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材解读】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为名家名篇,历来被选入语文教材,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现今多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也大多项选择入。是什么使得这篇散文具有如此的永恒的艺术魅力呢?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它表达了永恒的人性──对欢乐的新鲜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另一方面它又永远是感性的、新鲜的,就像那陈年的酒,愈藏愈醇,愈久愈香。
从写作心理学角度看,鲁迅先生曾在《〈朝花夕拾〉小引》中写道: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土所吃的蔬果……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的蛊惑。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存留。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如果说“百草园〞是甜美的回忆,是“思的蛊惑〞,“要哄骗我一生〞,那么“三味书屋〞则是亲切的思念,虽然有点单调枯燥无味,可存留的“旧来的意味〞,“使我时时反顾〞。这种“旧来的意味〞是什么?是普遍相通亘古不变的人性,是成长的足迹。
对欢乐、新鲜事物的追求和向往,是人类的天性,也不仅是儿童如此。这也是人们总是难忘童年的心理原因。“百草园〞的生活“有无限的趣味〞,自不必说;就是“单调枯燥〞的“三味书屋〞也有无穷的乐趣。且不说也有“园子〞可以“折腊梅花、捉蚂蚁喂苍蝇、寻
蝉蜕〞,也不说“画画、做游戏〞,单是“先生〞就让人感到有趣──严而不厉,读书是那样入神。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成长是一首歌。成长离不开欢乐的滋润,更少不了忧伤甚至是痛苦的磨砺。“百草园〞让鲁迅无忧无虑地度过童年,这是身体和心理的健康成长;同样“三味书屋〞使少年鲁迅增长了知识,这是精神的成长。换句话说,三味书屋的生活是一个现代文明人的必经历程,是更重要的成长。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所以能激起读者尤其是少年学生的阅读兴趣,不仅仅是它表达了人们、读者相通的心理,更因为它还是感性、新鲜的。类似的心理、兴趣勾起了读者的回忆,同时它还是独特的“这一个〞。尤其是现代的生玩的具体内容与鲁迅时代不一样了,更能吸引学生去研究。文章片段式的选取几幅画面,连缀成篇,写景细致,且饱含感情,贴近学生生活,让读者觉得亲切自然,可读爱读。
【学情分析】
文章所写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真实自然。学生有着类似的心理和感受。所表达的感情是“儿童心理的情〞,学生感到亲切。
文章描写生动,写景细致,这些学生从感性上都能有很浓厚的阅读兴趣,但在理性上缺乏认识。为什么要写这些,这样写好在哪里,是学生应该深入问一问的。
【教学依据】
1、本单元的主题为“成长的足迹〞,把主题理解为成长的历程的回忆应该是恰当的。
2、学生对文章内容极为感兴趣,对感情的把握是从儿童心理出发的,应该有许多问题提出来。
3、文章描写生动活泼,应该从写作的角度加以提升,让学生有点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重点词语的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朝花夕拾》。
3、走进鲁迅的童年,探求他成长的足迹,体味童真、童趣。
【过程与方法】
1、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2、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鲜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局部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局部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课时安排】3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说话训练:寒假见闻〔或“寒假生活回忆〞〕。
1、教师示范引导。
2、学生自由交谈:
要求:先回忆梳理,用一两句话概括感受,然后着重选取一两个值得回味的片段说一说。
3、导入课文:
回忆总是让人感到亲切而美好。今天我们就随着鲁迅先生一起回忆那美好的童年生活。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谈读后感受。
2、从文题入手,抓住文章主要内容:
〔1〕百草园、三味书屋这两处地方,你更喜欢哪里?为什么?
〔2〕有人说,这两局部是比照关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从文中一些语句作为依据,说说你的看法。
〔3〕有同学把标题改为“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两个题目有什么不同?哪个更符合文章内容?
三、抓住要点,缩写训练
在上一步骤的根底上,抓住文章要点。写前提示:
1、作者满怀深情回忆这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他没有记帐式的写过程,而是撷取几个片段,要注意概括,适当加上几句话进行连缀。〔例如:过渡段的理解。〕
2、不遗漏要点,字数500左右。可选课文语句连缀,也可自己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