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雨霖铃·寒蝉凄切》雨霖铃赏析(4)意思|全诗赏析
开头作者先宕开一笔,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普遍的意义: 多情自古伤离别 。意谓自古以来多情者都会因离别伤心。 自古 两字,从个别特殊的现象出发,提升为普遍、广泛的现象,扩大了词的意义。但接着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一句,则强调自己比常人、古人承受的痛苦更多、更甚。江淹在《别赋》中说: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作者把古人这种感受融化在自己的词中,而且层层加码,创造出新意。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 景语即情语 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此后难圆之意。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难怪它为人称道,成为名句。
再从此后长远设想: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此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
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雨霖铃》全词围绕 伤离别 而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时刻,重在描写情态;再写别后想象,在刻划心理。不论勾勒环境,描写情态,想象未来,词人都注意了前后照应,虚实相生,做到层层深入,尽情描绘,情景交融,读起来如行云流水,起伏跌宕中不见痕迹。这首词的情调因写真情实感而显得太伤感、太低沉,但却将词人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的痛苦刻划的极为生动。古往今来有离别之苦的人们在读到这首《雨霖铃》时,都会产生强烈的共鸣。
作者:佚名
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 宋词 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风格亦多样。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 艳科 ,旖旎温柔的 情语 ,成了柳词的主题。《雨霖铃》便是柳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杰作。
《雨霖铃》这首词是作者离开汴京(当时为北宋首都),与情人话别之作。从上片的描写,读者可以这样想象:一个深秋的傍晚,北宋京都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一个临时搭起的帐篷内,一对男女饮酒话别。帐外,寒蝉凄惨地哀鸣,好像在为他俩伤别而哭泣。那不远处的长亭,已经隐隐约约,可见天将晚,一场大雨也刚刚停歇。天将晚,雨已停,河边不时传来艄公的喊声: 快上船吧,要开船了! 两人不得已徐徐站起,移步出帐外,万般依恋之际,此刻可真的要分手了。你看他们双手相拥,泪眼相看,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船开了,人去了,渐行渐远。情人岸边伫立,含着泪,举着手,一直那兰舟消失在无边无际的暮霭里。
这就是发生在近一千年前的北宋词人柳永与情人话别的场面,也就是《雨霖铃》上片所写的内容。首句 寒蝉凄切 ,点明节令 深秋, ,鸣音 凄切 ,渲染了悲凉的环境气氛,为下文伤别张本,也为全文奠定了感情基调。 对长亭晚 ,交代时间、地点, 骤雨 ,描写天气。天下雨,正好停留;时将晚,停留时间有限,他们多么希望雨不停,天不晚啊! 都门帐饮 ,可知写京都之事,言别离之情。一桌好酒好菜,怎奈二情伤别,满腹离愁,何来心思。实在是食之不香,饮而不畅,是谓 无绪 。乘船的 留恋 情人不忍别,撑船的眼看天将晚不得不割断他们的情丝而 催发 ,这种主观意愿与客观形势之矛盾,使别情达
到高潮。 执手 二句,生动细腻,描情绘意,绝妙无比。仿佛在舞台上看到的那生旦主角,两手相拥,两肩上耸,诉无语,泣无声,比千言万语,嚎啕大哭,悲之更切。表面写两人分手之情状,实际暗写了他们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柔情蜜意千千万,唯在泪花闪烁间。 念去去 两句,为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交融。烟波千里,楚天广阔,茫茫天涯,何处是归程?离愁别绪都几许?风吹浪涌融暮霭。这不仅衬写了别后怅然空虚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在政治上失意后迷茫的前程。
《雨》词下阕主要写别后的痛苦。伤情离别,自古皆然,可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这叫人怎能忍受?第二句照应首句, 清秋 寒蝉 ,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意义翻新,不入俗结。 今宵 二句为千古传诵名句。 酒醒 遥接上片 帐饮 ,可见当时虽然情 无绪 ,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晓风残月也。清秋的晓风是凉的, 前着一 字,而境界全出矣。更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拥,不可遏止。真是 离愁波涌杨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