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杆拍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辛弃疾词作特点和人物特。
能力目标:掌握本文的写作特并学会鉴赏。
情感目标:正确认识辛弃疾,明白“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比手法的使用,辛弃疾的词作特点。
难点:理解辛弃疾成为一代爱国词人的原因。
鹧鸪天辛弃疾【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簶,汉箭朝飞金仆姑。
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辛弃疾这首短短55个字的《鹧鸪天》,却概括了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一生。
二、设疑激探,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梁衡(1946—),山西霍州人。当代作家、学者。
有《晋祠》《夏感》《觅渡、觅渡、渡何处?》《跨越百年的美丽》《把栏杆拍遍》等多篇散文入选中等学校课本。
2.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齐名,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其词题材广泛,善于熔铸典故,以文为词;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形成了独具一格的 “稼轩体”,是最杰出的南宋词人。有《稼轩长短句》传世。
3.解题
“栏杆拍遍”往往表示借拍打栏杆来发泄心中说不出来的抑郁苦闷之气。
“把栏杆拍遍”出自《水龙吟》,既体现了辛弃疾词作刀剑刻、血泪抹的特,也体现了辛弃疾既是沙场英雄,又是报国无门满含愤懑的爱国词人。
4.字词积累
蹂躏lìn    肘腋zhǒu  yè  麾下huī    的卢dí   
媲美pì    金瓯ōu  挑灯tiǎo    遒劲qiú jìng 
整饬chì    杖屦jù  行伍    笔走龙蛇    马革裹尸  掉书袋      五内俱焚    浅尝辄止    振聋发聩
三、合作探究,师生展评
1.理清思路
明确:全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对辛弃疾一生总的评价:行伍出身,以武起事,以文为业。
第二部分(2-16):用辛弃疾的8首词串起他的一生,揭示了他作为一名南宋臣民的炽热的爱国之情和因爱而失意的苦闷,并以此诠释了作者心目中的辛词的特点。
第三部分(17):阐明辛弃疾由不想做词人而最终却不得不走向词人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历史的逼迫、环境的使然。
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是武人,武人本是政人。
2.辛弃疾是怎样的武人?文中选用了哪些事例?
选取事例:“单人独骑追杀偷印之贼”、“跃马横刀突入敌营生擒叛将”;
血气方刚、骁勇善战,为了光复大业,决心以身许国,血洒大漠,马革裹尸。
3.辛弃疾是怎样的政人(辛弃疾南归之后为什么不被朝廷喜欢)?
①他太爱国家、爱百姓、爱朝廷了。
②被任用的20多年间有37次频繁调动。
③每当他得到一次效力的机会,就特别认真、特别执着地去工作,简直是个工作狂。
④他爱提意见,40年间不停地上书,不停地唠叨,不停地要痛杀贼寇,收复失地。
他太爱国家,只要有机会就真抓实干,时刻准备冲上前线,让主和苟安的朝廷心烦,惹来诽谤,皇帝对他也就时用时弃了。
3.武人出身、一心报国的政治家,为什么成为一名词人?
①他并不想当词人,但武途政路不通,历史歪打正着地把他逼向了词人之道。
②作为武人,他不能血洒大漠,马革裹尸。作为政人,却被闲置一旁,招谤被弃,报国无门,壮志难酬。
因此,他只能是把栏杆拍遍,把满腔悲愤倾泻笔调,成为词人。
4.辛弃疾词作的唯一性表现在哪里?
①“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
辛词VS杜甫、卢纶
②“不是用墨来写,而是蘸着血和泪涂抹而成的。”
辛词VS柳永
③“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
辛词VS陶渊明、白居易、苏轼
四、巩固提高,布置作业
1.整理背诵文中出现的辛弃疾的词作。
2.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五、课程思政
一个初心不改的英雄,在他的众多词里一遍遍地呐喊,一次次地表白。我们读罢似乎可以看到他在夕阳中痛拍栏杆、望眼欲穿的身影。他虽然没能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但最终在词的世界里留下了丰硕的成果。他虽未能在战场上实现宏图伟略,但却在文学史上留下一座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