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下册23课《过零丁洋》微课设计
教学目标:
⒈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朗读背诵这首诗。
⒉理解诗歌内容,品味鉴赏诗歌语言。
⒊体会、感受文天祥高尚的民族气节和挚诚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朗读并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品味鉴赏诗歌语言,理解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怀。
教学方法:
诵读、讲读、悟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曾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他们一身正气,视死如归,碧血丹心,光照千古。有“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的抗金英雄岳飞,有“焚罢儒衣怒发冲,屯兵鹭岛气如虹。挥师瀛海风雷激,征服荷夷天地红”收复宝岛台湾的郑成功;有“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的抗倭英雄戚继光;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虎门销烟者林则徐。今天,我们将要认识另一位民族英雄,就让我
们用心聆听他的爱国心曲吧!
二、小结诗歌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三、授导过程
(一)知诗人
文天祥为什么会写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样悲壮的诗句?请学生根据介绍诗人。
【设计意图】常言道“诗言志”“言为心声”。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人生经历往往决定着诗人的情感、人生态度和观点立场。因此,了解诗人,知人论世对于学习诗歌是十分重要的。
(二)解诗题
本诗题目《过零丁洋》,“过”,“路过”的意思,“零丁洋”是地名。由此知晓,本诗是诗人文天祥路过零丁洋时写下的,那么,文天祥仅仅只是路过吗?他为什么会在零丁洋?原来啊,1278年,文天祥率兵与元军作战,兵败被俘,在被俘后的第二年正月,文天祥被押解着去见忽必烈,行船经过零丁洋时,文天祥面对浩瀚沧海,感慨国家命运,写下此诗表明自己的心志。
【设计意图】“题者,额也;目者,眼也。”诗歌题目往往是诗歌内容的高度概括,是解读诗歌重要的切入点。可以为学习本诗奠定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初步理解文天祥以诗明志的爱国情怀。
(三)初读诗文
1.听读:教师范读,学生标注字音。(接下来请听老师给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歌。)
2.试读:学生试读诗歌,并划分节奏
3. 教师点拨朗读重音和节奏:(课件展示)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比较读:诗歌首联、颔联和颈联、尾联的节奏划分为什么不一样?诗歌前三联和尾联在情感上是都一样?让学生比较着读,感受诗歌节奏和情感的变化。
5.学生初读诗歌,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语速、节奏。
(现在我们划出了节奏,哪个小组来给我们展示一下这首诗的节奏美?)
【设计意图】认识诗歌朗读节奏,体会诗歌节奏美,诵读诗歌,打好理解赏析的基础。
6.齐读诗歌。
(四)再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哪几件大事?
“一经”指“一种经典”,“起一经”指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干戈”在这里代指战争。“四周星”指四周年。这一联,诗人回
顾了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一是“入仕”。“辛苦遭逢起一经”,回想早年,辛辛苦苦研读经典,在20岁时,以进士第一名及第,得到朝廷任用,官至右丞相兼枢密使。二是“起兵”。“干戈寥落四周星”,德祐元年(1275)正月,文天祥响应朝廷“勤王”号召,以全部家产充军费,起兵抗元,至今已有四年。这四年,因勤王者仅有文天祥、张世杰、陆秀夫三人,“干戈寥落”啊!尽管诗人出生入死,竭尽全力,也挽救不了宋室走向覆灭的结局,诗人自己也兵败被俘,眼看大势已去,诗人不禁悲从中来。了解了这些,大家再读首联,应该怎样读?
(板书:首联——个人入仕、国家起兵悲苦)
2.颔联主要讲了什么内容?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人先用“破碎”“风飘絮”言说“国势”。此时的南宋王朝在元军的步步紧逼之下风雨飘摇,即将覆灭,好像风中飘扬的柳絮。亡国的悲剧已不可避免,个人命运就更难说起。诗人一生坎坷,做官曾因得罪权贵数度被罢斥,起兵抗元之后又多次兵败,如今,部下将士牺牲殆尽,亲人也被元军俘虏,自己又身陷敌手,就如同雨中的浮萍,飘飘摇摇,无所依托,正如文天祥自己所说“死生,昼夜事也,死而死矣,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死生是早晚间的事,死就死了,可是像我这样境界险恶,
坏事交错层叠地出现,不是人世间所能忍受的。“风飘絮”“雨打萍”两个比喻,写尽了文天祥遭受国破家亡和妻离子散打击后的悲惨境地。国已破家已亡这种痛苦你感受到了吗?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才能读出这国破家亡的切肤之痛呢?
过零丁洋文天祥(板书:颔联——国破家亡、妻离子散悲痛)
3.颈联悲誉为是千古名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情感?请谈谈你的理解。
昔日,惶恐滩边忧国忧民,诚惶诚恐,今日,零丁洋上,孤独一人,自叹伶仃。“惶恐滩”在江西万安境内赣江中,是赣江中十八险滩之一,水流湍急,令人惊恐,文天祥起兵时经惶恐滩北上,在江西战败,又经惶恐滩退往福建,而此时的南宋局势已危在旦夕,面对强大敌人,恐不能完成守土复国的使命,所以诗人惶恐不安。“零丁洋”在现今广东省珠江口外,文天祥兵败被俘,被押解着路过此地。前一句是在追忆往事,后一句陈述当前实况,曾经是战将,如今却沦为阶下囚,两个地名两种心情,完美融合。从形式上看,上下两句对仗工整,出语自然。
元军势如破竹,南宋风雨飘摇,形势如此险恶处境如此危苦,诗人又是孤军奋战、孤立无援,怎不会心生“惶恐”?怎不会倍感“零丁”?诗人一心忠贞报国,却无奈被俘,只能眼睁睁看着大好河山沦入敌手。请同学们自由试读下,读出这种“无奈之情”。
(板书:颈联——被俘迷茫无奈)
4.面对死亡,诗人做出了怎样的选择?请结合尾联分析诗人情感。
这两句是文天祥“生死观”“价值观”的体现,是文天祥人格的宣言。当死亡来临,47岁的文天祥视死如归,死有什么可怕的呢?古往今来,谁没有一死?既然没有人能够逃脱生死,我便“留取丹心照汗青”,为一种精神而死,为一种气节而死,死不足惜。要我去劝降张世杰,绝无可能!文天祥的死是壮烈的殉国,是悲壮的殉节,是为天地间正义而殒身。同学们能从这两句诗中读出文天祥要表达的感情了吗?这是一种以死明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