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描写陆小曼的散文


  篇一:我眼中的陆小曼
  我眼中的陆小曼
  在多数人眼里,陆小曼的身份,一直定格在“徐志摩遗孀”这层附属关系上。甚至连徐志摩的死,都与她有着很大干系。她也不辩解,自此洗心革面,素衣玄服,不再出入社交场所,慢慢淡出交际圈,日渐被人遗忘。
  后来,陆小曼的母亲与人言,是徐志摩害了她女儿。作为母亲,自然心疼自己的孩子,她自会怪罪——因为他的介入,女儿的人生从此改向,导致后来备受非议,以致困顿不堪,徐志摩坠机身亡,出来写悼念文章的,不是徐志摩的朋友,就是林徽因的朋友,一律将矛头指向陆小曼,总之,大家一致认为,是她的挥霍无度,导致了徐志摩沪京两地奔波,以致出了人命。那些报章上的悼念文字,相信陆小曼是看过的,她一直采取缄默的态度,将这个无辜
的大包袱背了大半生。
  陆续看过一些传记文章,其中,林徽因弟弟林宣这么讲徐志摩:“他到香山跟我叙旧,舒舒心气。他还说了很多陆小曼的不是。陆小曼也有优点嘛,他都不提。”林宣嫌徐志摩讲得夸张,且毫无自省之意。当然,在林面前自然要讲些妻子的不是,以显得和林近??看到这里,我深为陆小曼抱屈,不愧她后半生躬身反省重新做人。局外人的眼光分外明了,何况林徽因的弟弟林宣?凌叔华同样在致友人的信中替陆小曼辩解过。徐志摩那次从上海匆匆赶往北京,并非去赶场教书赚钱养家,而是赶着去听一个人的演讲。那个人正是林徽因。直接导致徐志摩坠机的,应是这场演讲。他要去捧旧情人的场——怎么到了报章上,都成了陆小曼的不是?
  那时节,文人的话语权实在强大,叫人百嘴莫辩。一个落势名媛,就这样生生遭众人欺辱,有相干的,也有不相干的。小说《太太的客厅》明明讽刺的是林徽因,到末了,面对各方猜测,主人实在憋不住,赶紧出来自揭,也多半是怕得罪了人缘颇众的林,生生拽进来陆小曼,说该小说根本就是讽刺陆的。一个女子落了势,连不相干的人也来插一刀。即便陆知道这事,也只有冷笑的份,不值得计较。徐志摩生前死后,出入他家上海客厅的少有文人,无非翁瑞午之流,再也就是些京剧票友,都是些在当时文人眼里不入流的角,
有什么高谈阔论?这事实在荒唐。一个人一旦沉寂,谁都可以来踩一脚,甚至不惜拿你当替死鬼。陆小曼并没有被人世的霜刀雨雪击垮。后来,她从丧失徐志摩的阴影里走出来,重新捡起一支笔,写过长篇小说,写过散文。后来,又把那支画笔拾起,重新拜师学艺,潜心绘画,专攻山水,直至一九四九年后被上海画院吸纳为画员,做起了专业画家。翁瑞午死后,她没有收入来源,渐渐地,靠绘画为生。她再也不是文人眼里的交际花。原本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落得如此收场。她常常一个人寂寞地在家看英、法原版小说,因为没有儿女,跟堂侄女陆宗麟来往密切些,晚年的饮食起居都得益于这位堂侄女的照顾,直到她死。
  陆小曼职业画家的身份一直被遮蔽着,她的一生都活在徐志摩坠机的阴影里,更包括不见容于公公徐申如的法眼。她从不辩白,只默默整理先夫作品集,临死都不忘嘱咐堂侄女陆宗麟,一定要把那些尚未出版的徐氏文集妥善保管好,以便日后交给有关部门。徐志摩的许
  多日记,因各种原因,后来未能面世。据日记中透露,那时的陆小曼已经同意他的要求,择日搬去北京长居。只是他们都没等到那一天,并非外界疯传的陆小曼不肯迁居北京。
  当徐死后,作为公公的徐申如每月寄一些银两给这个守寡的媳妇度日。当某一天,徐申如
得知一个叫翁瑞午的人已经住到了媳妇家,断然拒绝提供生活保障。实则,那时节,翁与陆不过是一对抽的难友,又同好京剧,切磋晚了,翁索性留宿陆小曼楼下。当他得知徐申如的决定,索性赌气跑到楼上搭铺。日后,他负担了陆小曼的一切开销。这些事,都是陆亲口对她身边友好说的,应该不妄,也无须遮掩。这样的事,以现在的眼光看,也颇“有辱门风”,何况当初?连胡适都写信规劝她,快快离开翁瑞午。基于朋友的道义,胡适总觉着,作为诗人徐志摩的遗孀,跟一个不入流的男人混在一起,难免有辱先夫惠风。
  陆小曼没有听从胡适的劝告,偏偏一意孤行。她说:对翁瑞午只有感情,对徐志摩才是爱情。这话,让人信。翁瑞午死后,当年驰骋北京社交界的名媛领袖,终于戒掉抽的恶习,一技傍身,做回独立的自己,她不再依靠任何一个人。
  我对山水国画,素无好感,主要是受不了那种处处彰显的大气魄。我一直主张自小格局里看大气象,所以,一直回避着国画山水。直到看了陆小曼的山水,才慢慢转变些初衷。说来也是曲折的。
  我是先知道她这个人的经历,然后有了抱屈之心,继而为她的缄默折服。这个女人,她默默担着难处,不与人言,然后发愤用功,寄情山水。由于多病,她从不出门,无从谈起饱览山水风光。她就一个人默默地呆在家家里,把心中的山水泼在宣纸上,有病多无处寄的
凄凉——我认为自己彻底懂得了她。所以她的山水画,入了眼。不比张大千、黄宾虹等大师,他们一生中的大多数时间都在饱览名山大川的途中度过。陆小曼没有这么幸运,她的绘画,一直靠自己的悟性和想象力,这分外艰难——面对没有根基的吟唱,是多么寥落寡合。一个弱女子被人误解终生,她也不以为意,而是跳脱出来做自己的事。1965年4月3日,她在上海华东医院病逝,六十三岁。朋友送她的唯一一副挽联上写道:
  推心唯赤诚,人世常留遗惠在;出笔多高致,一生半累烟云中!
  写这副挽联的王亦令真是懂得她。一个人一生能遇着这样的一位朋友,也是值得的。陆小曼晚年还在跟好友赵清阁唠叨:志摩要是不坐那架小飞机就好了??这个小老太爱了徐大诗人这么些年,却一直背着挥挥霍无度的非议,她都甘愿认了。只是,她的丈夫坐那架小飞机并非去赚钱养活“挥霍无度”的她,而是赶着给旧情人的演讲去捧场??作为妻子,她能不明了?只是她不愿提及,默默地把一切都咽下去,保持了端庄和体面。作为局外人的我,都禁不住替她愤然。
  回头说她的山水,是瘦的,壁立千仞的山高谷狭,衬着寥寥几棵树,放眼望去,一片苍茫,像人的心境,迷蒙着,有大哭的冲动在里面,但偏偏忍住了泪水。陆小曼的山都是远山,与人世隔着一层,不是热山闹水,是冷的,寒的,拒人的,唯独树离人近,可以伸手
触摸,画上有许多前辈大家题识。她不言语,只拿起一支笔泼墨,浓淡相宜,洗尽铅华,还是女作家赵清阁说的,自从徐诗人死后,她没有再穿过一次红旗袍。那么,她笔下山水的冷,则是
  理所当然的了。原来国画山水可以这样来呈现,它纠正我以往的偏见,这并非墨的堆积,美的东西不在名山大川,不在大写意大泼墨,只要将一颗心融进去,自有气象旁逸而出。
  看陆小曼的山水,适合初春的时候,万物尚未醒转,或许一个人来到郊外,不见青绿,然后郁郁地回来,在灯下一张张翻陆小曼的山水册页,渐渐地,有了安慰。这哪是看画呢,分明是循着一个才华出众女子的心迹,重走一遍内心历程,它是冷的,逼仄的,委屈的,可也分外有力。人活一口气嘛,古话这么讲。可是,这口气,也长也短,还是张爱玲悟得透: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一口气,不会长过百年,还较什么劲啊,索性都不在乎了,于是埋首专攻山水。她们各自在自己的世界里成全自己。
  1956年,陆小曼与王亦令合作翻译了《泰戈尔短篇小说集》、勃朗特的自传体小说《艾格妮丝·格雷》,还合编了通俗故事《河伯娶妇》??除《河伯娶妇》得以出版以外,前两者因各种原因都未能顺利出版,日后,手稿也随之遗失。要说才女,她是担得起的,绘画、翻译、写作,哪一样她不干得有声有?比起别人的风生水起,只是她的才女身份被命运
生生遮蔽了。她留给人们的,更多的是,二三十年代北京社交界的交际花、王赓的前妇、徐志摩的遗孀,任凭你怎样才华出众,都洗不了这三重大山的阴影。
  比起男人来,女人永远处于弱势,才女也不例外。明聪貌绝的陆小曼,到末了,却落得非议满身寂寂而终——还是那句话,女人的出,大多没有好收场,像林徽因那样的,人人赞,人人夸,实在是个异数。
  篇二:陆小曼
  早起经历
  陆小曼
  1903年农历九月十九生于上海南市孔家弄,籍贯常州。
  1908年(6岁)在上海上幼稚园。
  1909年(7岁)随母亲赴北京依父度日。
  1910年(8岁)就读于北京女子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1912年(10岁)就读于北京女中。
  1918年(16岁)入北京圣心学堂读书。
徐志摩散文  1920年(18岁)精通英文和法文,被北洋政府外交总长顾维钧聘用兼职担任外交翻译。1
921年(19岁)开始名闻北京社交界。[1]
  职业经历
  1927年(25岁)1月因江浙战争起,与徐志摩转上海定居,并与翁瑞午相识。3月与徐志摩回硖石扫墓,并与徐志摩、翁瑞午游西湖。12月6日出演《玉堂春——三堂会审》,任苏三一角。同时受《福尔摩斯小报》污蔑困扰[2]。
  1928年(26岁)7月陆小曼与徐志摩合著的〈卞昆冈〉发行。夏与徐志摩、叶恭绰共游西湖。
  1929年(27岁)参与中国女子书画会的成立筹备工作。5月接待泰戈尔。6月与翁瑞午等人游“西湖博览会”。
  1931年(29岁)从贺天健和陈半丁学画,从汪星伯学诗。
  1933年(31岁)整理徐志摩的《眉轩琐语》,在《时代画报》第三卷第六期上发表。清明独自一人到硖石给徐志摩扫墓。
  1936年(34岁)加入中国女子书画会。
  1941年(39岁)在上海大新公司开个人画展。
  1956年(54岁)4月受到陈毅市长的关怀,被安排为上海文史馆馆员。入农工民主党,担
任上海徐汇区支部委员。
  1958年(56岁)成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并参加上海美术家协会。
  1959年(57岁)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被全国美协评为“三八红旗手”。1965
  年(63岁)4月3日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
  1988年,由陆小曼的堂侄——台湾的陆宗出资,在苏州东山华侨公墓建造了纪念墓,墓碑上书“先姑母陆小曼纪念墓”,墓上还有一张陆小曼年轻时的相片,旁边是陆小曼父亲陆建三、母亲吴曼华的纪念墓。
  陆小曼的祖先原在常州樟村,即晋陵(常州)樟村陆氏宗祠
  (今常州戚墅堰区丁堰),为书香门第,后定居市内白马三司徒。白马三司徒即今常州天宁区白马巷,陆小曼常回故乡省亲看望在白马巷71-3的舅舅吴安甫和表弟吴一鸣。清咸丰、同治年间,陆小曼祖父陆荣昌因避“长毛”(即太平天国)之乱迁居上海,陆荣昌之兄陆荣俊则迁居到武进僻壤的埠头镇(今常州武进区湟里镇,又名杨柳埠)。
  父亲陆子福(1873-1930),字厚生,改名为陆定。陆定,又字静安,号建三,晚清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二十余年,是国民党员,也是中华储蓄银行的主要创办人。
  母亲吴曼华,小名梅寿,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吴耔禾之长女,上祖吴光悦(常州吴氏中丞第的主人),做过清代江西巡抚。她多才多艺,更擅长一手工笔画,陆小曼嗜画,受其母亲影响至深。“小曼”两字也来源于母亲。
  陆小曼前后还有八个兄弟妹全都不幸夭折,父母更是将万千宠爱都给予她一身。1922年(20岁)离开圣心学堂,与王赓结婚。
  1924年(22岁)出演《春香闹学》,结识徐志摩,并与之恋爱。
  年底翻译意大利戏剧《海市蜃楼》。
  1925年(23岁)年初与徐志摩进入热恋,8月拜刘海粟为师学画。年底与王赓离婚。1926年(24岁)8月14日与徐志摩订婚。10月3日在梁启超的证婚下,陆小曼与徐志摩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了婚礼。10月与徐志摩南下上海。11月与徐志摩在硖石小住。
  1931年(29岁)11月19日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失事去世,时是36岁。留下的唯一完整的遗物,是陆小曼的一幅山水画卷。
  1938年(36岁)徐志摩去世七年之后,开始与翁瑞午同居[4]。[3]
  戏剧
  她与徐志摩合作创作《卞昆冈》五幕话剧引起很大反响。她又很能演戏,谙昆曲,也能演
皮黄,曾出演《春香闹学》、《思凡》、《汾河湾》、《贩马记》、《玉堂春》等剧,在北京和上海名动一时。她能写小说。曾与王令之合作改编了列国志故事《河伯娶妇》;她写的小说《皇家饭店》描写细腻,技巧新颖。
  文章
  她写的《哭摩》、《遗文编就答君心》等散文,哀怨清丽,人们争相传阅。她与徐志摩分离时互写的日记《爱眉小札》,极尽缠绵相思之苦,文笔优美淡雅含蓄,非浮躁华丽文字可比拟。
  诗词
  她的古体诗和新诗都写得很出,目前存世的诗歌虽不过十多首,也已能充分显示她深厚的古文功底和扎实的文字修饰能力。
  翻译家
  早期年轻时在外交部任口头翻译,印度伟大诗人泰戈尔来华时住在徐志摩家,她任翻译。晚年从事文字翻译,曾译意大利戏剧《海市蜃楼》、《泰戈尔短篇小说选》、艾米丽·勃朗台的自传体小说《艾格妮丝·格雷》。
  画家
  她师从刘海粟、陈半丁、贺天健等名家。1936年参加了中国女子书画会,1941年在上海开个人画展,晚年被吸收为上海中国画院专业画师,上海美术家协会会员,曾参加新中国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画展。有人评价她的画说:“陆小曼的画不是最好,但最有名。”傅抱石评价晚年的陆小曼是这样说的:“陆小曼真是名不虚传,堪称东方才女,虽已年过半百,风采依旧。”[5]
  《小曼日记》,《卞昆冈》(与徐志摩合著),《哭摩》等。
  徐志摩说:“一双眼睛也在说话,晴光里漾起心泉的秘密。”
  胡适说:“陆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风景。”
  刘海粟对陆小曼的才华的评价:“她的古文基础很好,写旧诗的绝句,清新俏丽,颇有明清诗人的特;写文章,蕴藉婉约,很美,又无雕凿之气。她的工笔花卉和淡墨山水,颇见宋人院本的传统。而她写的新体小说,则诙谐直率。她爱读书,英法原文版小说,她读得很多。”郁达夫说,“陆小曼是一位曾震动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艺界的普罗米修斯”。
  篇三:散文
  我与你相识,但从未与你相知。相识相知是两个一半的契合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一。人生路途遥远漫长,但有怎挡得住时间的磨蚀,眨眼间,十几个年头已过,青春款款而来,只
为遇见你而点亮那抹亮丽的彩。我不知道我的出现是不是会如郑愁予的《错误》里那样描述“我是个过客”在你未来的记忆里如云烟的消散。缘起是终有缘尽头,我不相信谁能相守一世,总有人先离后别,像梁祝那般吗?那不过是凄美的浪漫。浪漫对我们正处在浪漫与理想的主观主义世界里,认为世界是美好的。我也经常这样想,我对世界看的通透,更明白许许多多。但我不想打破这个只有青春才能创造的唯美世界。或许我可以用我的思想,用我的笔来书写浪漫。
  时光匆匆谁也挽留不住,有一天我们总会分离,因为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别离后或许会成为陌路人,像萧亚轩的歌《最熟悉的陌生人》。是的,这是事实,但我不想放弃对你的追求,也许你会问,既然知道最后是痛那又为什么选择开始?我答不出理由,这就如人生一样,既然知道最后是要死的那为什么要生呢?或许可以这样回答,不曾拥有怎能懂得放弃,不曾痛过怎能知道幸福的美好和来之不易。一段感情不是那么简单的因时间而结束,但会因遇到(:描写陆小曼的散文)不同的人而改变。
  我的话是无味的,但着实是由心发出的,或许我可以编写,用完美来填充虚伪里缺失的真,生活不是小说,我不可能欺骗我的感情,长时间的相识里,我为什么现在才说,这便是我的心。我不知道你看后的想法,或许认为无聊,或许不当一回事,或许怕拒绝我后再
见面时尴尬,或许怕流言蜚语扰耳,我不相信一段感情可以被龌龊打败,我是个构建理想的人,我要的感情简单朴实,纯真又充满追求,这不能算是爱,爱是充满责任的,这只是一段纯真的情,或许可以上升的爱,但不免在茫茫人海中你寻到真正的守护者,但我会努力去当这个守护者,因为我不想这件事错过。
  对于一切我都看的开,一笑解红尘。人生世事了无常,红尘俗世情仇怨。走来一遭空如也,何必烦恼添心间。也许我不该写,怕是影响你的学习,但我想试一下。但我不善于感情的表达,也做不到徐志摩为陆小曼那般写诗言情。我很平凡,我做不到送花送礼物那般,因为我自己没有钱,但我又朴实而真诚的心,为此我会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