家。
他两岁时就死了⽗亲,不久他的母亲⼜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过活。韩会有⼀个嗣⼦(韩愈次兄介之⼦,出继与长兄为嗣)叫⽼成,排⾏⼗⼆,所以⼩名叫⼗⼆郎,年纪⽐韩愈⼩⼀点。
后来韩会四⼗⼆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个⽉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岁,⼗⼆郎也很⼩。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但都很早离开了⼈世。
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郎两个⼈,零丁孤苦,没有⼀天离开过。韩愈⼗九
岁时⾃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年的时间中,只和⼗⼆郎见过三次⾯。当他正打算西归和⼗⼆郎永远⽣活在⼀起的时候,不幸⼗⼆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篇“祭⼗⼆郎⽂”,叫建中备了⼀些时下的物品从⽼远的地⽅去致祭他。
这篇祭⽂,⼀字⼀泪,令⼈读来⼼酸。祭⽂中有“⼀在天之涯,⼀在地之⾓”的句⼦,后⼈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这句话,⽤来⽐喻极其遥远的地⽅。
10.中国成语故事⽂字版从化樱花
狐假虎威
有⼀天,⼀只⽼虎正在深⼭⽼林⾥转悠,突然发现了⼀只狐狸,便迅速抓住了它,⼼想今天的午餐⼜可以美美地享受⼀顿了。
狐狸⽣性狡猾,它知道今天被⽼虎逮住以后,前景⼀定不妙,于是就编出⼀个谎⾔,对⽼虎说:"我是天帝派到⼭林中来当百兽的,你要是吃了我,天帝是不会饶恕你的。"
⽼虎对狐狸的话将信将疑,便问:"你当百兽,有何证据?"狐狸赶紧说:"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话,可以随我到⼭林中去⾛⼀⾛,我让你亲眼看看百兽对我望⽽⽣畏的样⼦。"
⽼虎想这倒也是个办法,于是就让狐狸在前⾯带路,⾃⼰尾随其后,⼀道向⼭林的深处⾛去。
森林中的野兔、⼭⽺、花⿅、⿊熊等各种兽类远远地看见⽼虎来了,⼀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纷纷夺路逃命。
转了⼀圈之后,狐狸洋洋得意地对⽼虎说道:"现在你该看到了吧?森林中的百兽,有谁敢不怕我?"
⽼虎并不知道百兽害怕的正是它⾃⼰,反⽽因此相信了狐狸的谎⾔。狐狸不仅躲过了被吃的厄运,⽽且还在百兽⾯前⼤抖了⼀回威风。对于那些像狐狸⼀样仗势欺⼈的⼈,我们应当学会识破他们的伎俩。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