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进贾府
美国口才教育专家戴尔·卡耐基说过:“一个人的成功,15%取决于知识和技术,85%取决于沟通——发表自己意见的能力和激发他人热忱的能力。”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人们越来越重视口才方面的知识和修养。《红楼梦》中就有一个人物极具这样的天赋,她就是被人称为“女曹操”的王熙凤。我们今天就好好琢磨琢磨王熙凤这一贾府的掌权人物。
师: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我们先来做一个回顾。(分析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此外还要把握人物与环境、人物与人物的关系。)
师:文中哪些段落是描写王熙凤的?(5、6段)
师:文段是从哪些方面写王熙凤的?(出场、外貌、语言、动作等)
①绘外貌.(打扮怎么样,读出描写的片段)(一学生读)
师:我们看到一个怎样的王熙凤?
服饰:集珍宝珠玉于一身,珠光宝气,极力铺张的描写。
师:这么多的金银珠宝集一身给人的感觉是什么呢? 生:是俗气,是张扬。
a华贵、得势
b内心世界的空虚(内心世界充实的人,需要在外表上下那么大的工夫吗?)
c突出其贪婪俗气
这样一个彩绣辉煌打扮的人,她的长相如何?漂亮吗?(漂亮,丹凤眼,柳叶眉)
容貌:“三角眼”、“吊梢眉”--------写出其刁钻狡黠,引用判词佐证:“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
引用:第105回,“锦衣军查抄宁国府,骢马使弹劾平安州”写到“贾琏始则惧罪,后蒙释放已是大幸,及想起历年来积蓄的东西并凤的体己(私房钱)不下七八万金,一朝而尽,怎得不痛”,可见凤一生的贪婪。
清代言妇女美,在娇羞媚态,服饰“不贵精而贵洁,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清·李渔)。极力铺陈王熙凤集珍珠宝玉于一身的妆饰,暗示她的贪婪与俗气,侧面反映了她内心的空虚。与其说是褒赞,勿宁说是贬斥。
苏轼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
(联系学生:不论家庭条件如何,少注重外在打扮,多注重内在修养 ,凡事都要恰到好处,女子更要自然高雅,才是大美。)
脂砚斋评曰:服饰依次按照头、颈、腰的顺序而写。(对于外貌)甲戌眉批:试问诸公:从来小说中可有写形追像至此者?
师:这是什么意思?
生:是说以前的小说描写人物没有像曹雪芹这么传神的。
师:这个评价是很高的。以前的小说描写人物经常是程式化的,如“此女有闭月羞花之姿,沉鱼落雁之貌,乃江南第一美女”等,你知道她长什么样吗?
众生:不知道。
师:因此,我们写作时也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写出人物的个性特征。
②写出场:(学生分角读课文有关王熙凤语言的段落)
分析一(出场表现)
a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先声夺人的手法)(正面语言描写)
这正如传统戏剧演出时主要人物登场前先使观众听到唱腔,然后再亮相那样,能够引起悬念。
b众人反应-------敛声屏气,恭肃严整(两词概括)(与众人对比,地位与众不同)
c黛玉纳罕-(心里怎么想的)------“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理描写)
d亲眼一见-------媳妇丫鬟围拥,打扮与众不同”(烘托)(万绿丛中一点红)
(众星捧月的出场,暗示了她炙手可热的权利)
e贾母介绍------有名的“泼皮破落户”,“凤辣子”(侧面描写)
(戏噱口吻,除了说明性格泼辣外,更说明深得贾母宠爱,也揭示了王熙凤在贾府受宠的另外一个原因,“辣”是最高权威喜欢的,用现在的话就是情商高,懂得人情世故。脂砚斋读到这里,情不自禁地喝彩道:“第一笔,阿凤三魂六魄已被作者拘走了,后文焉得不活跳纸上!”)
师:这样的出场活动可谓—— 生:(齐答)众星捧月式的上场。
师:暗示出—— 生:(齐答)她权力炙手可热,地位与众不同。
分析二:从这些出场描写中,我们看出了王熙凤的哪些性格?
(地位特殊、泼辣张扬)
分析三:这部分用了哪些手法写出来的?(正面语言描写 侧面对比烘托)
侧面烘托的笔法,我们学过的《陌上桑》,就用这种方法刻画了哪个美女啊? 众生:罗敷。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师:有个笑话说一个女孩奇丑,到了出嫁的年龄也嫁不出去,他爸爸只好叫她到庄稼地里当稻草人,果然,那些鸟都不敢来了,有几只乌鸦还把前天偷的玉米都送回来了。
③见黛玉。(王熙凤见到林黛玉了,她说了哪些话?)
我觉得王熙凤说得不好,我改一下: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
师:她用了两个很有分量的词,“真”和“才” 。将对黛玉的赞美提高到惊叹的程度,而且表达得自然、得体。(生:不好,只恭维黛玉了,没有恭维到贾母,原句是想恭维贾母的)
有道理,我再改一下:
“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完全继承了老祖宗的遗
传基因!”(恭维贾母了,好不好)(生:不好,)(师:我不服,我现在恭维贾母了,说说让我信服的理由)
明确:第一句只写了对黛玉的赞扬,有贬低周围人而抬高黛玉之意,心理学家说:千万不要在一个女孩面前夸另一个女孩漂亮,这样做很危险。在场的还有迎、探、惜三妹和邢夫人、王夫人,她们听了高兴吗?众人听了不舒服。
第二句,是在恭维黛玉和贾母,恭维贾母太露骨,众人听了也不舒服。
原文句,表面夸赞黛玉,其实恭维贾母,顺带恭维了三春及邢王二夫人,在座主要人物无不受益,无不高兴。一石三鸟(一箭四雕)。
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王熙凤的八面玲珑,只一句话,就把在场的主要人物一一拍遍,不愧阿谀逢迎的高手。(生笑)
凤是一有机会就拍老祖宗的马屁的。不过仔细想来,并不是任何场合、任何情景之下都是适宜于拍马屁的;拍得乖巧,拍得让人听了喜欢而不反感,是极不容易的事。且看第三十八回,写贾母带着一大家子人在水池上的藕香榭欣赏风景,心里高兴,就说起小时候
在枕霞阁玩儿,不小心失脚掉进了水里,几乎没淹死,救起来头上却碰破了一块,现今鬓角上还有指头顶儿大的一个窝。在这种情景之下,如果你是凤你怎么拍呢?
生:老祖宗,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师:好吗?
众生:不太好。
生:老祖宗,有窝儿这叫残缺美。(生笑)
师:对一个 80 多岁的老太太谈美是她最喜欢听的吗?
众生:不是。
师:对于老太太来说,美已经是过去时了,更何况是残缺美。(生笑)可见这个拍马的难度系数很高,非一般功力所能为也。那么王熙凤说的是什么呢?当时她说:“ 那时要活不得,如今这么大福可叫谁享呢 ? 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出些来了。
”王熙凤专从福、寿两方面发挥,贾母听了能不高兴吗?真乃红楼第一拍。
转悲为喜的一段品味,(王熙凤还有一段精彩的表演,拭泪)
“只可怜我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讲得好好的,怎么会突然转喜为悲呢?因为这个“心理学家”知道,姑妈去世不久,贾母痛失爱女,心里必定悲痛万分。她估计几句高兴的见面话之后,贾母该开始悲伤了,自己可不能只顾高兴,于是就抢在前头,转喜为悲,并且还要配以动作——用帕拭泪,以表心诚。
师:她真哭了吗?(生:没有)有眼泪吗?(生:没有)
(你说我没有哭,我不是擦眼泪了吗)(你说我有哭无泪的话,我用手帕擦的什么?)
师:是啊!在她高雅、清洁的“哭”的表象下,显现的是她的机变逢迎。若说我没哭,没看见我用帕拭泪了吗?若说我哭而无泪,没看见我用帕拭过了吗?(生会心地笑)可见,曹雪芹非常善于通过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写文章也要注重运用细节描写。
分析“三笑一哭”:入木三分地描绘了王熙凤“善于演戏 见风使舵 巧于逢迎 ”。
分析“竟忘了老祖宗”:真是一个天才的表演家!王熙凤真的忘了老祖宗了吗?(当然不是,恰恰相反,她一心都在老祖宗身上,唯老祖宗是从呢)
(忽笑忽哭,忽悲忽喜,处处逢迎讨好)
我们对王熙凤的分析越来越深刻了。
王熙凤连问三句是真的关心黛玉吗?
大家认为王熙凤的一串问题需不需要黛玉回答?
众生:不需要。
师:因此她的问话表现更多的是――
众生:走过场。两个“只管”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特殊地位,既世故圆滑又锋芒暗蕴 。
性格体现:机变逢迎,八面玲珑(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全文对王熙凤的描写结束了吗?(生:没有)
吩咐下人。对下:颐指气使
④回王夫人:
师:如果是你,面对王夫人的问话,你会怎么回答?(生:"好的")
王熙凤怎么回答的?“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天到的,我已经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
师:你认为哪几个词是关键词呢?
生:“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的“先”和“我已预备下了”的“已”。
性格体现:随机应变,精明能干
引用甲戌眉批:“余知此缎阿凤并未拿出,此借王夫人之语机变欺人处耳。若信彼果拿出预备,不独被阿凤瞒过,亦且被石头瞒过了。”(原来她没有准备,机变逢迎)这些话语进一步说明由于她的察言观,机变逢迎,已取得王夫人的欢心。(王夫人一笑,低头不语)
在处世应对中,王熙凤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辨风测向,常常是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
比如大观园起诗社,探春这里刚出口,说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王熙凤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们是想要赞助了,那么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作会社东道”。你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
冷子兴向贾雨村介绍说:“言谈又有爽利,心机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第二回)
周瑞家的向刘姥姥介绍说:“这位凤姑娘年纪虽小,行事却比世人都大呢……少说也有一万个心眼子……”(第六回)
贾珍夸她:既“杀伐决断”,又“历练老成红楼梦赏析”。(第十三回)
秦可卿称她是“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人也不能过”;(第十六回)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