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稿日期]2012-08-26
∗∗[作者简介]唐芳(1987—),女,湖南宁乡人,刘少奇同志纪念馆馆员,文学硕士,研究方向:刘少奇生平思想及中共党史。
摘要:刘少奇十分重视建国初期的文字改革,是建国初期最早赞成文字改革的领导者之一。他在尊重文字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指出了谨慎、稳步推进汉字简化工作的方向,同时提出了从教育行业进行普通话推广的意见,有力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为汉语拼音方案的推行铺平了道路。此外,刘少奇提出规范汉语词汇用法,重视媒体和政府对文字改革的引导作用,为新时期促进汉语规范化、健康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关键词:刘少奇;文字改革;简化汉字;普通话中图分类号:H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438(2012)05-0136-03
(刘少奇同志纪念馆
湖南长沙410611)
唐芳
电脑桌面壁纸刘少奇与新中国的文字改革
新中国成立不久,根据国内外形势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将文字改革提上了工作日程。汉语走向统一化、规范化,对新中
国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民族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1958
王的小宠年,周恩来在《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报告中指出: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就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1]这是建国以来我国文字改革工作的重要指导方针。而在此方针没有明确之前,刘少奇作为中央的领导人之一,在汉字的简化以及推广普通话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对稳步推进新中国的文字改革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一、积极关注新中国文字改革,推动“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
刘少奇是建国时较早提出整理汉字简化字的中央领导人。1949年5月,吴玉章就文字改革工作向刘少奇请示。关于成立文字改革团体,他当即表示“可以组织这一团体”;对于文字改革,他提出“不要限于新文字”,“汉字简化字也应研究整理一下”。但当时处于建国初期,党中央对这一问题“尚未考虑”[2](P656)。可见,刘少奇个人较赞成文字改革,而且对汉字改革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方向———整理简化
赏花灯的诗句汉字。
刘少奇谨慎、稳妥推行文字改革的态度与是一致
的。1949年8月,继吴玉章就文字改革问题请示刘少奇后,又写信向请示,并提出文字改革的三个原则。
[3](P113)
并未马上答复,而是将信转给郭沫若、马叙伦、沈雁冰审议,并将其回复意见告之吴玉章。1950年6月,指出:“搞文字改革不要脱离实际”,主张“首先进行汉字的简化”。
中国文字[2](P664)
在当
时汉字走拼音化道路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刘少奇等中央领导人关于整理简化汉字的指示,对稳步推进文字改革有积极作用。
新中国文字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在文字改革兴起之初,人们对于创立新文字的热情远远高过简化汉字和推广
普通话。新汉字采用拉丁化字母还是罗马字母等久经争议。1949年10月,中国文字改革协会正式成立,提出“把研究拼音文字作为主要任务”。
[3](P120)
至1950年2月,文字改革协会已收
到几百种新文字方案。刘少奇十分关注文字改革的进程和发展,1950年2月1日,他致信当时任文字改革协会理事的陆定一、胡乔木二人:“中国的文字改革,尚无定案。但在我们亚洲邻国蒙古、朝鲜、越南的文字改革均已成功。在某一方面讲,他们的文字已较中国文字为进步,而他们原来是学并用中国文字的。”在此基础上,他提出:“我们的文字研究应即研究他们的字母及文字改革经验,并可派学生或研究工作者去这些国家学习,以便为我们的文字改革制定方案。”[4](P441)1953年11
∗∗∗第32卷第5期绥化学院学报2012年10月
Vol.32No.5
J ournal of S uihua Univers ity
Oct .2012
136
. All Rights Reserved.
月,中国共产党文字问题委员会提出“目前较有准备可以首先实行的四项初步改革办法”,[3](P179)提出“推行简化汉字”,“集合人力以解决字母问题”并向中共中央请示。刘少奇认为在当时条件还不够成熟,进行这两项工作的准备还不充足,因此,他提议“交回委员会拟出进一步的方案后再提中央讨论”。[5](P317)实践证明,在建国之初立即实行根本性的文字改革是不可能实现的。汉语拼音方案的作用,在于“为汉字注音来帮助识字和统一读音”“改进学校语文教学”“推广普通话”“扫除文盲”。[3](P243)《汉语拼音方案》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是“并不是用来代替汉字的拼音文字”。[1](P35)刘少奇在处理问题上一
贯保持严谨慎重的态度,对新文字也是如此。他提出:“拼音方案制定后,要用来作实验”。[3](P203)1958年刘少奇主持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会议上讨论批准了汉语拼音方案,并认为应“继续简化汉字,积极推广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是“帮助学习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工具”,“在实践过程中继续求得方案的进一步完善”。[3](P250)之后,在中国八大二次会议上刘少奇号召大家“积极地进行汉字的改革”,有力地推动了汉语朝着统一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实践证明,刘少奇谨慎对待
新文字的态度是正确的,在今天看来,汉字走拼音化道路前途依然不明朗。汉字是否能够彻底转变为另外一种形态,早在1958年就有了一个探索的结果:“不属于当前文字改革任务的范畴”。[1](P37)
二、谨慎、稳步推行简化字
传统汉字的“字多、形多、读音多”等特点一直影响着近代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1936年,鲁迅在《病中答救亡情报访员》一文中曾就汉字改革问题指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道出了传统汉字的弊端。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需要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加强国内各地区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交流。而传统繁体汉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国内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交流以及经济发展的阻碍。刘少奇从当时的国内环境和汉语发展规律出发,对推行简化汉字、稳步推进文字改革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推动了汉字的简化工作。
1955年,推行简化汉字的各项条件趋于成熟。从1951年至1955年初,《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经过5次修改整理已较为成熟,为推行简化汉字作了充分的方案准备。同时,1952年至1953年识字运动的展开,激发了广大人民众对于知识的渴求和识字的热情,为推行简化汉字提供了社会环境。刘少奇充分认识到扫除文盲以提高民众素质的重要性,他十分赞成识字运动,认为:“在全国范围内大张旗鼓地推进识字运动,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运动”,[5](P299)并于1952年9月13日签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行速成识字法
开展扫除文盲的指示》。[5](P303)此外, 1955年5月1日《汉字简化方案草案》第一批五十七个汉字在《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采用,在广大读者中反响很好。因此,1955年5月6日,听取吴玉章的文字改革工作汇报后,刘少奇表示同意推行简化汉字,并提出,为了减少社会的震动,简化字要“分批分期”进行,且原来的繁体字要保留一段时期,不能马上废除。[3](P203)根据这一指示,次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党组、教育部党组就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给中央的报告中写道:“准备在二三年内,逐步做到大量汉字简化”。刘少奇对此表示同意。[6](P200)同日,刘少奇批示同意《人民日报》编委会采用五十七个简化汉字,但同时指出:“以后各报采用简体字,应先由文字改革委员会党组报告中央批准。”[6]
(P202)7月3日,刘少奇作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对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党组关于试用简化字的请示批示“同意”,并提出,第一批简化字与第二简化字的采用之间应隔“三四个月”,以免“第一批改变太多,改变太快在人民中引起不便”。同时,“第二批连同第一批对照表亦应在开始采用简化字的一星期至十天登在报刊上”。[3](P205)采取谨慎的态度在各地报纸试行简化汉字,并提出分批分期推行,是刘少奇从尊重语言发展规律出发,对新中国简化汉字工作作出的一个重要指示。这些指示对新中国的汉字简化工作形成了“约定俗成,稳步前进”[3](P208)的稳妥、积极的方针有重要的影响。根据这些指示,1956年1月31日,《人民日报》发表国务院《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和《汉字简化方案》,从2月1日起,正式推行简化汉字第一批简化汉字。之后,其他的简化汉字于1956年6月1日,
1958年5月11日,1959年5月5日分三批在《人民日报》上予以公布,在全国印刷和书写的文件上一律推行通用简化汉字。
三、从教育行业出发,有力推动了普通话的推广
实际上,在1955年以前,新中国的文字改革都没有明确的方针,没有规定阶段性的具体任务,直到1955年10月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召开,才确定了文字改革的具体方向,即“在实现拼音化之前,必须首先解决简化汉字和推广普通话两个迫切问题”。[3](P208)在此以前,除稳步推行简化汉字以外,刘少奇提出一些重要意见,积极地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
刘少奇较早使用了“普通话”的提法。[6](P202-203)1955年5月6日刘少奇听文字改革工作汇报时提出:“汉民族要有统一的语言,学校要用普通话进行教学”。1955年5月7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党组、教育部党组就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给中央的报告中指出要“大力推广标准语”,从这一点来看,之前一直所用的是“标准语”,并没有“普通话”的提法。此外,刘少奇还提出对如何推广普通话的意见:“可以考虑作出这样的规定:老师在一定时期内学会普通话,今后凡是不会讲普通话的,不能当教师。”[3](P203)根据这一意见,全国在学校、教师中广泛地开展推广普通话的培训。1955年通过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决议》建议教育部“首先对全国各地小学、中学、各级师范学校分别作出指示,大力推广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普通话”,并且指示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有计划地分批调训各级学校语文老师学习普通话”。[
3](P210)教育部全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的建议,于10月24日召开座谈会研究了推广普通话的方针和在学校中
137
. All Rights Reserved.
Liu Shaoqi and the Chinese Character Reform
Tang Fang
(Liu Shaoqi Memorial Hall Changsha Hunan 410611)
Abstract:Liu Shaoqi was the one of the leaders who paid great attention to the Character Reform in the early days.He respect the law of chinese development,pointed out the Chinese character reform should be prudent and secure.At the same time Liu pointed out the popularization of Putonghua must use way of school education.It make a important sense to the Scheme for the Chinese Phonetic Alphabet.In addition,Liu Shaoqi proposed to standard of the Chinese vocabulary use,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news media and the government to guide the character reform,it ’s important to make the chineses keep healthy and normalize.
Key words:Liu shaoqi;Character reform;Simplified Chinese characters;Putonghua 用普通话教学的步骤、要求,讨论了训练学生和编辑教材等问题。11月17日,教育部发出《关于在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大力推广普通话的指示》,要求“全国中、小学和各级师范学校必须逐步用普通话教学”。11月25日,《光明日报》发表社论《教师应当成为推广普通话的积极分子》。[3](P214)1956年4月15日,
教育部发出通知指出:“高等学校到1959年、中等学校到1960年,除年老和有特殊困难的教师外,要求一般都能用普通话进行教学。”[3](P226)可见刘少奇关于推广普通话的建议,对广泛推广普通话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到1957年年底为止,“全国中小学和师范学校语文教师已经有七十二万一千人受过普通话的语音训练。全国中小学校中,有很大一部分已经开始用普通话进行教学。”[1](P35)
四、结语
从促进中国教育进步、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刘少奇作为建国初期最早赞成文字改革的领导者之一,较早考虑到语言文字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文字改革关系到人民的文化习惯及社会稳定,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将汉字转变为新文字。刘少奇从语言发展的规律出发,提出研究整理简化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相关指示,不论对于过去稳步推进汉字改革,还是对于当前规范汉语都具有重要启迪意义。
尊重语言发展规律,规范汉语的使用有益于充分发挥汉语的作用。1950年新华社在关于使用文字应注
意事项的指示中指出:“我们的逻辑,我们的造句文法,我们的选词用字都必须使人人能懂”,刘少奇对此指示“此件发个电报还不够”,并对一些“简称”的滥用提出了建议,[7](P585-587)充分体现了他尊重语言“约定俗成”的规律以及对汉语规范的重视。从新中国文字改革涉及到的内容来看,改革的不仅仅是文字,还包括普通话,它的主要内容是汉语问题。因此,要充分发挥汉语交流功用,规范简化汉字和纯洁汉语环境是做好当前汉语规范工作的主要任务。
语言规范的形成,不仅仅靠“约定俗成”,而且需要舆论和政府的引导一个健康、规范的语言环境。刘少奇十分重视舆论和政府对规范汉语的引导作用。对于公文及报纸等媒体上出现的词语用法错误,他提出“必须由新华社写一评论或短评加以批评,公开发表”。
[7](P585)
对于汉语简化字的推行,他提出“以
后各报采用简体字,应先由文字改革委员会党组报告中央批准。”[6](P202)汉语拼音方案应该“首先在师范、中、小学校进行教学,积累教学经验,同时在出版等方面推行”。
真的藏红花多少钱一克[3](P250)
当前,简化
汉字并未得到完全的规范,除书法作品、艺术作品等外,繁体汉字依然出现在各类媒体以及各种实际用途上,如店铺招牌、注册商标等。此外,由于社会的发展,网络交流更加自由,人们对于语言的使用也更加随意,各种“新造词语”、“网络用语”充斥着我们的语言环境。文化发展,语言先行。只有健康、规范的语言,才能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顺利进行,进而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当前,怎样促进汉语的规范化与健康化,是推动汉语的发展与交流,推动汉民族文化向世界传播,带动对内对外的文化交流与经济交流的一个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周恩来.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J].北京:文字改革,1982(1).
[2]吴玉章.吴玉章文集(上)[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7.[3]费锦昌.中国语文现代化百年记事[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7.[4]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一)[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5]刘崇女.刘少奇年谱(下)[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
[6]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七)[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7]建国以来刘少奇文稿(二)[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牛肉孕妇可以吃吗
[责任编辑王海峰]
138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