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的艺术美分析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读者对象的,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使用最富于感情、最凝练、有韵律、分行的语言来表情达意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的诗。
儿童诗是诗歌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都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我国著名的儿童诗人金波写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儿童诗是这个国度里的一朵奇葩。诗是天籁的声音,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美好的礼物之一。”①他还曾在一篇短文中形容儿童诗“像一条宁静的小溪,滋润着小读者的心灵”。是的,对于儿童来说,生理的成长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样重要的还有他们的心理和精神的健康成长。学会诗意地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就会发现在我们赖以生活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存在着许多美好的东西,心会变得柔和起来,变得敏于感受幸福与苦难,因而更有正义感,更富同情心——这就是丰富的心灵世界,诗歌就是可以引领我们走向这个世界的一门艺术形式。
儿童诗与诗歌一样,同样是最活泼、最具有亲和力的文学样式。它与各种文学艺术形式互相渗透、互相影响,形成了文艺史上带有规律性的现象。古希腊抒情诗人西蒙尼德说:“诗为有声之画,画为无
金波的诗
声之诗。”我国的张浮休也说:“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都指出了诗与画的密切关系。而诗歌和音乐的关系就更密切了,诗歌和音乐就像一对孪生的妹,从诞生之日起就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了。西方文艺理论认为诗歌和音乐都属于声音艺术。音乐是借助声音构成的,诗歌也要借助声音来吟诵或歌唱,而声音的延续即是时间的流动。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每一篇都是可以合乐歌唱的;《墨子·公益篇》里“弦诗三百,歌诗三百”的话也可以为证。
儿童诗作为诗歌国度里的一朵奇葩,不仅具有绘画美、音乐美,从诗中还可以体会到想象美、形象美、语言美。这一切都与儿童所具有的丰富的想象力、思维的形象性的心理特点相吻合,因而儿童更容易亲近诗歌。儿童欣赏诗歌的方式是,首先从听觉上亲近它的声音美,之后随着理解的深入而接受它的艺术美,即音乐美、绘画美、想象美、形象美和语言美。
一、儿童诗的绘画美
画家用颜、线条表现形体,诗人则用语言绘形绘。诗中有悠远的时间,辽阔的空间;有静景的描绘,动画的勾勒;有彩的点染,线条的流动。那诗中的画面和意象,就构成了意境。而这“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绘画美,就是通过意境传达出来的。何谓意境?“意境是诗歌的重要美学特征。‘意’,就是情意,就是诗人在他所创造的画面中要表达的主观思想感情。‘境’就是诗人所创造的、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具体生活画面。所谓‘意境’,可以说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物象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幅情景交融、
形神兼备的有立体感的艺术画面。”②
鲁兵的儿童诗《春天》,就表现出了动感十足的绘画美:“春雷给柳树说话了/说着,说着/小柳树呀,醒了/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洗着,洗着/小柳枝哟,软了/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梳着,梳着/小树梢啊,绿了/春燕给柳树捉迷藏了/藏着,藏着/小柳絮儿,飞了/春天陪着柳树旅行去了/走着,走着/泥土里的种子,动了……”
都江堰门票多少钱
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手法,将春雷、春雨、春风、春燕、春天人格化,春雷给柳树说话了,春雨给柳树洗澡了,春风给柳树梳头了,春燕跟柳树捉迷藏了,春天陪柳树旅行去了。“说”“洗”“梳”“藏”“走”等一系列动词用得生动贴切。诗中表现柳树在春天的变化,描绘出一幅幅富有动感的画面,展示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真切景象,给人一种流动的美感。正是这种富有动感的画面,将诗歌的美感得以延伸。
叶倾城金波的儿童诗《天绿》,展开了作者对无边春的描绘:“远方有山/山,穿上了绿衣/山中有树/树,滴着绿/小树的嫩枝里/流着绿的小溪;/那一池水波/染绿了鸭的羽翼/草叶上闪着露水/像翡翠一样绿/清晨的鸟儿唱着/唱的是绿的歌曲。”
诗人把对于春光向往的感情,投入到对绿的描写之中。因为诗人对春光无限的眷恋,所以对“绿”的描写美丽动人。在诗人看来,那令人赏心悦目的春,始终隐藏在无边的绿世界里。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儿童诗是应该刻意创造意境的,并且应该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的。人们常说“情景
交融”,只有把儿童真实的感受通过形象含蓄地表现出来,而不是抽象地呼喊,这样的儿童诗才会感动儿童。
二、儿童诗的音乐美第一季度>银杏叶极度滋养膏
学校用英语怎么说诗和音乐这一对孪生妹,她们以特有的声情韵律感染着万千读者,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原始诗歌是原始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为协调劳动节奏和激发劳动热情的歌唱。因此,它合乎乐曲的韵律、节奏,讲究韵脚的合辙、平仄的搭配,以及字数、句数的整齐。因此,凡是诗歌,即便不唱,诵读起来也朗朗上口,铿锵有声,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让人感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当代诗人郭小川说:“诗是最有音乐性的艺术。”可见,音乐美是诗美的一个重要因素。儿童诗的音乐性主要就表现在押韵和节奏上。通过韵脚的变化、句式的错落有致,既兼顾了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同时又可以使诗歌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形成全诗回环整齐的美感。年龄越小的儿童,阅读儿童诗的韵脚则应越整齐。
王宜振的儿童诗《小贝壳》:“海边小贝壳/请你告诉我——/‘你的年纪不算大/为啥皱纹多又多’/贝壳笑呵呵/悄悄对我说——/‘那是条条录音带/录下大海一支歌。’”
这首小诗像不像大海录下的一支歌?五言与七言长短交错,坡梭辙、eo韵,犹如乐曲中反复出现的一个主音,将整首乐曲贯穿起来。那童心与贝壳的对话,那童稚与大海的交融,不就是一首充满了海之韵的歌吗!
韩枫的儿童诗《轻轻》:“轻轻的云朵/轻轻的风/轻轻的柳条/轻
轻地动/轻轻的小船/轻轻地划/轻轻的桨声响不停/我轻轻地唱支划船歌/“轻轻是我/我是轻轻。”
这首甜美的小诗中描写的一切都是轻轻的:云朵、风、柳条、小船等景象都是轻轻的,划船是轻轻的,桨声是轻轻的,连同我唱的划船歌也是轻轻的。小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轻快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叠声词“轻轻”的反复运用,形成了小诗独具一格的音乐美,给人以轻柔如梦的美感,把孩子们引入了美妙绝伦的意境之中。三、儿童诗的想象美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想象是孩子的天性,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因此,儿童诗必须以符合儿童心理的丰富想象创造优美的意境,抒发儿童的童真童趣,让儿童在奇妙多姿的世界里,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题旨。这就要求儿童诗要在想象的世界中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如邵燕祥的儿童诗《小童话》:“在云彩的南面/那遥远的地方/有一树叶说:我们想/像花一样开放/有一花朵说:我们想/像鸟一样飞翔/有一孔雀说:我们想/像树一样成长。……”诗歌
起语就把小读者从现实引发到想象中的“遥远的地方”,并在想象中完成“叶子花”“小蝴蝶”“孔雀杉”这些美丽形象的再创造,展开丰富的遐思。然而诗人的用意也不仅在于此,而是继续和孩子一同展开想象的翅膀,由物及人感悟出诗意之所在。“遥远的地方”是“傣家的村寨”,“那花朵,蝴蝶和孔雀杉/都变成小姑娘”,从想象的世界再回到现实,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