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些:语气词。 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青旗,酒家招牌。沽,卖。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表达。(5分)
  答: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黄昏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6分)
  答:运用了对照(或比照)的写作手法。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题为“代人赋”,实那么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3.词的上阕“破”和”鸣”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4分)
  答:“破”写桑叶逐渐萌发、膨胀,不仅有动态,而且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速度和力量。(2分)“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快乐、得意的神态。(2分)
  4.此词为辛弃疾罢官闲居期间所作,你认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答:词中用景物点染出生机勃勃的早春农村风光,组成的是一幅富有生命力的画面,(1分)透露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留恋和欣赏。(1分)同时作者将“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花”比照,用“愁眉不展”的桃李衬托乡野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1分)表现作者对不屈精神和顽强生命力的崇敬与追求。(1分)
  1)这首词的内容与《西江月明有别枝惊鹊》相同,都是描写 。(2分)
鹧鸪天辛弃疾
  (2)词的上片在描写春天的景象里,有哪几个词用得非常传神?(2分)
  (3)“春在溪头荠菜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1)农村(田园、乡村)风光
  (2)破、鸣、点。(答对一个给1分)
  (3)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之情。(其它相同意思的答案,均给分)
  1.前人评该词“工于发端”,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4分)
  2.“相思重上小红楼”一句,妙在一个“重”字,请作简要赏析。(4分)
  1.“晚日寒鸦”与“柳塘新绿”,是送走行人之后相继入目的两种景象。(1分)前者就离别说,故“日”而曰“晚”,“鸦”而曰“寒”,引起的内心感受是“一片愁”。(1分)后者就相聚的回忆与展望说,故春景宛然,春意盎然,引起的内心感受是无限“温柔”。(1分)开头两句展现的两种景象、两种感受、两种感情所表达的复杂的心理活动,使抒情主人公神态毕现。(1分)
  2. 女主人公送走意中人之后,一次又一次地爬上小楼遥望。(1分)开始是望得见的,后来就只见“晚日、寒鸦”,望不见人影了。由于十分相思的缘故,望不见人影,还要望,因而“重上小红楼”。(1分)结句“频倚栏干不自由”中的“频”字,正与“重”字照应。明知行人已走到远山的那一边,凝望已属徒然;然而还是身不由己地“重上红楼”、“频倚栏干”,其离恨之深、相思之切,就不言而喻了。(2分)
  【翻译】
  鹧鸪天·代人赋
  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
  东面邻居家的蚕宝宝,已经有一些钻出蛹茧。
  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
  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枝桠间归栖暮鸦点点。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
  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来。
  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
  最明媚的春,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