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与姜夔《扬州慢》比较赏析
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和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同属婉约词。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和欣赏呢?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两首词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欣赏。
一、同为婉约,风格各异。
雨霖铃赏析宋代词坛,豪放派与婉约派占据着主要地位。前者主要以苏东坡和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主要以柳永、姜羹等为代表。这两大流派,给宋代词坛增添了无限光彩。以婉约词而论,柳永是宋词开拓期的代表作家,姜夔则继承了北宋婉约词人周邦彦的格律严整的艺术传统,词中讲究音律,又多用典故。姜夔的词在音调和意境方面,具有清越、高旷的格调。臣此,可以说姜夔把婉约词的创作推向了新的水平。其作品在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上,虽有着明显的局限性,但他用词抒写个人的身世,其情志之深厚细腻,是其他的词人无法比拟的。以《雨》和《扬》来说,在格调上,两词都未超出婉约词的范畴,从而被后人誉为婉约词甲的佳作,但两词并不完全相同。
《雨》词主要写寓憨别恨,所叙乃儿女之情。由于双方感情极深,所以这和感情就表现的尤为缠绵、深厚。如起笔的景物描写一开始就创造了一种悲凉、凄婉的气氛,在这种环境气氛中,逐步展开了主人公与恋人相会、话别,以及远行之后的种种设想等感人泪下的生动画面,最
后又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作结,可谓把人物的内心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情景交融,景中含情,这样就形成了这首词凄抑、缠绵的词风。
《扬》词主要写词人路过扬州所看到的离乱景象,抒发黍离之悲和感时伤世的情怀。词人在表现这种内容时,独辟蹊径地连用杜牧诗,造成一种“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约哀婉、凄怆的意境。结句又用“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来加强反诘语气,移情于景,借景抒情,在风格上则显得更为凄清、凝重。
二、以情贯穿,其情不同。
《雨》和《扬》二词都抒写丁词人真挚细腻的思想感情,塑造了词人的自,我形象。但柳永和姜夔毕竟是不同时代的词人,他们抒发的感情不能不打上各自时代的烙印。
《雨》词抒发的是词人离亲之痛。“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这些描写真实生动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落魄飘零、悲怆哀怨的情怀.《扬》词表现的则是黍高之愁,是词人关怀国家命运,感舌;离的慨叹。感旷伤世的心绪,渗透于对扬州残破景象的描写中,传达出冷月无声的凄凉感受;作者忧国伤时搏慨,主要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烘托出来。虽然该词的情调是低哀怨、凄凉的,但词人在词中把一个关心国事而又失意的知识分子那种忧国之忌表现得真挚感人,从而作品的思想深度与广度较《[冈]词有了
极大的开拓。
两词的感情为何会不同呢?这需要我们对词人生活的时代有所了解。柳水出身于一个官宦世家,繁华的汴京是他生活和感情上的真正故乡。科举落地后,由于他的失意情绪,和青楼歌女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对她们的生活、思想、感情有了深切的体验。因此,《雨》词中洋溢着低回婉转的抒情彩,真实地反映了北宋初期的社会现实。姜夔则不同,他生活在动乱的年代,女真统治者强加给汉族人民的灾难,战争给中原:大地撞成的创伤,实在难以从词人的心头抹去。因此,“自胡马窥江去后,废弛乔木,犹厌言兵”,“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很明显,《扬》词更多地揉进了词人的国家兴亡之叹,比柳永的《雨》词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
三、笔法独具,各呈异彩。
首先看关于情景的处理。情景交融、完美和谐的意境在柳永、姜夔的词中都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雨》词起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和下阑设想主人公告别亲人远行之后旅途的孤独和寂寞,都叙事与写景、抒情结合起来,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另外词的章法、句法和用字都很有讲究,在铺叙中,将叙事、写景和抒情适当安排,这些融情于景、景中含情的名句,或以声状景,或直接对景物加以描摹,都生动烘托丁一个离亲远游的客子凄凉的心境。《扬》词一开始先描写昔日扬州城无限繁荣的景象,“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是“春风十旦”,
然后笔锋一转,又描写了作者今天目睹的扬州城到处是“荠麦青青”、“废弛乔木”荒凉破败的景象,写景中不仅寄托了词人深沉的黍离之悲,也流露出对敌人暴行的憎恨和对统治阶级苟安一隅的不满。下阕“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更是借景抒情的名句。
再看两词在具体手法上芒有的独到之笔。《雨》词以铺陈叙述见长。先由写景入笔,然后写入的离别.在描述这种离别场景时,先后从场面、人的心绪和“执手相看泪眼”的细节动作,以及“无语凝噎”的内心活动等方面精雕细刻,把人物的情态表现得入微传神。这和眼前离别写完之后,词人又把他的笔触伸向设想的情景,仍扣住眼前的离别时刻,从傍晚分别到“暮霭沉沉”的万里征途,再到深宵的借酒浇愁,再到酒醒杨柳岸的黎明,铺叙中时序安撑清晰,章法严谨不乱,人物内心世界在铺叙中得到委婉细致的表现。
《扬》词则以对比的衬照见长。词中先以追忆扬州繁华之景为衬托,然后反衬出今日扬州之荒凉破败,词人从目身的亲眼目睹写出扬州城战后的巨大变化。起笔的乐景与下面拘哀最形成鲜明对比。下阕则巧妙地使用杜牧的诗句,进一步进行今昔对比:连才华横溢的杜牧面对此情此景都会感到吃惊,都难以用诗句表达对国家破败妁无限哀情。作者运用虚拟之笔,把今日扬州景象之凄惨和词人感慨之深沉表达得淋漓尽致。
语言上,《雨》词更为通俗晓畅,《扬》词的语言与《雨》词相比,
显得更为典雅,词中接连用典,借古人之诗意达逗人之情怀。词人在词中善于于虚处着笔,避免直接表露,追求言外之意,周意较柳永的《雨》词更为深沉含蓄。
通过比较赏析,我们对这两首词有了明确的认识。两首词尽管在一些方面存在着差别,但这两首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都称得上是极为出的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