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爱情观
摘要: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用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说,马克思主义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爱情观; 劳动观; 矛盾; 自由平等
说到马克思主义,很多人一下子就想到政治经济学,因为在我们的思维里,马克思主义与政治经济早已成了定向连接。大多数人都认为只有搞政治的人才有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直到听了杨老师的课,才明白原来不是那么回事,才明白原来马克思与我们的生活如何密切相关。
首先,爱情这个字眼在我们现在这个年龄阶段来说是很流行的,拍拖也是正常行为,可以说现在我们唯一挂心的就是学位与爱情了,而我们明显更加关注后者,关注我与某个人的爱情是否可以开花结果。试问我们连学位都不那么关注,还能关注马克思主义文论吗?
所以,马克思主义文论要进步,要贴近生活。学习马克思主义文论就是要帮助我们解决所面临的问题,而不单单只是服务于领导阶层,马克思固然死了,但他的思想却是活的,我们不
断为他注入新鲜血液,使之能继续为我们服务。这不仅仅是时代的要求,更是当代青年人的要求。所以马克思主义爱情观应运而生,受到众多青年人的关注。
一、 把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爱情观相结合。
杨老师说:要从劳动、特别是异化劳动作为平台去寻求肉体和精神理解的突破。何为“异化”?即创造的价值不同。肉体的突破则是人从劳动过程中得到的所需要的肉体存活的必需品;精神理解的突破层面上,是人能从劳动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杨老师说:“劳动创造美,人的劳动包括物质生产劳动和精神生产劳动,任何美的事物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即劳动产生美,美必须符合人的本性。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是因为在劳动过程中男女这种搭配制度能满足人的精神需求,给人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同样,在劳动产生美的同时,这种美也随之升华为一种能使双方互相倾慕的美,爱情应运而生。从劳动中酿造出来的爱情也时时刻刻在翻新。双方随着劳动的内容不同,爱情也被注入新的内涵。同时,劳动间接性地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劳动是最直观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双方又可在劳动中增强对对方的深入了解。所以劳动与爱情是紧密结合的,马克思主义虽然没有明确指导我们如何谈恋爱,但却间接性地给了我们方法论:把劳动观与爱情观紧密结合。
二、 具体解决恋爱过程中所产生的矛盾误会。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都有其自身的独立性。所经历过的事也都是独一无二的。恋爱是两个人达到某种心理上的共鸣从而互相走向双方心里进行探险的旅途。在此过程中肯定会有些小摩擦,甚至出现难以跨越的鸿沟。一般情况下只要不是双方的心里距离特别远,都是毫无疑问想要挽救的。所以我们不断向身边的亲朋好友取经学习。或许你们的经历跟他们过去的某段记忆相像,所以他们就用当年的套路供你学习参考,这当然没有什么不为之。但世上不可能出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你们所产生的矛盾也不可能与其他人的一模一样,至少时间上还是有差距的。而时间上的差距进一引发到空间上的差距。这时要是生搬硬套别人的方法可能得到的效果就没那么理想了。而且对象不同,说不定还会反感。借鉴别人的经验可以,但总得自己整理出一套解决的实际可行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给人智慧,也给人纠结。”杨老师说,针对这一问题,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矛盾观点来分析,要抓住主要矛盾,重点击破主要矛盾。但有时我们很难辨认清主要矛盾。由于两个人是独立的,或许很难认清终究是谁对谁错,也或许人都有那么一点自尊,即使是自己错了,也非要对方认错才作罢。所以主要矛盾也是根据人的不同心里而随之发生转移的。当你好不容易认清主要矛盾了,却发现不能按照原来的解决。事物本身就具有它的复杂性。而它的
多面性增强了我们解决的难度,所以有时辩证法时我们不知道该如何二者取其一,所以辩证法在给人智慧的同时,也给人不可避免的纠结。恋爱本身就比较复杂,马克思主义不是我们的出发点,它只是指导我们出发的智慧,犹如指南针!
三、 恋爱过程中双方必须拥有自由平等的观念。
爱情里没有谁对谁错一个普遍不争的事实:男性对于女性的姿要求往往摆在恋爱条件中较前的位置。杨老师讲过:“从历史上看,姿被使用,但主要还是被男性所使用。姿是人的尊严的一部分,不是谁都可以侵犯的。”无论是《山楂树之恋》中男女主角之间多么纯洁的爱情,其中必隐含着姿的重要性;又或许是《金瓶梅》里的女性人物形象,姿都可达到倾国倾城之巅。所以对于姿姣好的女性,男性较有占有欲,而一旦占用便随之进行封杀,原因是没有安全感,害怕自己女朋友哪一天跟别的男人跑了。这就是绝对的没有自由。双方明显处于不平等地位,男性逐渐脱离女性,成为两个人中的统治者。继而把自己的观念想法强加植入女性的头脑里,同时也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双方的利益。杨老师讲过:“统治阶级总是喜欢把自己的利益说成是全体人民的利益!统治阶级的思想是因为它拥有支配的能力,不但调节着物质生产活动,更调配着精神生产活动。既然统治阶级调节着物质生产活动,更
调配着精神生产活动,但它在形式上必须是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明显地,在两个人的小王国里,强者多多少少会压抑到弱者,这也就意味着一恋爱便要失去自由,二者不可兼得。但关键是如何从恋爱与自由中寻一个支撑点,使之平衡,这很重要。而当双方的价值观或信仰相同时,双方就会朝着同一方向前进。信仰在我们心里是柔软的。两个人能否一直走下去,关键在于双方心灵最柔软的地方有没被触碰到。犹如一颗牙齿,当你从外面敲击它时,或许觉得十分坚硬,但当你毫无意识地碰到牙根时,它就感觉不复存在,心脏也随之有种被翻过来的突兀。这种感觉只有蛀过牙的人才会明白。同样,两个人的相处之道,大概也只有相处过后自己才能切身体会得到,才会明白如何寻出自由平等的驿站。
说到这里,我们基本上都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作为理论支撑进行谈恋爱。记得第一节课杨老师就说过:辩证法是比喻模型,是一张纸理论。因为一张纸更客观,有正反两面,它们是对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同时一张纸的正反两面是随意的。一张纸的认知问题,就是丑与美、痛苦与幸福的问题。但从历史唯物论角度看,所有的定位都是相对稳定的。所有一切都在公认中。需要得简单,定位就简单;需要得复杂,定位就复杂。任何定位都只能理解为智慧和策略的问题,因此,它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动的。对于恋爱的正反两面,把握对了,恰如其分时,就是幸福的;把握错了,力度太松或太紧了,就是痛苦
的。所以在恋爱过程中,首先双方要有共同语言,在劳动中产生共鸣,之后要学会正确处理双方矛盾,不断进行性格心灵上的磨合,再后还要给予双方适度的喘息空间、人格方面的独立与平等。到双方合适的定位,就像两只相互取暖的刺猬,靠得太近虽然暖,但伤及彼此;离得太远虽然不会伤及彼此,但达不到取暖的效果。恋爱不是谁占有谁,而是两个人的相互依存,相濡以沫。在顺境中共同分享彼此的快乐,在逆境中共同承担彼此的痛苦。这样的恋爱是成功的,是唯美的。学习完马克思主义文论,应该更加懂得如何更好地去经营一份爱情,使之绽放出最美的花朵,结出人世间最清甜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