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3分)
“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中品味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答出一点即可。
2. 结合诗歌内容,写出“万里悲秋常作客”中“悲”的三层含义。(3分)
他乡作客,一可悲;经常作客,二可悲;万里作客,三可悲;又当萧瑟的秋天,四可悲;当此重九节,没有任何饮酒等乐事,只是去登台,五可悲;亲朋凋零,孤零零地独自去登台,六可悲;身体健旺也还罢了,却又是扶病去登,七可悲;而这病又是经常的多种多样的,八可悲;光阴可贵,人生不过百年,如今年过半百,只落得这般光景,九可悲。
(5)这首诗的首联用了什么描写景物的艺术手法?请作分析。 
这两句从秋风、高天写到江水、沙洲,俯仰结合,视野高远阔大;猿猴哀啸,飞鸟回旋,秋水清湛,沙洲灰白,动静相映,声并茂,气韵生动。六种景物构成一幅苍茫寥廓的秋江山水图。
8.应如何理解颔联的“木”“江”这两种景物?(5分)
木:由木及人、生命短暂 。  江: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
14、这首诗首联写了哪些景物?其作用是什么?(5分) 
答案:风、天、猿、渚、沙、鸟。写出了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
雨霖铃赏析
(1)这首诗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结合诗中的句子简要分析。(4分 )
(2)理解诗歌颔联的含义,并说明句中“迷”、“托”二词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心态。(3分)
(1)(4分)这首诗寄托了作者对华年流逝的伤痛之情,以及对美好往事的追怀,理想境界的向往和渴望。如诗中“沧海月明珠有泪”写诗人遥望沧海,对景伤情,哭悼美好往事。“玉生烟”又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但又不能把握和亲近的理想景。(4分;感情2分,举例2分。)
(2) (3分)颔联含义:(我)对美好的情景却又是飘渺的梦境感到迷惑,只能将伤感思念
之情托付给杜鹃。(或:我曾经像庄周梦蝶一样沉迷在美好的境界中,最终只 能像望帝那样把自己的伤心托付给杜鹃。)“迷”、“托”二词刻画出诗人无端陷入困境,又无力自拔寻求寄托的真实心态。(3分;颔联含义1分,心态2分。)
1.“问君能有许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抒发词人怎样的情感?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3.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4分)抒发了词人深重、难以遏制的愁绪。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呼应了“春花”“东风”等点明季节的词语,又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写出了愁绪的奔腾不息和连绵不绝的特点。
2.  运用了设问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无形的愁苦比作滚滚东去的长江水,具体形象。
3.  表达了作者痛失家国的无限愁绪。

二:
1.词的上阕一共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些意象的描写抒发了
什么思想感情?这是什么写法?
答:词的上阕一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明月”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它们是良辰美景,作者写这些是为了表明自己对人生的厌倦,这是以美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改”如何理解,这三句词蕴涵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朱颜改”三字,既可以理解为古国宫殿的颜已经陈旧,也可以理解为旧时宫女的容貌已经衰老、憔悴,又可理解为原为故国君主的词人自己已经沦为“阶下囚”而憔悴不堪,更可以理解为国家易主,江山变,这三句词抒发词人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深沉的亡国之痛。

3.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结尾两句把“愁”比做“一江春水向东流”,突出了“愁”的深重、强烈和无穷无尽。这种比喻性的写法可以化抽象为形象,把“愁”写得具体可感,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3.“夕阳西下几时回?” 
是对美好景物情事的流连,对时光流逝的怅惘,以及对美好事物重现的微茫的希望。 
6.“小园香径独徘徊” 
结句直接抒发寂寞和忧伤之情。“独”字突出了凄凉基膜之感。“徘徊”将词人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线依恋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试简析这两句诗好在哪里。
 答: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在惋惜与欣慰的交织中,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1)这首词抒写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词的上片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片则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
叹。
(1)“槛菊 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中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恨苦的?(3分)
(2)“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包含了抒情主人公怎样复杂的情感?(3分)
(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一句有人认为它有“无理之趣”。请联系作品简述其“无理之趣”。(4分)
(4)“槛菊愁烟兰泣露”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2分)
(5)“昨夜西风凋碧树”一句“景中含情”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4分)
(6)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 请简要分析。(4分)
(1)①词人采用拟人手法,用“愁烟”、“泣露”将“菊”、“兰”人格化,移情于景,借景抒发自己的哀愁;②用燕子的双飞,反衬人的孤独,从而有力地写出自己的离恨之深。
(2)①只身独处的孤独寂寞;②渴望所思之人归来的急切盼望之情;③不见所思之人的空虚怅惘。
(3)明月本是无知的自然物,它不了解离恨之苦,而只顾光照朱户,原很自然;既如此,似乎不应怨恨它,但主人公却偏要怨。这种仿佛是无理的埋怨,却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在离恨的煎熬中对月彻夜无眠的情景和外界事物所引起的怅惘。
(4)①拟人;(1分)②清冷(哀愁)
(5) ① 碧树因一夜西风而尽凋,景萧索;(1分)②暗示主人公昨夜通宵不寐卧听西风落叶的愁苦心境;(1分)萧索之景含有强烈的孤独之情。(2分)
(6)主人公因离别之苦而一夜未眠,次日所见庭院之景更感孤独凄清;(1分)登高望远不见所思,满腹离愁更无处可寄。(1分)刻画了一位满腹离愁、孤独(怅惘)的女主人公形象。(2分)
 
5、《雨霖铃》里描写了哪些离别情景?词的上片和下片所描写的景有什么不同?整首词具有怎样的意境?
参考答案:
  《雨霖铃》描写了饯别时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发时难分难舍的痛苦,设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凉、怅惘以及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极度孤独、无聊。词的上片所描写的景是离别时实际的环境的,下片则是对第二天清晨酒醒后所见到的景物的设想。整首词意境缠绵悱恻、凄凉清丽。

6、“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什么情感?
答:虚实相生,借景抒情,表达对离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7、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答:寓情于景,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渲染烘托气氛,表达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
20.第一,这句诗运用情景交融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渲染出充满离愁别恨的情境。第二,柳,“留”的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 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词人把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以此
来表现诗人的愁怀。第三,虚实相生。(答出 两点即满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