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比较类规范答题模式
【设问示例】
1、这两首诗都写到了……,各有什么寓意?
2、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这两首诗分别采用了什么表现方法?
【答题步骤】
(1)首先明确比较角度,准两者之间的异同点;
(2)然后写出异同之处并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3)最后指明不同之处在各自诗中的作用。
【答题模板】
写出共同点:①两首诗都……,②都表达了诗人……;
(指向性明确的题型)不同之处:①第一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②第二首……(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指向性不明确或指向两种以上比较的题型)不同之处:①情感表达不同,第一首抒发……,第二首抒发了……;②内容(选材)不同,第一首写了……,第二首写了……;③手法技巧(遣词造句)不同:第一首采用了……,第二首采用了……;④体裁方面不同,第一首……,第二首……;⑤题材不同,第一首……,第二首……;⑥对象不同,第一首……,第二首……;
⑦语言风格不同,第一首……,第二首……(任选几点作回答)(都要写出不同点及其表达作用)
【指向性不明确的题型】比较下面两首唐诗的异同。
途经秦始皇墓(唐·许浑)
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一种青山秋草里,路人唯拜汉文陵。
焚书坑(唐·章碣)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答题模版】
①相同之处:这两首诗都是咏史怀古诗,吟咏的对象都是秦始皇(步骤一)
②这两首所抒发的不同感情:许诗是针对秦始皇为自己修筑高大豪华的陵墓的事发表看法(进行议论),表达了对不顾人民死活(实行暴政)的秦始皇批判与蔑视;而章诗则是针对秦始皇焚书的愚民政策而发表看法,表达了对实行愚民政策和文化专制主义的秦始皇的批判与嘲讽。(步骤二)(还可以从其他角度进行比较)
【指向性明确的题型】古代诗歌比较鉴赏常见比较点:
诗歌同版本异(“东风又绿江南岸”与“春风又到江南岸”之比较)、意象同寓意异(骆宾王与虞世南的咏《蝉》诗之比较)、作者同风格异(李清照南渡前后之比较)、情感同手法异(白居易《忆江南》与皇甫松《梦江南》之比较)、题材同情感异(张养浩的《山坡羊·骊山怀古》与赵善庆的《山坡羊·长安怀古》)、字面同意境异(韦庄《台城》与王维《鹿柴》中的“空”字之比较)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宜阳别元明用觞字韵①
黄庭坚
霜须八十期同老,酌我仙人九酝②筋。明月湾头松老大,永思堂下草荒凉。③千林风雨莺求友,万里云天雁断行。别夜不眠听鼠喘,非关春茗搅枯肠。
【注】①此为诗人次韵其兄元明“筋”字韵诗。次韵,用原作的韵并且依照原韵的次序写诗
填词。这首诗是诗人晚年贬滴宜阳时,写于送别来探望自己的元明的钱席上。②九酷:一种经过重酿的美酒。诗人在此处自注:“术者言吾兄弟皆寿八十。近得重酝法,甚妙。”
③永思堂:同“明月湾”皆在诗人故乡双井,堂在先墓之侧,以永思为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以喝酒祝福长寿作别,一反离别的愁苦,写出了诗人面对离别的超然之态。
B.三、四句借想象中故园的冷清和荒芜,抒写诗人难以返回故乡的感伤与无奈的心境。
C.五、六句实写莺鸟求友、雁阵断行的场景虚写兄弟天各一方、相聚无期的孤单。
D.“千林风雨”“万里云天”既交代贬所地处偏远,又隐含对兄长归途艰险的担忧。
答案:C(五、六句虚写莺鸟求友、雁阵断行的场景,实写兄弟天各一方、相聚无期的孤单)
(2)本诗的尾联写离别与《雨霖铃》(寒蝉凄切)有相似之处,请加以分析。
答案:①都是通过对别后生活情形的设想,来抒发相思之情。本诗尾联通过设想离别后深夜无法入眠,只能听老鼠咬物窸窣之声的情景来写相思之苦;《雨霖铃》通过设想离别后所去的地方的遥远、酒醒后的景致来写相思之苦。②都以婉曲的手法作结,写别后的孤独情绪。本诗尾联以否定句表明正意,以难眠无关春茗写别后的孤独之感;《雨霖铃》以疑问句作结,以无人诉说来写别后的寂寞之情。雨霖铃赏析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的能力。主要从情感和手法两个角度来分析。情感上,两首作品都表达了相思之苦;手法上,两者都是间接抒情,一方面都是通过对别后生活情形的设想,来抒发相思之情,另一方面都采用曲笔的手法委婉地表达孤独之情。
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长安月夜①
白居易
喧喧车骑帝王州②,羁病无心逐胜游。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
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③
白居易
三五夜中新月,二千里外故人心。犹恐清光不同见,江陵卑湿足秋阴。
【注】①本诗为诗人在长安应举时所作,诗题有改动。②帝王州:都城长安。③原诗是一首七律,诗人时任翰林学士。元九即诗人元镇,当时被贬湖北江陵。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首诗中,“喧喧车骑”直接表现了唐代都城长安节日之夜车水马龙、游人如织的热闹场景。
B.第一首诗中,“羁病”交代了诗人滞留长安期间的个人境况,而“无心逐胜游”则明确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隐忧。
C.第二首诗题目中的“禁中独直”表明诗人写此诗时正在翰林院值班,“忆”是全诗的题眼。
D.诗人是写月的高手,他在多篇诗作中借月抒发感情,比如“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答案:B(“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隐忧”缺乏了对依据)
(2)两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有何不同?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①第一首诗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京城元宵之夜,明月春风,热闹非凡,“万人行乐”;而诗人却因“羁病”无心游玩,独处客舍“一人愁”,显得格外孤单、愁苦。②第二首诗主要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诗人实写自己在中秋之夜,对着明月思念远方的好友;同时,诗人以己心理及“故人心”,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又设想江陵潮湿多云,担心对方不能和自己同见“清光”。诗作虚实结合,表现了元、白二人千里同思的深厚友情。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考生要先辨别两首诗歌表现手法的不同,然后再各自结合诗句进
行分析,并指出运用该种手法的妙处。《长安月夜》主要运用的是对比的手法,诗人将“万人行乐”与“一人愁”对比,突出这“一人”的孤独、愁苦。《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主要运用的是虚实结合的手法。诗歌中“实”的地方是自己在中秋之夜想念远方好友,“虚”的地方是诗人想象对方此时也在月下思念自己。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词的上阙写梦境,下阙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词人通过“雪晓”“寒灯”“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答案:C(应是“动静结合”或“动静互衬”,并没有“以动衬静”)
(3)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长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答案: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达了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不同点: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诗句着重表达了壮志未
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思路点拨】题目要求分析词句和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结合内容,词句中,“有谁知”表达人理解,“心未死”表现壮志未酬;诗句中,“空自许”“已先班”表达了壮志未酬却年老粪衰的悲愤情怀。相同点则是都表达了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的伤感之情。
四、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佳节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第一首诗的后两句,从侧面来写“思家”,夜深时当诗人抱膝灯前,直接抒发了想到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的无限深情。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第二首诗的首句叠用两个“涯”字,把生涯与海涯联系起来,音节朴实流畅,形成朴实中见巧思的妙处;而“芦花”意象,简洁准确地勾勒出渔家的生活环境。
答案:C(不是侧面写思家,而是正面写思家;也不是直接抒情,而是用“对写法”含蓄抒情)
(2)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的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
答案:①白诗中的“灯”是思念之灯,通过冬至佳节的反衬,抱膝细节的刻画以及三四句“对写法”的使用,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表达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长惘和孤寂思家之情;②郭诗中的“灯”是温暖之灯,通过芦花意象的衬托,“笑说”一词的点明,明月送归的渲染,可以看出,此“灯”的意象则表达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思路点拨】本题已经明确提示考生辨析“灯”这一意象在两首诗中的不同表现。既然客观物象已经给出,考生只需辨别思想感情的不同即可。《邯郸冬至夜思家》中的“灯”寄托了诗人旅途漂泊中的凄清帐悯和孤寂思家之情;《宿渔家》中的“灯”为诗人而燃,人们在灯前笑说,表达了诗人住宿在渔家所感到的温馨、愉悦之情。
五、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赠边将
韦(庄)
昔因征远向金微,马出榆关一鸟飞。万里只携孤剑去,十年空逐塞鸿归。
手招都护新降房,身著文皇旧赐衣。只待烟尘报天子,满头霜雪为兵机。
题干:请分别从情感内涵和表现手法两方面比较分析本诗尾联与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戊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前两句的异同。(6分)
答案:情感内涵:相同点是都表达了渴望报效国家的耿耿忠心。不同点是陆诗前两句还流露出罢官闲居的寂寞、窘迫。(2分)表现手法:相同点是都运用了直抒胸于法。不同点是韦诗尾联还运用了比喻手法,以“霜雪”状写其年迈之状。陆诗前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僵卧孤村”的现实处境和“尚思为国”的精神状态形成对比。(4分,若从细节描写回答,可酌情给分)
六、阅读下面两首元代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
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衰归去。
江天暮雪
陈学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下列对这两首作品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曲以“天将暮”起笔,点明时间,为整个画面点染了幽深的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调。
B.陈诗“寒欲归”三字,隐透出暮雪的影响;“不记”二字含有大雪弥漫迷蔽江路的意味。
C.陈诗尾联活现出一个顺适环境的渔翁形象,这与柳宗元《江雪》中“蓑笠翁”的形象不同。
D.两首作品都“诗中有画”,“一蓑”二字增添了画面的纵深之感,寄托了作者落寞悲凉的情感。
(1)D(“‘一衰’二字……寄托了作者落寞悲凉的情感”错误,陈乎《江天暮雪》中并没有落寞悲凉之感)
(2)两首作品描摹暮雪都很传神,有同工之妙,亦各具特,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6分)
答案:①两首作品动词使用都很传神。马曲着一“舞”字,陈诗着一“卷”字,写出了风助雪势、雪花纷纷扬扬的飞舞之态。②两首诗都善用比喻状写暮雪之形态。马曲把纷飞的雪喻为盛开的梅花和飘飞的柳絮,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雪乱舞”的景象;陈诗以“玉”喻雪,形象地写出雪的晶莹剔透之态。③陈诗还用动静结合、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出暮雪的美妙。“卷玉花”写出大雪纷扬的动态之美,“汀洲白浩浩”写出雪境静寂之美;“千崖暮如晓”烘托了暮雪所特有的朦朦胧胧、半幽半明的调与风韵。马曲写的是动景,正面描写。(每点2分)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赏析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实际上是让考生分别结合两首作品赏析各自描摹暮雪的方法。考生可以先分别出这两首作品中描摹暮雪的句子,再从语言、修辞、表现手法等多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注意“有同工之妙,亦各具特”,在作答时既要出相同点,也要分析出各自的特点。
七、阅读下面作品,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陆游
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贪啸傲,任衰残,不妨随处一开颜。元知造物心肠别,老却英雄似等闲!
[注]玉瀣:“玉瀣”是一种美酒的名称。黄庭:“黄庭”是道经的名称。
题干:分析“家住苍烟落照间”一句的意境,试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诗句对照分析。(6分)
答案:“家住苍烟落照间”与陶渊明《归园田居》中“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都写出了自己居住环境的优美纯净。“苍烟”如青烟,“落照”虽没有出现颜,但其中暗含彩,都表达了作者的对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词人以“苍烟落照”四字写自己居处的环境,与龌龊的仕途作鲜明的对比。
八、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赠筝妓伍卿
李远
轻轻①没后更无筝,玉腕红纱到伍卿。
座客满筵都不语,一行哀雁十三声②。
湘灵鼓瑟③
钱起
善鼓云和④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轻轻:与伍卿均为不见于载籍的弹筝高手。②十三声:唐宋时古筝有十三根弦。③湘灵鼓瑟:
传说舞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④云和:出产乐器之地。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人论绝句的含蓄艺术,有“本面不写写对面、旁面”一法,李诗用“玉腕红纱”来写弹奏者正有此妙。
B.钱诗“冯夷”和“楚客”均能理解湘灵的哀伤,前者听后情不自禁起舞,后者悲从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