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50宋词赏析,到底是哪50⾸,你知道吗?
宋词是⼀种新体诗歌之⼀,⼜称曲⼦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等。宋词还是中国古代
⽂学上夺⽬的明珠。最经典50宋词赏析,到底是哪五⼗⾸?请看下⾯的具体介绍!
⼀、⽬录
○苏幕遮--范仲淹○渔家傲--范仲淹○天仙⼦--张先○浣溪沙--晏殊○蝶恋花--晏殊○⽟楼春--宋祁
○踏莎⾏--欧阳修○采桑⼦--欧阳修○⾬霖铃--柳永○凤栖梧--柳永○望海潮--柳永○⼋声⽢州--柳
永○桂枝⾹.⾦陵怀古--王安⽯○临江仙--晏⼏道○鹧鸪天--晏⼏道○江城⼦⼄卯正⽉⼆⼗⽇夜记
梦--苏轼○⽔调歌头--苏轼○念奴娇⾚壁怀古--苏轼○⼘算⼦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龙吟次
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算⼦--李之仪○鹊桥仙--秦观○踏莎⾏郴州旅舍--秦观○青⽟案--贺铸○苏
幕遮--周邦彦○蝶恋花.早⾏--周邦彦○如梦令--李清照○⼀剪梅--李清照○醉花阴--李清照○永遇
乐--李清照声声慢--李清照○临江仙--陈与义○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张元幹○满江红.写怀--岳
飞○钗头凤--陆游○⼘算⼦咏梅--陆游○六州歌头--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龙吟登建康
赏⼼亭--⾟弃疾○青⽟案元⼣--⾟弃疾阵⼦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弃疾○永遇乐京⼝北固亭
怀古--⾟弃疾○沁园春--刘过○扬州慢--姜夔○双双燕咏燕--史达祖○风⼊松--吴⽂英○虞美⼈听⾬-
-蒋捷○武陵春·春晚--李清照○⽣查⼦·元⼣--欧阳修
最经典50宋词赏析
⼆、最经典50宋词赏析
1、苏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连波,波上寒烟翠。⼭映斜阳天接⽔,芳草⽆情,更
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好梦留⼈睡。明⽉楼⾼休独倚,酒⼊愁肠,化作相思
泪。这⾸词上⽚先写远近⼭川⼀望⽆际的秋⾊,进⽽把⽬光移向天边,点出家乡遥远,极⽬难
寻,“碧云天,黄叶地”,是概括⼒很强的咏秋名句,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长亭送别”⼀折
的“碧云天,黄花地”,就是从这两句化⽤的。词的下⽚因景⽣情,专抒离恨,前后融贯,浑然⼀
体。
2、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留意。四⾯边声连⾓起。千嶂⾥,长烟落⽇孤
城闭。浊酒⼀杯家万⾥,燕然未勒归⽆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不寐,将军⽩发征夫泪。这⾸
词是作者镇守西北边疆时所作。格调悲壮苍凉,感情深沉郁抑。它⼀⽅⾯表达了作者要早⽇平
息西夏统治阶级的叛乱,巩固边疆的强烈愿望,另⼀⽅⾯⼜流露出对久驻边地、怀念家乡的将
⼠的深切同情。宋代魏泰《东轩笔录》说:“范⽂正公守边⽇,作《渔家傲》乐歌数阙,皆以塞
下秋来为⾸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可惜这组以边塞⽣活为
题材的词久已散失,只剩下现在这⼀⾸了。
3、天仙⼦--张先时为嘉⽲⼩倅,以病眠不赴府会。⽔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
去⼏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
遮灯,风不定,⼈初静,明⽇落红应满径。这⾸词为作者五⼗多岁时在秀州通判任上所作。词
中通过对⼼理活动的逐步揭⽰,并⽤暮春迷离夜⾊的烘托,抒写了伤春惜别的感情。“云破⽉来
花弄影”从动态中刻划了⽉夜景⾊,是传诵的名句,特别是句中的“弄”字写态传神,历来受到赞
赏。
4、浣溪沙--晏殊⼀曲新词酒⼀杯,去年天⽓旧亭台。⼣阳西下⼏时回?⽆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
识燕归来,⼩园⾹径独徘徊。这⾸词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帐惆和对春意衰残的惋惜。“⽆可
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寓⼯巧于⾃然浑成,寄闲情于景物描绘,是传诵的名句。
有故事说,晏殊先得“⽆可奈何花落去”⼀句,多⽇未能对出下句,适逢春暮,偶向江都尉王琪提
及,王对以“似曾相识燕归来”,受到了晏殊的赏识。
5、蝶恋花--晏殊槛菊愁炯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双飞去。明⽉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
户。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长⽔阔知何处?这⾸词写闺
思,内容并不新颖,不外是临秋怀远之类。但写秋意⽽不凄苦,赋景物⽽不秾艳,有⼀种耐⼈
咀嚼的情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楼,望尽天涯路”三句写出了闺中⼈望眼欲穿的神态,所雨霖铃赏析
以王国维曾借⽤⽐喻“古今之成⼤事业,⼤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的第⼀种。
6、⽟楼春--宋祁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浮⽣
长恨欢娱少,肯爱千⾦轻⼀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红杏枝头春意闹”,是久被
传诵的名句。作者因为写了这⾸词,被当时⼈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过去有⼈认为,“闹
字极粗极俗,且听不⼊⽿,⾮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诗词‘(见清李渔《窥词管见》)。但也
有⼈认为,“著⼀‘闹’字,⽽境界全出”(王国维《⼈间词话》)。反对诗词中使⽤民间的⼝语是不对
的,把它贬为“极粗极俗”,是封建⽂⼈的阶级偏见。⼈民使⽤的通俗语⾔,往往具有极⽣动的表
现⼒,“红杏枝头”句,正得⼒于这个“闹”字。有了这个字,就容易使读者联想到红杏花盛开的枝头,蜂围蝶舞,⽣意盎然的春天景象。
7、踏莎⾏--欧阳修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穷,迢迢不断如春⽔。⼨⼨柔肠,盈盈粉泪,楼⾼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更在春⼭外。这⾸词写离情。上⽚从远⾏
⼈着笔,写他在途中⾯对⼀派恼⼈的春⾊,愈⾛愈抑制不住强烈的愁思;下⽚写闺中⼈登⾼远望,遥念离⼈,哀怨满怀。词中以春⽔⽐愁,⽤春⼭况远。都帖切⼈物的具体⼼境,有较好的艺术效果。
8、采桑⼦--欧阳修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尽⽇风。笙歌散尽游⼈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中。作者晚年退居颍州时(1071~1072),写了⼗⾸《采桑⼦》歌咏颍州的西湖,这是其中的第四⾸。作者⼀反时⼈的情调,没有写伤春,⽽是赞扬了残春的景⾊之美。
9、⾬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初歇。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这⾸词上⽚写冷落清秋时节,⼀对恋⼈在郊外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下⽚写离去的⼈对旅途和别后孤寂⽣活的种种设想。作者通过对离⼈内⼼活动的描写,把他“凝噎”在喉头的话巧妙地表达了出来。“杨柳岸晓风残⽉”句,写⽔边清晨景⾊,以凄清寂静的⽓氛,点染主⼈公的孤零之感,是⼴为传诵的名句。词的情调婉约哀怨,很能代表柳词风格,宋⼈说它最适合给⼗七⼋岁⼥⼦,拍着红⽛板演唱(见宋俞⽂豹《吹剑续录》)。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天际,草⾊烟光残照⾥,⽆⾔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醉,对酒当歌,强乐还⽆味。⾐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憔悴。这⾸词写倚楼怀念远⼈,饮酒唱歌都解不了愁,以致⼀天天消瘦下去。内容虽平常,但在描写技巧上却有新颖之处。“草⾊烟光残照⾥,⽆⾔谁会凭阑意”,这种意境很耐⼈寻味。结尾两句写对爱情的专⼀诚挚,情见乎词。王国维《⼈
间词话》曾借⽤这两句,说凡成就⼤事业⼤学问的⼈,必须有这种执着坚毅的精神。这说明作者具有较⾼的概括能⼒,能把某种精神状态形象地表达出来。
10、望海潮--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万⼈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荷花。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乘醉听箫⿎,吟赏烟霞。异⽇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宋代罗⼤经《鹤林⽟露》卷⼀记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可知此词原是为孙何出任钱塘⽽作。词中概括地描绘了杭州⼀带的秀丽景⾊,也反映了繁华富庶景象。劳动⼈民所创造的物质财富,都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竞豪奢”的享乐之资。对上层统治集团的这种⽣活,作者是⽤羡慕的态度来描写的。
11、⼋声⽢州--柳永对潇潇暮⾬洒江天,⼀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语东流。不忍登⾼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妆楼长望,误⼏回天际识归⾈。争知我倚阑⼲处,正恁凝愁。这⾸词写⼀个离⼈的烦恼。在秋⽇黄昏的萧条景⾊中,他倚着栏杆,思念着家中的妻⼦,但⼜欲归不得。“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句,⽓象开阔,笔⼒苍劲,是写登临的名句。苏轼说;“此语于诗句不减唐⼈⾼处”(见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七)。
12、桂枝⾹.⾦陵怀古--王安⽯登临送⽬,正故国晚秋,天⽓初肃。千⾥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背西风酒旗斜矗。彩⾈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但寒烟衰草凝绿。⾄今商⼥,时时犹唱,后庭遗曲。词中描绘了⾦陵的壮丽景⾊,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河⼭的感情;同时,通过批判六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活,抒发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感慨。这⾸词是王安⽯的代表作。在以怀古为题材的作品中,它也是⾮常突出的。⽤字的精炼,⽤典的妥贴,怀古和讽今的结合,写景和抒情的衬托、对照,这些都反映了王安⽯在词的创作上的成就和特点。
12、临江仙--晏⼏道梦后楼台⾼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独⽴,微⾬燕双飞。记得⼩蘋初见,两重⼼字罗⾐,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在,曾照彩云归。这⾸词写怀念歌⼥⼩蘋的怅惘之情。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是通篇⽤形象说话,较为蕴藉含蓄。词中“梦后”两句为⼀层,“去年”三句为⼀层,“记得”三句为⼀层,“当时”两句⼜为⼀层,分别组成四幅画⾯,逐次表达了作者的思绪起伏,虽然没有“⾔情”,⽽情也就在其中了。结尾更是词尽⽽意不尽,耐⼈寻味。
13、鹧鸪天--晏⼏道彩袖殷勤捧⽟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歌尽桃花扇底风。从别后,忆相逢,⼏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词写作者同他思念已久的歌⼥的重逢。词中将追忆、思念和重逢依次写来,层次分明⽽有转折。下⽚描写⼏次梦中相逢,待到真正相逢时却⼜疑为梦境,对⽐巧妙,写情真切。
14、江城⼦⼄卯正⽉⼆⼗⽇夜记梦--苏轼⼗年⽣死两茫茫,不思量,⾃难忘。千⾥孤坟,⽆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轩窗,正梳妆;相顾⽆⾔,惟有泪千⾏。料得年年肠断处,明⽉夜,短松冈。这⾸词作于熙宁⼋年(1075)正⽉,作者时任密州知州。以悼亡为题材,这是最早的⼀⾸词。全篇采⽤⽩描的⼿法,朴素⾃然,字字句句流露出深沉的感情。
15、定风波--苏轼(三⽉三⽇沙湖道中遇⾬,⾬具先去,同⾏皆狼狈,余不觉。已⽽遂晴,故作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杖芒鞋轻胜马。谁怕!⼀蓑烟⾬任平⽣。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头斜照却相迎。回⾸向来萧瑟处。归去,也⽆风⾬也⽆晴。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这⾸词写作者途中遇⼤⾬乃吟啸徐⾏的经历和感受。“穿林打叶”形容风⾬急
骤,“吟啸”、“徐⾏”表态度从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下⽚转⼊⾬后,经风⾬洗礼,⼈醒、⾬霁、天晴、⽇出。回⾸往事,⼀切阴晴、⾬霁,⽆不消逝⼀空。⾃然有急⾬扑⾯,⼈⽣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蓑烟⾬任平⽣”,何等乐观⾃信、飘逸旷达的⼈⽣态度!深邃的⼈⽣哲理,寓于平常⽣活⼩景描写之中,弦外之⾳,令⼈回味⽆尽。
16、⽔调歌头--苏轼(丙⾠中秋,欢饮达旦,⼤醉,作此篇,兼怀⼦由。)明⽉⼏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恐琼楼⽟宇,⾼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间!转
朱阁,低绮户,照⽆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有悲欢离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长久,千⾥共婵娟。【这⾸词作于熙宁九年(1076)中秋夜,作者在密州。词的上⽚由问天开始,写幻想乘风上天,但⼜觉得天上寒冷,不如⼈间温暖,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对现实不满,想逃避现实,但⼜不能决绝的⽭盾⼼理。但作者以“何似在⼈间”作结,说明他对于现实⼈⽣还是热爱的。下⽚抒写了作者和胞弟的离别之情。作者由⽉的圆缺想到⼈的离别和团聚,发出了感慨。结尾两句,“但愿⼈长久,千⾥共婵娟”,是⾃慰,也是共勉。这是⼀篇历来传诵的名作。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九对它作了这样的评价:“中秋词,⾃东坡《⽔调歌头》⼀出,馀词尽废。
17、念奴娇⾚壁怀古--苏轼⼤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物。故垒西边,⼈道是,三国周郎⾚壁。乱⽯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如画,⼀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华发。⼈间如梦,⼀尊还酹江⽉。这⾸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七⽉,作者在黄州。词中描绘了⾚壁的雄伟壮丽的景⾊,歌颂了古代英雄⼈物周瑜的战功,并抒发了作者⾃⼰的感慨。⽑主席曾指出,⾚壁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有名的战例”之⼀。作者以精炼⽽形象的语⾔,对这⼀战役表⽰了赞美。特别是“⽻扇纶⼱,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句,描写周瑜⾯对强⼤的敌⼈,沉着应战,表现了藐视敌⼈的⽓概。从全词来看,⽓氛是开朗的、豪迈的,情调是健康的。结尾流露了⼀种低沉的、消极的情绪。但主要的动⼈的部分却是前者,⽽不是后者。这⾸词是作者的代表作,⽐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艺术特⾊和成就。象那磅礴
的⽓势,英雄⼈物形象的描写,结构的变化起伏,写景、抒情、议论的结合的和谐,都是很突出的。据宋俞⽂豹《吹剑续录》记载,苏轼有⼀次问⼀个善歌的⼈:“我词何如柳七(柳永)?”那⼈回答说:“柳郎中词,只合⼗七⼋⼥郎,执红⽛板,歌‘杨柳岸,晓风残⽉’。学⼠词,须关西⼤汉,铜琵琶,铁绰板,唱‘⼤江东去’。”这充分说明了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雄奇豪放的风格和境界。】
18、⼘算⼦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挂疏桐,漏断⼈初静。惟见幽⼈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词内⽣动地描绘了孤鸿的形象,它的傲岸和⾃⽢寂寞,正是作者⾃⼰的性格和⼼情的反映。
19、⽔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苏轼似花还似⾮花,也⽆⼈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寻郎去处,⼜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过,遗踪何在?⼀池萍碎。春⾊三分:⼆分尘⼟,⼀分流⽔。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泪。【这⾸词作于元祐⼆年(1087),作者和章咨楶当时同在汴京做官。和韵填词,从命意到⽤韵,都要受到种种的限制。这⾸词在这种条件下却能写得完美浑成,颇为动⼈,不受拘束,不见牵强,和韵⽽似原唱,充分反映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能。在⼀般⼈所写的咏物词中,堆砌典故,玩弄辞藻,内容空洞,复沓,是常见的缺点。这⾸词却避免了这些弊病。它通过富有匠⼼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运⽤拟⼈化的⼿法,把咏物和写⼈巧妙地结合在⼀起。它表⾯上在描绘杨花的飘坠,实际上是刻划了⼀个⼥⼦的伤感和幽怨。声韵谐婉,清丽可喜,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个⼤作家的艺术风格,
尽管有其主导的⼀⾯,但往往是多⽅⾯的,不拘⼀格的。苏轼就是这样的⼤作家,⽽本篇也就是⼀个具体的例证。
20、⼘算⼦--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此⽔⼏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似我⼼,定不负相思意。这⾸词构思巧妙,写得明⽩如话,感情真挚、朴素,富有民歌的艺术特⾊。陈毅同志《赠缅甸友⼈》⼀诗曾采⽤这⾸词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歌颂中缅两国⼈民⽐邻相处的深情厚谊。
21、鹊桥仙--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风⽟露⼀相逢,便胜却⼈间⽆数。柔情似⽔,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岂在朝朝暮暮。这⾸词借⽜郎织⼥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作者认为,由于⽜郎织⼥⼀年只相逢⼀次,彼此更能珍惜在⼀起的时光,感情也更加强烈。爱情贵在持久,⽽不必要朝⼣相伴。这种观点,在古代描写爱情的作品中是罕见的,也是较为健康的。
22、踏莎⾏郴州旅舍--秦观雾失楼台,⽉迷津渡,桃源望断⽆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重数。郴江幸⾃绕郴⼭,为谁流下潇湘去?这⾸词约写于绍圣四年(1097)作者贬居郴州时。他以凄婉的笔调,描述贬居地的荒凉和羁旅孤寂的⼼情,流露出作者对被贬的怨恨。传说苏轼极欣赏词中最末两句,并写在⾃⼰的扇⼦上,见惠洪《冷斋夜话》。苏轼当时的境遇⼤约和秦观相似,所以深有同感。
23、青⽟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许?⼀川烟草,满城风絮,梅⼦黄时⾬。这⾸词写路遇⼀位⼥⼦,因⽽引起了作者对⽣活的感慨。作者的“闲愁”如此之多,反映了他⽣活的空虚,其中也包括功业未⽴和处境坎坷的苦闷。最后三句⼗分含蓄地烘托“闲愁”,⼜写出了江南梅⾬季节的景⾊,给⼈以迷惘之感。当时⼈很赞赏,称他为“贺梅⼦”。黄庭坚曾⼿抄这⾸《青⽟案》,放在案头,常⾃吟味,并写了⼀⾸⼩诗寄给贺铸,其中说:“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回。”
24、苏幕遮--周邦彦燎沉⾹,消溽暑。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宿⾬,⽔⾯清圆,⼀⼀风荷举。故乡遥,何⽇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渔郎相忆否?⼩楫轻⾈,梦⼊芙蓉浦。⾬后初晴的仲夏景⾊,久客异乡的思乡情绪,是这⾸词表现的内容。上⽚末三句写荷叶亭亭出⽔,迎风摆动的姿态如画。王国维《⼈间词话》说它“真能得荷之神理”。结尾三句写他梦魂回到故乡,⽤轻灵的笔触写出思忆中的江南风光。
25、蝶恋花.早⾏--周邦彦⽉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轣辘牵⾦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执⼿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横⽃柄,露寒⼈远鸡相应。词的标题是“早⾏”,就是写清早离家远⾏。它描叙了⼀个过程,分为四个段落:⼤早醒来;起床;临别的⼀霎那,⾃⼰独上征程。每个段落两句或三句,都捕捉住了具有典型意味的特征,表达出依依不舍的离别⼼情。明王世贞评“唤起”两句,说“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动⼈”(《艺苑卮⾔》)。
26、如梦令--李清照昨夜⾬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却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词,以⽩描开头,结句却着⾊秾艳。其中有⼈物的对话,写得新颖活泼。27、⼀剪梅--李清照红藕⾹残⽟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满西楼。花⾃飘零⽔⾃流,⼀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头。相传为元⼈伊世珍所写的《嫏环记》说:赵明诚、李清照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帕,书《⼀剪梅》词以送之”。伊世珍所说和作品内容⼤体符合。上⽚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起句“花⾃飘零⽔⾃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情。过去有⼈称赞“红藕⾹残⽟簟秋”句,认为它“精秀特绝”。然⽽这⾸词整个说来,它的特⾊是⽤语浅近⽽感情深挚。
28、醉花阴--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兽。佳节⼜重阳,⽟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黄花瘦。作者在这⾸词中写她在秋天的凄苦⼼情。据《嫏环记》记载,赵明诚对此词很称赏,想超过她,于是⽤三天三夜的⼯夫,废寝忘餐,写了⼗五⾸,然后把它们和李清照的这⾸词混杂在⼀起,去给他的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再三赏玩,说“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绝⾫”。这在词史上成为⼀个佳话。
29、永遇乐--李清照落⽇熔⾦,暮云合壁,⼈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次第岂⽆风⾬。来相召,⾹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捻⾦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底下,听
⼈笑语。过去,在元宵节,⼈们看灯游乐,总要热闹⼀番。作者写这⾸词时,寓居南⽅,⾯对着佳节的热闹⽓氛,⼼⾥却充满了国破家亡的凄凉之感。上⽚写节⽇景物,带着⼀种黯淡的⾊彩。下⽚写她回忆汴京沦陷前和⼥伴看灯,对⽐今⽇的“憔悴”。南宋刘⾠翁《永遇乐·序》说:“余⾃⼰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堪”,他也依声写了⼀⾸寄托他的“悲苦”。李清照这⾸词中多⽤“寻常语”,很⾃然,却能动⼈。
30、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怎⽣得⿊!梧桐更兼细⾬,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个愁字了得!这⾸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词中写⼀个秋天黄昏的景物:秋雁、菊花、梧桐、细⾬、晚风,这些⽆不触动了她的愁绪。这⾥所写的愁,有着国破家亡的具体⽣活内容,不同于⽆病呻吟。但
这种消极、绝望⼼情,却是深深地打上了作者的阶级烙印。词的艺术特⾊是把情感活动和⾃然景物、⽣活细节结合来写,刻划⼊微,语⾔也有新颖独到之处。过去⼈们称赞它开头⼀连⽤了⼗四个叠字,⽤得⾮常⾃然。到快结尾时,⼜⽤了“点点滴滴”四个叠字。这不独富有⾳乐性,⽽且表现了作者孤独的⼼情和单调冷清的环境。此外它还⽤了“⿊”、“得”等难押的“险韵”,都恰到好处,表现了作者在词的写作艺术上的造诣。
31、临江仙--陈与义(夜登⼩阁,忆洛中旧游。)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去⽆声,杏花疏影⾥,吹笛到天明。⼆⼗馀年如⼀梦,此⾝虽在堪惊。闲登⼩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这⾸词是陈与义经过南渡的颠沛流离,终于到达⾼宗“⾏在”后的抚今思昔之作。上⽚追忆往昔“良朋雅会”的豪兴。“杏花疏影⾥,吹笛到天明”两句,过去曾受到⼀些⼈的称赏。下⽚表现了作者饱经丧乱以后的消极⼼情。
32、贺新郎.送胡邦衡谪新州--张元幹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故宫离⿉。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难问,况⼈情⽼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凉⽣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断云微度。万⾥江⼭知何处?回⾸对床夜语。雁不到,书成谁与?⽬尽青天怀今古,肯⼉曹恩怨相尔汝!举⼤⽩,听⾦缕。这⾸词作于绍兴⼗⼆年(1142)七⽉。绍兴⼋年(1138),秦桧决策主和,向⾦屈膝投降。⾦派出使⾂,竟使⽤了“诏谕江南”的名义。消息传来,朝廷内外,情汹汹。枢密院编修官胡铨上书反对和议,指出“此膝⼀屈,不可复伸,国势凌夷,不可复振”,表⽰“义不与桧等共戴天⽈”请斩秦桧等三⼈,并要求拘留⾦使,兴师问罪。结果,胡铨除名编管昭州,改监⼴州都盐仓。四年后,秦桧⼜策动谏官弹劾胡铨“饰⾮横议”,胡铨因之除名编管新州。途过福州时,张元幹写了这⾸词和另外两⾸诗,为他送⾏。这⾸词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河⼭沦陷的悲痛,对投降派的愤怒,以及对友⼈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尽青天怀今古,肯⼉曹恩怨相尔汝”两句更说明,他同情胡铨是由于政治⽴场相同,政治见解相同,⽽不是从朋友的私交出发。
33、满江红.写怀--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功名尘与⼟,⼋千⾥路云和⽉。莫等闲⽩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缺。壮志饥餐胡虏⾁,笑谈渴饮匈奴⾎。待从头收拾旧⼭河,朝天阙。这是⼀⾸脍炙⼈⼝的富有爱国思想的名篇。全词感情慷慨激昂,⾳调⾼亢。词⾥表现了作者对恢复中原、统⼀祖国的坚定的必胜信⼼,以及对寇掠中原的敌⼈的⽆⽐仇恨,其中也夹杂着忠君的思想。
34、钗头凤--陆游红酥⼿,黄滕酒,满城春⾊宫墙柳。东风惑,欢情薄,⼀怀愁绪,⼏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这⾸词相传是陆游三⼗⼀岁时,为怀念他的被迫离婚的前妻唐婉⽽作。它反映了⼀出封建礼教压迫下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作者因爱情遭到破坏⽽产⽣的痛苦,怨愤和⽆可奈何的⼼情。词切情深,流传⼈⼝。
35、⼘算⼦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主。已是黄昏独⾃愁,更着风和⾬。⽆意苦争春,⼀任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如故。作者在这⾸词中以受到风⾬摧残和花妒忌的梅花⾃喻,宣称:即使被粉碎成尘⼟也不会改变它芳⾹的品质。虽然表达了他对理想的坚持,但同时也反映了他孤芳⾃赏的⼼情。
36、六州歌头--张孝祥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洙泗上,弦歌地,亦?亶腥。隔⽔毡乡,落⽇⽜⽺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
川明。笳⿎悲鸣,遣⼈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徒壮,岁将零。渺神京。⼲⽻⽅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常南望,翠葆霓旌。使⾏⼈到此,忠愤⽓填膺,有泪如倾。宋孝宗继位后,起⽤主战派张浚,并于隆兴元年(1163)兴师北伐。但因将帅不和,在符离为⾦兵所败。从此主和⾔论⼜甚嚣尘上,主和派与⾦⼈通使往来,酝酿着屈辱的“隆兴和议”。作者对此悲愤难抑,就写了这⾸词。这⾸词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艺术造诣也很⾼。作者利⽤《六州歌头》句短节促、⾳调悲壮的特点,抒写激烈的情绪和深沉的感触。伴随着感情的起伏变化,声调也时⽽沉郁,时⽽昂扬。词中描述了⾦军占领下的中原地区令⼈痛⼼的景象和中原⽗⽼渴望宋军北伐的⼼情,倾诉了作者对主和派放弃武备、屈辱求和⾏为的愤恨,以及壮志难酬的悲哀。清陈廷焯《⽩⾬斋词话》说这⾸词“淋漓痛快,笔饱墨酣,读之令⼈起舞”。据宋⽆名⽒《朝野遗记》记载,张孝祥“在建康留守席上作《六州歌头》,张魏公(张浚)读之,罢席⽽⼊”。可见此词感⼈之深。】
37、念奴娇过洞庭--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点风⾊。⽟界琼⽥三万顷,着我扁⾈⼀叶。素⽉分辉,明河共影,表⾥俱澄激。悠然⼼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峻海经年,孤光⾃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吸西江,细斟北⽃,万象为宾客。叩舷独啸,不知今⼣何⼣。这⾸词写于作者因遭谗毁罢官,离开⼴西,经湖南北归的途中。这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彩的作品。作者船过洞庭湖,见⽉光皎洁,⽔⾊澄澈,仿佛置⾝于⽩⽟⽆暇的世界,⼼神为之⼀爽。想到⾃⼰志趣⾼洁,肝胆照⼈,觉得主观的精神境界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