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鹧鸪天格律声韵研究
张隽
【摘 要】对辛弃疾全部63首《鹧鸪天》词作①的定量分析,大致可以得出《鹧鸪天》一调变体极少而稼轩守律又极严,但辛稼轩仍在所剩不多的创作空间中因声制宜,充分利用词调体式来抒发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在声韵上,稼轩的《鹧鸪天》用平声韵,所压韵字的韵部较为集中,整体呈现出低昂平和之感,然稼轩用韵时不及其在格律方面严谨.
【期刊名称】《武夷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6(035)010
【总页数】4页(P39-42)
【关键词】辛弃疾;《鹧鸪天》;格律;声韵
【作 者】张隽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 人文学院中文系, 福建 厦门 361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I207.23
《鹧鸪天》又名《思佳客》《半死桐》《思越人》《醉梅花》等,双调五十五字小令,《全宋词》中共收657首,总量居于第三位,仅次于《浣溪沙》及《水调歌头》。辛弃疾为南宋一代著名词人,其词作成果丰硕,计有620余首传世,而单《鹧鸪天》一调就填有63首,占十分之一强,实有必要对其进行专门的探讨。故本文欲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以格律声韵为研究对象,以期对稼轩《鹧鸪天》有进一步清晰的认识。
《钦定词谱》载《鹧鸪天》“双调五十五字,前段四句三平韵,后段五句三平韵”,以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为凡例,并言“宋人填此调者,字句韵悉同”[1],查考万树《词律》及舒梦兰《白香词谱》此调所列体式亦仅有唯一正格,无其它变体。笔者将辛弃疾63首《鹧鸪天》集于一处,标其平仄格律及声韵,如《钦定词谱》所言,全部词作字数皆相同,平仄有互异者,记为可平可仄,再参校三部词谱所示范例,则辛弃疾《鹧鸪天》词律为:
按此格律,稼轩63首《鹧鸪天》有59首完全合律,只有4首中各有1字不合律,摘录如下:
1、《鹧鸪天·黄沙道中即事》:乱鸦毕竟无才思。此为下片第四句,“思”字平声,按律应用仄声。
2、《鹧鸪天·三山道中》:天生予懒奈予何。此为下片第三句,“予”字仄声,按律应用平声。
3、《鹧鸪天》(欲上高楼):归休去,去归休。此为下片首句,第一个“休”字处按律应用仄声。
4、《鹧鸪天》(晚岁躬耕):只鸡斗酒聚比邻。此为上片第二句,“比”字仄声,按律应用平声。
然稼轩填《鹧鸪天》实有变体,并非完全如上述词谱所言只有唯一一式,即:
此变体与正格唯一相异之处在于上阕第三句尾字,“浪”与“凉”、“廊”、“香”等同属词韵第二部下的七阳部,故此体是前段四句三平韵一仄韵,后段五句三平韵,相较正格多压了一个仄韵。虽此种变体在稼轩《鹧鸪天》中仅有一例,且变动极小,但据《宋词格律研究》一文,作者胡玉借用计算机编程及数据库技术,对《全宋词》中《鹧鸪天》一调做穷尽式的
查考,得出“该调(《鹧鸪天》)还有两个变体,分别是在正体的上片增加或减少一韵”,即上片首句不入韵或上片第三句加韵,“其中9句5韵的变体共有词作6首,9句7韵的变体共有词作11首,分别占总数的0.9%和1.6%”[2]。足以说明稼轩填《鹧鸪天》调并非都是整齐划一,没有丝毫变化的。
《白香词谱》言“(《鹧鸪天》)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唯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通体平仄,除后阕首、次两句有一定,及前阕首尾,后阕末句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与七绝相通”。[3]之所以特意强调然前阕首尾,后阕末句第三字不能移易,乃是因为这三句格律为若按“一三五不论”法,第三字用仄声,则会犯了孤平的忌讳。而通观稼轩《鹧鸪天》,除了满足《白香词谱》所说的这些特征外,其上阕三、四句及下阕一、二句绝大多数采用了对仗的手法,据笔者统计,稼轩《鹧鸪天》上阕三、四句有对仗的词作数量为54首,占比85.7%;下阕一、二句有对仗的词作数量为55首,占比87.3%;四句皆用对仗的词作数量也达到50首,占比79.4%。如若把上阕三、四句看成一联,下阕一、二句看成一联,其实是一首颔联、颈联对仗的仄起式七律,因此与其说稼轩填《鹧鸪天》是由两首七绝合并而成,不妨说稼轩实际上是按照七律的标准来填《鹧鸪天》。
再看出律的四首:
句里春风正剪裁,溪山一片画图开。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回。
松共竹,翠成堆。要擎残雪斗疏梅。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
抛却山中诗酒窠,却来官府听笙歌。闲愁做弄天来大,白发栽埋日许多。
新剑戟,旧风波。天生予懒奈予何。此身已觉浑无事,却教儿童莫恁么。
欲上高楼去避愁,愁还随我上高楼。经行几处江山改,多少亲朋尽白头。
归休去,去归休。不成人总要封候?浮云出处元无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岁晚躬耕不怨贫,只鸡斗酒聚比邻。都无晋宋之间事,自是羲皇以上人。
千载后,百遍存。更无一字不清真。若教王谢诸郎在,未抵柴桑陌上尘。
第一首词作情感基调相较轻松愉悦,“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句看似谴责,实际上更接近于口吻亲昵的调笑,所以用“思”字结句,“平声平道莫低昂”,平声语气在四声中最为平缓,表达的正是这种感情。第二首词作嘲讽忿怼的情感相当明显,可以轻易看出稼轩
在填制这首词时内心之动荡激越,“天生予懒奈予何”句四个仄声连用,极好地表现出了稼轩的不平之鸣。第三首词作主要表达的是悲怆无奈之情,开篇极言愁绪,后二句写时光流逝,变化无常,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归休去,去归休”句,归休意为归隐,同字倒装易用,说明稼轩的隐退之意是相当坚定决绝的。第四首表达的是归隐后的闲适农家生活与怡然自得的心境,“只鸡斗酒聚比邻”句四个仄声相叠,“比”为上声,“上声高呼猛烈强”,在乡村田园生活中的欢愉之情溢于言表。
综上,从格律方面看稼轩的《鹧鸪天》调,我们大致能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鹧鸪天》此调变体极为稀少,即使存在一二种变体,具体的词作数量也不多见,不似其它词调,少则三四种变体,多则十数种变体,有时连确定正格都极为困难。盖因其体式为七言律诗的变易,有平仄定式的字眼处本就非常之多,加之限用平声韵,且上阕后二句与下阕首二句常常用对仗的手法,句式不易改动,留给词人自由发挥的空间所剩不多。
二是稼轩虽被奉为一代豪放派的词宗,词风纵横捭阖,句法疏宕不羁,实则守律极严,63首《鹧鸪天》词作仅有4句各一字不合律,且大多数词作没有选择相对简单的“两首七绝叠加”式的创作方法,而是用一首完整的仄起式七律进行填制,对仗工整精切,真可谓是“戴着
脚铐跳舞”。
三是稼轩格律虽严,但也不是一味死守格律,而是因声制宜,声情相谐。《白香词谱》有言“(《鹧鸪天》)应仄起,不得用平起”[3],但据笔记统计,稼轩63首《鹧鸪天》中有13首是用平起,占总数20.6%。另稼轩能在词调定式之外另创一体,别出心裁,且出律四字处皆极好地表现出创作时的真情实感,声与情相得益彰,如若死守格律,反倒不美。
洛地先生在其词学专著《词体构成》中有云“诗词曲,韵文也,韵是韵文的基点”,又言“凡韵文,必由句组成韵断,韵断组成篇章;韵断是句与篇章之间自然形成、不可或缺的结构环节”。[4]韵在词体中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当然,韵除了在文体结构中发挥作用之外,其自身的音与词作传达的情感也有着紧密的联系,戈载《词林正韵》言:“词之谐不谐,恃乎韵之合不合。韵各有其类,亦各有其音,用之不紊,始能融入本调,收足本音耳。”[5]
由第一小节可知,稼轩63首《鹧鸪天》词作有62首为9句6韵式,1首9句7韵式,共计379个韵字。笔者以《词林正韵》为参照,标明这379个韵字所属韵部及韵目,其数频如表1所示:
从中可以看出稼轩填《鹧鸪天》调的用韵及声情大致有三点特征:
首先,平声韵字的数量占据了绝对优势,仅有《鹧鸪天》(白苎新袍入嫩凉)一首中上阕第三句末字“浪”,虽属七阳目,却是仄声。加之该词调是隔句押韵,龙榆生在《词曲概论》中指出:“韵位的疏密,与所表达的情感起伏变化、轻重缓急,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大抵隔句押韵,韵位排得均匀的,他所表达的情感都比较舒缓,宜于雍容愉乐场面的描写;句句押韵或不断转韵的,他所表达的情感,比较急促,宜于紧张迫切场面的描写。”[6]所以稼轩的《鹧鸪天》整体呈现出一种平和畅达之感,也从另一方面印证了稼轩遵守格律的谨严。
其次,从韵部方面看,稼轩的《鹧鸪天》词作用韵遍及前十三部,尤以第三部、第五部、第九部、第十部、第十二部为多。其中第五部、第九部、第十部、第十二部所属韵字的数量实际上并不多,造成这种字数少的韵部出现频率反而高的主要原因是稼轩填《鹧鸪天》喜欢压同韵,往往几首词作都压相同的韵字,且次序不变。例如《鹧鸪天》(千丈阴崖百丈溪)与《鹧鸪天》(莫上扁舟访剡溪)用韵相同,都压“溪、宜、奇、时、垂、诗”这六个字;《鹧鸪天》(点尽苍苔欲空)、《鹧鸪天》(病绕梅花酒不空)及《鹧鸪天》(桃李漫山过眼空)这三首都通压“空、翁、中、容、松、风”这六字。押韵相同或相近的情况在稼轩63首《鹧鸪天》中多达九处。说明稼轩在填制《鹧鸪天》时心境情思状况较为雷同。
王易先生在《词曲史》中提出“韵与文情关系至切”[7]的观点,依照他的分析,第三部韵声情缜密、第五部声情开展、第九部声情端庄、第十部声情放纵、第十二部声情盘旋。结合词作具体内容来看,稼轩这63首《鹧鸪天》大部分为酬和赠别或是纪行随感,主要是抒发离愁别绪及郁郁不得志之感,亦不乏风格明快跳脱之作,整体基调不似稼轩其它长调中“金戈铁马”林立,豪壮之气弥漫。可以说这几个韵部的声情特征很好地满足了思想内容表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