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分析
《雨霖铃》是一首必修诗词。要求重点认识意象,感悟意境,享受美感。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词这一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是非常有用的。诗词学习要求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本课应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诗词教学还应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
《雨霖铃》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对词这种体裁并不算陌生。在初中时已有接触,必修一学过的《沁园春•长沙》感受了词的语言美、意境美,但只停留在表层,很难准确应用鉴赏方法。柳永是个著名的词作家,早已为同学们熟知。他的作品很多,但是平时学生接触的不多,不知道柳永的风格,因此有一定的好奇心。针对这些问题,教师把应用恰当的方法品味本词的情感作为教学重点,通过赏析范例教给学生鉴赏诗词的方法。教师以“读”这样一种基本的感知方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书声琅琅,符合诗词教学的目标。
评测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今宵矍铄再所不惜人情世故
B.寒蝉好像金碧辉煌细水常流
C.梳妆暮蔼人才辈出破涕为笑
D.坐落针砭山清水秀各行其是
2.★★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好心情。
B.竟无语凝噎凝噎:因为激动,嗓子被气憋住了,说不出话。
C.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
3.★★★下面是对本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但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于景,暗寓别意。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十一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C.“念去去”二句中的“念”用得很好,后面用“去去”叠用,更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于是觉得路途茫茫,去路修远。
D.“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此去”二字,呼应上阕的“念去去”;“经年”呼应“今宵”,在时间和思绪上步步推进,结构疏散有致。
4.★★★下面的诗(词)句与“杨柳岸、晓风残月”所用的表现手法不同的是()A.杏花春雨江南
B.楼船夜雪瓜舟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C.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D.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二、探究提高
阅读《雨霖铃》(节选),完成5~7题。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5.★★“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答:
6.★★★“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
答:
7.★★★“念”字在全词中起何作用?
答:
三、能力提升
我们在生活中时常经历离别,请用300字描写一次你最难忘的离别场景。要求运用借景抒情手法。
观评记录
《雨霖铃》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好,教师的语言魅力强,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到位,课堂教学效果好。课堂极富语文味。符合“本语文”的要求。
一、导入巧妙,创设情境。
导入环节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一节课能否成功的先兆,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特别是对于古诗词教学,因为文章短小,语言浓缩,加之古文言的生涩就会给学生的阅读理解造成一定的阻力,如果老师能在导入环节加以形象的引导,感情氛围的熏染,这就为学生打开了情感之门,就没有了畏惧感,进而产生兴趣。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播放离别感伤的音乐就把学生的感情带入了文章的主旨当中,再展示图片加上作者生平的点播,学生就有了更加具体的形象感受和认知。好像穿越数百年到了那个情景当中。
二、引导学生读、思、悟效果好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
法”。
本节课诗词朗读、品读、齐读贯穿始终。避免了朗读形式化的弊病。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在互相借鉴、点评的学习活动中,使学生受到启发,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三、拓展练习精心设计,重点、难点把握到位。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要求,有层次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通过对比拓展练习,学生对婉约词和豪放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雨霖铃》教材分析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
本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专题三《笔落惊风雨》中的一篇。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诗词的思想按新教学大纲的要求,高中语文阅读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品位,并进而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二)教材分析
在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不济的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便是一首经典宋词。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
己缠绵悱恻的别离情景。全词以“离情”为线索,运用多种手法,细致地描写了情人间离别时留恋难舍的情景,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的郁闷心情。其中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被誉为千古名句。这首词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作。比较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风格有助于更好的理解诗词。
这首写离情的词,可谓淋漓尽致。全词围绕“伤离别”而构思,层次清晰,语言优美。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候,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三个层次,层层深入,意境优美。
《雨霖铃》教学设计
一、导入环节
由邓丽君歌曲雨霖铃导入
一曲雨霖铃,千古动人心。聆听完邓丽君深情的的演唱,今天我们一起品读经典宋词柳永的《雨霖铃》。
二、学习目标:
1、品味语言,体会情感。
2、对比体会婉约词风。
三、作者及背景知识
作者:
1、北宋词人。第一个专业写词的婉约派词人。
2、排行第七,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3、词千首。多描绘城市风光、歌妓生活、羁旅行役、下层市民生活。善用通俗口语和铺叙手法。
4、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背景知识:
此词应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红颜知己的惜别之作。
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便觉得痛苦万状。这首词就集中反映了他这种难以割舍的离情。
四、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1. 自由朗读
2.朗读才艺展示(读准字音、把握节奏、体味情感)
3.听录音范读并全体齐读。
思考:直接表露情感的句子
多情自古伤离别
(师:离别是李煜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离别是江淹的“黯然销魂,唯别也”;离别是李清照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五、品读诗词,探究情感:
1、示例:我喜欢的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喜欢它,因为“去去”“沉
雨霖铃赏析
沉”的语言特点:两个叠字不仅形象地写出了行程之远,云气之沉重而且也流露出了即将踏上远程的作者心情之迷茫,更加剧了作者离别的一种无奈。
我喜欢的是,(点出句子,有感情地读出来)喜欢它,因为(鉴赏的角度如:表达技巧、情感、语言
特点等):(加以分析)
2、.共同赏析“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个千古名句。(小组合作探究)
六、对比阅读、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请用一个比喻句形容豪放词和婉约词。
示例:
如果说豪放词是高山大海,那么婉约词就是山涧小溪;
如果说豪放词是——,那么婉约词就是——。
总结语: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婉约词《雨霖铃》并且对比体会了婉约词与豪放词的区别。经典的诗篇还在耳畔回响,“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定格成了千古绝唱。品读经典,你会发现,经典的力量从未远去。最后我期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