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式跳高教学反思
跨越式跳高教学反思1
    一、教材分析
  跨越式跳高是小学体育教学的基本项目之一,同时也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项目,它是最接近生活中跑与跨跳的自然动作,其动作结构可分为助跑、起跳、过竿和落地四个部分,这四个部分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不能截然分开。它的具体动作就通过助跑,起跳使身体向空中腾起,并越过一定高度的横竿。
  从技术上分析,助跑与起跳是关键,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起跳的教学尤为重要。另外,过竿的姿势也重要,在各种过竿姿势中,跨越是最基本的一种。根据小学体育课程标准和三年级学生作为初学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跨越式跳高作为教学重点,有助于学生掌握助跑,起跳的技术及正确方法。增强学生的下肢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发展身体的协调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和相互合作精神。
  根据小学体育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从教材和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己平时的教学经
验设计本节课。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本节课的教学重点:起跳
  起跳时要求起跳腿迈步要快,以脚跟先着地,踝、膝、髋关节超越肩关节且充分蹬直,两臂和摆动腿积极配合起跳腿的蹬地动作迅速有力向上摆起,同时提肩、拔腰。
  2、本课的教学难点:助跑与起跳协调配合。
  学生在跳高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起跳后身体往往向前冲,而不是向上腾起,特别是初学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就在于如何将助跑与起跳协调配合。
  三、有利因素
  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普遍较高,又有较强的观察能力、模仿能力,好胜心强。因此,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将比较容易掌握,只要激发得当,学生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积极性、主动性不难调动。
  四、不利因素
  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兴趣广泛,自制力差,其心理因素处于极不稳定的阶段,这需要在教学中采用有趣性的组织教学方法、变换练习方式及要求等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
  五、教法:本节课采用示范讲解法、分组练习法
  1、利用示范讲解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能力。
  2、通过带领练习和指导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模仿的学习方法。
  3、通过要点的讲解,逐步培养学生会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学习方法。
  六、存在不足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个别人出现错误动作时,没有及时纠正,摆腿练习次数较多,负荷较大。致使个别学生出现练习不认真现象。在有竞赛的活动时,缺乏表扬机制,学生分组讨论意义不大。
  七、改进措施
  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错误动作,要及时纠正,需要及时鼓励,练习时应选择,能够控制全局的位置,制定好练习的负荷,尽量适合学生的接受能力。有比赛活动要有表扬和奖励,并达到适时适度。学生分组讨论问题,要在一定的范围内讨论,切实能够起到应有的作用。
  跨越式跳高教学反思2
    一、遵循教育规律,感受实实在在。
  在课的准备部分设计了队列队形练习和图形跑及“沿线追拍”的游戏。队列队形的练习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课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口令同时,袁老师跑动到队列的各个方位,观察学生的行为情况,及时对学生的情况进行简单的小结,提高学生对学习的要求。在图形跑的游戏中,老师身先士卒,在队伍最前面带领学生一起,每个学生都积极配合,效果非常的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达到了热身的目的。基本部分共分成三步。一是过高低竿,二是过平行竿,三是过高度不等的平行竿。这样设置使教学循序渐进,
让学生在快乐有趣中学习跨越式跳高,使全部学生掌握跨越式跳高动作,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用问题引导课堂走向。
  在袁老师的课堂中,我们不难看到,老师总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老师在授课中及时指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怎样跳身体才避免碰到横杆;跨越式跳高的动作关键,如何才能跳得又高又好……学生通过动体——动脑——实践——体验,主动探究,在锻炼身体的同时,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更主动,更积极,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思维更活跃。学生玩的高兴,学得开心,不知不觉的掌握了跨越式跳高的动作。
>跳橡皮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