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
爱情伤感语录2020-10-10作者简介:王沈君(1975-),女,辽宁省沈阳市人,讲师,主要从事日语和对日汉语教学研究。
2020年第6期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NO.62020
宾得镜头
(总1
32期)   JOURNALOFLIAON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SEDITION)GeneralNo.132
中国文化日本文字形成的深远影响
陆绩怀橘王沈君
(辽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辽阳市1
11004)  摘 要: 当今的日本有着鲜明的民族特和文化辨识度,是世界文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究其发展源头与彼岸相邻的中国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中华文化厚重而博大,
中华文明通过不断的积累并向周边邻国辐射,有效推进了日本文化的进程。日本文化中包含着太多的中国元素,渗透在日本政治、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特别是日本文字的产生,中式的诗书典籍、衣食住行无不影响着日本文字的发展脉络和构成取向,
因为中国汉字在构造和音读方面的介入,日本逐步创造出本国独有的假名文字与“和汉混合”的文字体系,这个发展过程就是在全面学习和借鉴汉字的基础上,利用日本原有的语言的再创造过程,可以说中国的文化对日本的文字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关键词: 中国文化;日本文字;影响
中图分类号:
H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898(2020)06—0008—02  文字的诞生,标志着一个民族进入了文明时代,与中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也不例外。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日本,在吸收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的精髓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文字,本文对日本民族是如何从汉文化中取长补短的,又是如何吸收、创造和发展的做了多层面的分析梳理。
一、汉字传入日本的起源
感叹句大全中日两国的“文字”交流史是从后汉光武中元2年(57年)汉朝皇帝向日本赠送雕刻有“汉委奴国王”的
金印开始的,而后,据《史记》记载,秦始皇28年(219年)徐福东渡日本;三国时代日本邪马台国四次派遣使节到魏国;晋武帝太康5年(285年),百济王仁将“论语”和“千字文”经由朝鲜半岛传到日本。到了唐代,中日文化交流盛行,公元538年,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风气盛行,一批又一批的“遣唐使”,大量僧侣和留学生出使中国学习中国文化,佛教经典、律例制度、建筑风格、茶道音韵等文化元素被引入日本,大量的汉字也借此输入到日本。公元712年,在汉字的影响下日本逐渐形成了书面语,日本人直接书写用汉字记录当时的日本文化生活,大
量的书籍、
文本也是用中文汉字编写的。公元802年,来唐学习的留学僧空海利用汉字的草写体编撰
了《篆隶万象名义》,其中收录了约16000个汉字,这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本汉字字典。而后,日本的遣
唐使吉备真备参照汉字的偏旁和部首,制作了日语的片假名,日本文字体系逐步形成。中国文字
二、日本文字的进程
(一)汉字
丧假规定
汉字是起源于古代中国的文字。古代的日语,只有口语,没有任何表记法。古代汉字从中国传到日本,日语中汉字的发音和语言的规定与中国的发音不同。一个汉字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发音,相反,有很多汉字发同一个音的情况也不稀奇。
日本汉字的读法大致分为音读和训读两种。音读是中文起源的读法,有吴音、汉音、唐音、惯用音。吴音是5-6世纪左右传入的汉字音,一般说来,中国六朝时代南部的吴地区等直接或经由朝鲜半岛传到日本,但实际上,基于佛经等的汉音以前的传统读法,不考虑时代、地域等因素,而是统一为“吴音”。汉音是由奈良时代到平安时代盛行的遣唐使(主要目的地是西北部的长安)和留学僧输入的在唐朝首都长安学习的读法,再加上从镰仓时代到室町时代,由禅僧的留学生传入,或民间贸易传入的“唐音”的
读法传入日本,其中最有系统的汉音与“广韵”“集韵”有着对应关系。大正时代以后,人们将惯用音
错误固定下来的读音称为“唐音”。训读与各个汉字所表示的意思的日语有关,
所以训读只借用汉字的形和义,不采用汉语的音。和语,也就是日本本土本来就有的词,会使用训读。通俗点说就是,日本人把自己的话用中文字来标,却还是用自己的话来读,这就是汉字的训读。
汉语(汉语的词汇)开始进入日语是相当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