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辛弃疾词中的用典艺术
作者:***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3期
        摘 ;要:辛弃疾是宋代善于用典的伟大词人,与苏轼成为“苏辛”,很好的发扬了苏轼豪放的风格,稼轩词的用典艺术,是建立在博学、饱览书的基礎上,对于古人的故事用为自己所用。辛弃疾能用典的特点不是“为了用典而用”的俗套,而是为了深深包蕴自己的感情。这些都深深地影响着后世。本文以稼轩词中出现的众多的用典作为切入点,通过对用典人物以及故事内涵的分析,通过对其中用典故事的选取的研究,由此看出,辛弃疾创造性地丰富了词的创作,也更深刻地传达出词人胸中伟大的爱国情怀的可贵情感。[1]
        关键词:辛弃疾;词;典故;用典艺术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3-0-01
        一、用典艺术以及稼轩词的用典的特
        (一)用典的内涵
鹧鸪天辛弃疾
        用典也就是指运用历史的典论故事,是指在创作诗词中词人运用历史人物以及故事或者经史子集等运用到自己创作中为自己所用的总称,按照用典的不同分为经史子集典故和历史人物轮滑,按照用法的不同则分为正用典、反向用典、典议混用等,不仅被应用到词的创作当中,也被诗词文广泛运用到,在诗词创作中中比较常见的是历史故事以及经史子集都有很多的运用之处。
        (二)辛弃疾用典是为了表达自己内心爱国情怀。
        辛弃疾从小便博学、爱学、广泛读书,少年时期还一直胸怀大志,曾登楼“欲说还休”,他“一心想要建功立业的伟大”的爱国情怀始终在词中体现。辛弃疾能坚守正义、丹胆赤骨的人,那面相自然是十分正直、叱咤风云的形象,他希望朝廷能像京口的孙权英雄皇帝一样,能够过来他。[1]他既没有在官场生活中泯灭自我,也没有在南宋昏聩的时局贤就倒向了投降派。他秉持着自己的本性,在辛弃疾看来,放弃复国是不应该不明智的,而“
偏安一隅”的皇帝实在是让他感到无力。如稼轩的词中有个写《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历史的皇帝这样的英雄人物被他用的没有一点雕琢痕迹,他其实这样写是想宋室的皇帝也能选择复国,像古代那样才略建树、英雄遗风的皇帝那样带兵驰骋疆场的刘裕等的仰慕之情。唯有如此,宋朝才可得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