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阅读答案
    【阅读理解题目】:
    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
    陈与义
    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
    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
    天翻地覆伤春,齿豁头童祝圣时。
    白竹篱前湖海阔,茫茫身世两堪悲。
    注释:[1]本诗作于建炎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在风雨飘摇之际,作者避乱于岳州。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起句平缓,叙述了写诗的地点、时间以及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次句“恨醉迟”则是以饮酒难醉言内心愁绪之深。
    B.颔联紧承首联,写燕子不耐阴雨,而海棠却能傲立春寒中,经雨不谢。这里的“燕子”“海棠”既是眼前之景,又别有寓意。
    C.“天翻地覆伤春”一句,写巴陵气候变化无常,虽已是春日却犹有冬日之寒,诗人因而不免生出天翻地覆之感,为眼前凄迷的春景而感伤。
    D.尾联二句为全诗作结。“白竹篱”是眼前所见实景,“湖海阔”则既指眼前景物,也指由此眼前之景所联想到的广阔世界。
    16.本诗颔联“燕子不禁连夜雨,海棠犹待老夫诗”运用了对比手法。下列诗句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苏轼《海棠》)
    B.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C.开遍杏花人不到,满庭春雨绿如烟。(王雱《绝句》)
    D.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李彭《春日怀秦髯》)
    17.《简斋诗笺又叙》中评说陈与义诗“其忧国爱民之意,又与少陵无间”。请以本诗和杜甫的《春望》,比较分析。(6分)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陈与义的《雨中对酒庭下海棠经雨不谢》写道“巴陵二月客添衣,草草杯觞恨醉迟”,诗人以酒寄情。“酒”是古诗文中的常见意象,诗人们往往借饮酒抒心中复杂思绪,如范仲淹《
苏幕遮》中“①,②”;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③,④”。诗人们也常以诗酒唱和,抒雅士情怀,如《兰亭集序》中“⑤,⑥”。
    【参考答案】:
    15.C
    16.B
    17.(6分)
    两位诗人在诗中都表达了深沉而强烈的忧国爱民之情。陈诗先叙事,写自己流寓他乡之愁;接下来描摹凄迷春景,寓情于景,抒国破家亡之悲,感慨悲壮。杜诗前四句写城池残破,诗人痛感国破家亡的苦恨,因此见花而伤心,闻鸟鸣而怨愤;后四句伤痛于离乱,念家悲己,更增一层悲哀。全诗情景交融,忧国伤时悲己之情由弱而强,沉郁悲凉。
    18.(6分)
    ①酒入愁肠②化作相思泪③人生如梦④一尊还酹江月
    ⑤一觞一咏⑥亦足以畅叙幽情
辛弃疾《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鹧鸪天▪寻菊花无有,戏作
    辛弃疾
    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
    [注]此人渴望能够收复中原,展露才干,却遭奸臣谗害,被贬如今的江西上饶铅山云烟畔。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惟有酒偏香”两句,词人把官场比作“臭腐场”,拿“酒偏香”与
之对比,表达了对腐败官场的厌恶之情。
    B.“掩鼻”就是捂住鼻子,一个“掩”字充分地展示了词人自己品格的高洁和对丑恶的厌恶;酒之所以“偏香”,是因为酒能解忧。
    C.“自从来住云烟畔,直到而今歌舞忙”是说自己隐退田园后,不再过问世事,以歌舞自娱,寄寓了词人对现实失望后的解脱心情。
    D.“呼老伴,共秋光。黄花何处避重阳?”写词人与朋友共赏秋,菊花却未开放,词人借此暗喻人间已很难遇见品如菊花的君子。
    E.词题是“寻菊花”,却没有写“寻”,上阕写人间臭腐,下阕写菊点到而已,写法不合常规,在于词人意不在菊,而是借题发挥。
    2.“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西风一夜霜”是如何抒发感情的?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鹧鸪天辛弃疾
    1、C、D(C词人隐退田园后以诗酒自娱,并没有不问世事,从词人对官场的讽刺来看,词人还是很关心时事的,所以,也就不存在“解脱”一说;D“暗喻人间已很难遇见品如菊花的君子”错误,词人赞美了菊花,没有说“品如菊花的君子”少)
    2、这一句通过联想,(2分)写菊花的开放还要等到秋风严霜后,(2分)含蓄地赞美了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2分)
    简析
    上片叙写人间是“臭腐场”,词人欲远务之;下片“寻菊花”,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重阳”,即农历九月初九,古人常在这天登高赏菊。结尾两句:“要知烂熳开时节,直待秋风一夜霜。”是说菊花的开放,还得等待刮一阵秋风,落一夜严霜。这只是字面意思,实际是赞美菊花不趋炎附势而傲霜凌寒的品格。赞美菊花的这一品格,也是表明作者的品格。
    通观全篇,这首词虽写法不合常规,但作者本意不在按题作文,而在借题发挥,表现他
愤世的情怀和如菊的品格。
张先《浣溪沙·楼倚春江百尺高》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浣溪沙
    张先
    楼倚春江百尺高,烟中还未见归桡,几时期信似江潮?
    花片片飞风弄蝶,柳阴阴下水平桥,日长才过又今宵。
    注
    弄:戏弄,这里指相戏。
    阴阴:形容柳阴幽暗的样子。
    1.这首词的上片塑造的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
    2.这首词的下片表现了词中主人公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
    【参考答案】:
    1.这是一个思念丈夫并埋怨其未归但心中仍充满期待的女子形象。(2分)她独倚“百尺”高楼,遥望江面而不见期待中的丈夫“归桡”,禁不住埋怨丈夫没有如约归家。(2分)但又希望丈夫能如潮信有期一般,主人公心中幽怨又充满期待。(1分)
    2.下片写了从楼上望下来所见到的暮春景象,虽是眼前景,却抒发了内心的离别相思之苦,因为所见景物的亲昵与惬意,再加上时光难挨,更增添她内心的哀怨。(2分)下片前两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花片片”在风中飞舞,像蝴蝶相戏似的,“柳阴阴”柔丝拂水,雨后新波与桥面相平,用落花和柳丝暗示春的流逝。(2分)尾句直接抒情。漫长的白昼好不容易才挨过去,却又迎来了寂寞难耐的夜晚,足见女主人公的离别相思之苦之深。(2分)
    简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抒写古代都市生活中的男女之情。此词上片叙事言情,描述了丈夫出
门在外,妻子在家期待远人归来时望眼欲穿的复杂感情;下片借景抒情,以景物衬托女主人公度日如年的痛苦心情。全词语言工巧,情感表现得细腻而又生动,含蓄而又深沉。
苏轼《鹧鸪天·林断山明竹隐墙》阅读答案及赏析
    【阅读理解题目】: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①1080年,苏轼谪居黄州时写下了这首词。②浮生,语出《庄子•刻意》“其生若浮,其死若休”一句,意为人生在世,虚浮不定,指短暂虚幻的人生。
    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④杖藜: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1.联系全词,“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这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景象?(5分)
    【参考答案】: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烦乱衰落的景象。远处树林高山,近处竹丛院墙,脚下小池衰草,耳畔蝉声四起。这两句由远到近,由视觉到听觉,极有层次地描绘出词人所处的环境,流露出词人谪居黄州时落寞烦乱的心绪。
    2.简析“又”字在全词中的含义和作用。(6分)
    【参考答案】:“又”字表现了词人得过且过、日复一日地消磨岁月的无可奈何的心绪。“又
”用于“浮生一日”前,加深了词人的感慨,深化了词的主题。“又”“一日凉”表现出词人的落寞失意,与前句“殷勤昨夜三更雨”形成对比,造成反差,“又”更加突出了词人失意无聊的心情。
    3.上片描写景物运用了哪些技巧?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答: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听觉、视觉和嗅觉相结合(一点2分,必须结合诗句分析)
    4.有人说,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说说从中可以读出词人怎样的感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