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互动态作文
第一篇:有感于互动态作文
听课体会
前不久,全国作文互动态作文教学探索在大港五中举办,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感触颇深。
学生的作文的写作状态,教师作文的教学状态,学校领导对作文教学的管理状态,都呈现出积极的态势。学生喜欢写,教师喜欢教,整个课堂呈现出和谐的氛围,这样的作文课谁不愿意上,这样的作文课谁不愿教。
二 良好的学校教育生态。
改革需要优良的环境,这是毋庸讳言的。不少学校不乏教师个体的探索,却很难形成学校的整体推动。大港五中,在学校层面进行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整体构建,并把互动态作文的改革在教师中进行了全面铺展。教师全员参与,改革不留死角。在这里,限于教师的教学水平和
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许不能给我们呈现本市最高品质的课堂和最高水平的作文。有些课也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但我们看到了五中语文教师五中领导者积极的教学改革态势,真得很受鼓舞。在这次教改中,校长刘炳昭给予教师以极大的关注每位教师又投注了极大极高的热情。特别是张金玲老师,即将退休的她,十数年来引导学生写作随笔,并定时进行作文展示,上作文评价课。在她的引领下,学生普遍成为了受益者。同样此次改革给了兄弟校,也给语文教师开阔了眼界,明白了生态理念的作文教学应该积极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价值,激励学生爱写,引导学生会写,调动学生应用作文形成语言交流才是作文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三 作文互动态的体现方式和实现途径。
教师能有效利用学生身处的大环境和小环境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体验和有价值的思考,将其转化为作文的成果。学生不是木头人。学生有知觉,有了解,有评判。学生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内心的波澜,内心的体验是老师深入地挖掘引导其形成倾诉形成了一篇又一篇佳作。语言交流,良性互动。教师和学生的个性特征得到最大程度的关注和发展。
关注学生当下的生命状态,努力创造 生命化的校园和生命化的课堂,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气
息,让生命的活力充分涌流,让智慧之花尽情开放。虽然我们也曾试图作过作文教学的改革,也曾在课堂上尝试过这种新的作文教学理念,但一直缺乏的是五中人这种坚持不懈地追求和韧性,今后我们愿意在“提升生命质量,享受健康课堂”的漫漫修远之路中,上下求索,探索出既具有我校特又适合于当前教育的作文教学改革之路。
第二篇:大港第五中学“互动态”作文教改
学生爱写、能评、会改是如何做到的
——记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五中学的“互动态”作文教学改革
编者按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难题,学生怕写、老师难教,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五中学在多年研究探索的基础上,把新课程理念与作文教学的内在要求相结合,探索出了“互动态”作文教学的新路子,以此为突破口,推进整个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本期刊出他们的经验,希望能提供借鉴。■本报记者 赵小雅
学校的展览室里,1000多本各具风格与个性的学生作文集静静地排列着,有个人文集、班级选出的优秀文集和学校级别的精选文集。在这个只有1000多名学生的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五中学,差不多每个学生都出过自己的文集。“学生都喜欢作文课,甚至到了高中,选择文科的学生也会多一些,这也让我们有些担心,”该校党委书记于月英说这话时有些自豪,同时也有些困惑。作文,以其较强的综合性,一向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学生怕写、老师难教。而在这所学校里,学生却视作文课为有趣、喜欢的课。有哭有笑触动真情的作文课
眼泛泪光或共同欢笑,这就是五中作文课堂的常态
期末考试,八年级出了这样的作文题目:芊芊芦苇,触动了文人的心灵;巍巍“神舟”,触动了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事和物。
请以“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根据自己所写文章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抄在稿纸上;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诗歌戏剧除外)抒写真情实感;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
结合考试作文,张广萍老师在八年级三班上了一节作文讲评课,即佳作欣赏课。课上,通过老师和所在小组交流与点评推荐出了8篇优秀作文,然后就着这8篇作文进行赏析点评。在赏析点评的基础上,老师进行提升点拨,结合同学与老师的点评与提升,学生当堂进行学以致用的练笔,然后要求学生就着这节课的点评收获,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一节课就结束了。
如果就这样叙述,看不出这节课有什么特别。然而,身临课堂,就会被师生共同构筑的真情氛围所感动。赏析点评的环节,首先由被推荐的学生站起来读出自己的作文,小组成员说出推荐理由。有一位同学的作文是《那眼神触动了我的心灵》,写的是母亲节的时候,班里搞活动要求填写关于母亲的表格,而她的爸爸妈妈离婚了,现在与后妈生活在一起。就在那一刻,是一个同学读出了她的心思,给她安慰。可是同学说到自己的妈妈时,却用平静的语气说:“我妈妈去世了,就在我十一岁那年。”文中写道:“‘想她了么?’疑问句么,自己听来都像是肯定句。不可置否,你‘嗯’了一声,接着道:‘都说三年一转世,如今她也该一岁了吧。’‘那后妈呢?有后妈么?后妈好么?’我问的有些急促。‘不好,只给我做饭,什么都不管„„’你轻轻摇了摇头,露出一丝苦笑,眼神依旧平淡,似是在叙说别人的故事。”而就是这位失去了母亲的同学,却能给父母离异的她以安慰,文章的结尾处写道:“你的眼神,你
的鼓励,我会一生珍藏。”点评时,一位男生站起来评价文章,说到“都说三年一转世,现在也该一岁了吧”一句时,他忍不住哽咽着说不下去了。在这节作文课上,有的写父亲、有的写乞丐、也有的写农民工,也许写的话题都稍显沉重了些,但无论是写作文的学生,还是在课堂上评作文的学生,抑或是老师,一次又一次,眼中泛着泪光。懂你作文
而六年级七班的作文讲评课上,气氛却是欢乐无比的。讲评的是刚写完的作文,话题是“光凝七班的那些人和事”。“光凝”是七班的班名,作文要求写班里的人和事。光看推荐出来讲评文章的题目,就能看出个性《BZ(班长的简称)》、《人来疯的小胖兄》、《我们班的蛋蛋》、《班草》„„每一篇文章读出来,都有笑声发出,因为同学们写得那么有趣,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活灵活现。语言有趣、主题与选材相结合、外貌描写突出人物性格,这些都是同学之间的精到评价。在欢乐的气氛中,老师结合学生们的作文,对如何写人给以了指导。
眼泛泪光或共同欢笑,这就是五中作文课堂的常态。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写出真情实感,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多年实践的基础上,学校研究并规划了分年段的作文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六七年级自由写,八九年级立规矩,按新课程对作文的要求,从命题作
文转向学生自由作文,从课堂写作为主转向课外写作为主,从教师评价为主转向以学生评价、师生、生生互评为主,从单一写作为主向多课型写作转化。明确六七年级关注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八年级在此基础上适当关注社会生活,九年级则要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放眼社会、国际,对生活问题有深入的思考和个人见解。关注学生的生活、思想与情感,给他们更多自由表达、交流与评价的权利,让作文课堂有了生命感,让学生的表达有了生命的丰富性。学生从不想写到愿意写、痴迷写
在情与景的引导下,在老师的方法指导下,每一个学生的心中都有了自己想写的片段,而每一个学生也学到了如何去写的方法
“不敢说我的作文有多么好,但现在我痴迷于作文”,这是该校的学生李明彧的表白。“同学之间的点评非常重要,增加了我对文章的理解力”,八年级一班的张轩羽说。从入校时的流水账作文、千人一面的作文、语言和思维苍白的作文,到一段时间以后的开始思考谋篇布局并颇得门道,作文课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也让学生越来越喜欢。学校曾对新六年级的271名学生作过关于作文的问卷调查,只有30.2%的学生喜欢作文,一年以后,喜欢作文的学生则上升到了70.16%。
说起传统的作文,经历了探索与研究整个过程的校长刘炳昭认识很清晰。他说,过去的作文都是规定题目,写作是学生一个人的事,而评价也是老师一个人的事。学生被规定写作,“一看题目哀声叹气,写作时就会数行数字”,套话、空话连篇,缺乏兴趣。学校的作文改革经过了日记、随笔化的各种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是新课程改革为作文教学的改革提供了新视角。
2006年,学校提出了“多元互动,健康课堂”的整体改革思路,在校长的“允许失败,不能不改”的要求下,一向走在改革前列的语文学科也开始了新的尝试。作文不是静态的,应该是师生语言与情感交流的结果。从规定写到自由写,从课内到课外,从单一评价到多元评价,从单一课型到多元课型,如何把这些理念真正与实际的作文教学很好地整合?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学校的作文教学开始聚焦于两个问题进行研究:一是如何解决学生写什么、怎么写,触发写作的内驱力问题,二是如何解决学生愿意写,即写作动力问题。
从过去强调写作技术的静态作文课堂,变为动态的交际课堂。作文课上改变了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组成小组,互相交流,互相评价,彼此启发。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改变了过去教师主导的局面,课上形成了两条主线的活动,一条是教师的行为主线,即“确定话题——
过程指导——下水作文——个别关注——注重点拨——构建氛围”,一条线是学生行为主线,即“形成内驱——丰富资源——写作实践——小组交流——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当交流互动加入到作文教学中的时候,作文就由旧作文变成了新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