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征战沙场的诗句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也是一位爱国将领,他的词作中有很多描写征战沙场的诗句,以下是其中一些:
1.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意思:醉梦里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恍惚间又回到了当年,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把烤好的牛肉分给部下享用,让乐器奏起雄壮的军乐鼓舞士气。这是秋天在战场上阅兵。战马像的卢马一样跑得飞快,弓箭像惊雷一样震耳离弦。我一心想替君主完成收复国家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可怜已成了白发人!
    - 出处:这首词当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 年)左右,此时辛弃疾罢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陈同甫(陈亮)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辛、陈
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别后辛、陈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词就是辛弃疾失意闲居信州之时写给他的好友陈亮的。
2.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意思:历经千古的江山,再也难到像孙权那样的英雄。当年的舞榭歌台还在,英雄人物却随着岁月的流逝早已不复存在。斜阳照着长满草树的普通小巷,人们说那是当年刘裕曾经住过的地方。回想当年,刘裕手执长,身骑战马,统领雄兵,英勇无敌,气吞万里,威猛如虎。元嘉帝兴兵北伐,想建立不朽战功封狼居胥,却由于草率从事,结果只落得自己仓皇逃命。四十三年过去了,如今瞭望长江北岸,还记得扬州战火连天的情景。怎么能回首啊,当年拓跋焘的行宫外竟有百姓在那里祭祀,乌鸦啄食祭品,人们过着社日,只把他当作一位神祇来供奉,而不知道这里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还有谁会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 出处:这首词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 年),辛弃疾当时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做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一次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词中佳作。
3. 《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觮,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 意思:我年轻的时候带着一万多的士兵、精锐的骑兵们渡过长江时。金人的士兵晚上在准备着箭袋,而我们汉人的军队一大早向敌人射去名叫金仆姑的箭。追忆着往事,感叹
鹧鸪天辛弃疾如今的自己,春风也不能把我的白胡子染成黑了。我看都把那长达几万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 出处:这首词当作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当时辛弃疾在江西上饶闲居。辛在少年时便立下了恢复中原的壮志,他二十一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但他的主张并未得到南宋统治者的采纳,因此长期落职闲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