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语文培训的心得体会
暑期语文培训的心得体会(精选6篇)
暑期语文培训的心得体会1
一、加强语文素养的培养
纵观语文教学的历史,古代私塾的语文教学目的最是简单。尽管简单.却包含了教会做“人”的基本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基本语文素养。由此,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应该回归到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上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要义所在。
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二、注重阅读与背诵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古圣先贤早就指出了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例如古代私塾的教学,方式再简单不过了:熟读成诵,积少成多,然后融会贯通,化为已有。现在,我们却常常对“读”束之高阁,尤其在公开课中,更是舍不得给学生读的时间。课堂看似热闹,可学生学完后却知之甚少。正如走马观花式的旅游,仅是“到此一游”而已。
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由此可见,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现代心理学研究成果表明,记忆力是一切智力的基础。 朱熹曾经说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是多种分析器官同时参加活动的协同作用。因此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三、注重自悟与探究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深信,只有能够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悟”便是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途径。在“读”的基础上,“悟”出精髓。因“文”悟“道”,因
“道”学“文”。当然,学生的自悟探究,绝不能采取放羊式的自我领悟,必须在老师的引导、师生的讨论下进行。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指明了方向。
四、注重由课内拓展到课外。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教师要更新理念,树立正确的语文教育观。要把学生从沉重的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成为支配课余时间的主人。课堂上,我们要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引导儿童进入课文的想象世界、情感世界,以儿童的自我体验为契机、引发儿童和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共鸣。既使是学生发表了一些“异想天开”,有悖于常理的意见,也不要轻易否定。生活即课堂,因此,我们要打破课内课外的界线,把语文的课堂延伸到学生五彩斑斓的生活之中,关注自然,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引领我们用的学习方式,营造新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开辟出一片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在这片天地里,我们和学生将共同成长,不断进步!
暑期语文培训的心得体会2
前几日,我参加了2021年沂南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暑期培训活动,通过听取报告及观摩录
像课,我受益匪浅,不但学到了许多新知识,在思想上也受到深刻的启迪。尤其是夏萍老师的《关于高年级略读课例教学策略解读》后,促使我在进行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得不重新审视,使我对略读课文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过去的略读课文教学中,有时我也会把略读课文教学等同于精读课文教学,词句品析、朗读感悟,总是怕学生读不通、弄不懂,所以往往把一课时的教学时间变成两课时、三课时,不但拖延了教学进度,而且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得不到培养。有时有把精力过多放在对文本的研读上,而忽略了向文本之外的拓展延伸,所以使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量得不到提升。
经过这次学习,我觉得略读课文,并不是可以忽略的,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感悟谈一谈自己的观点:
一、整体感知求略
略读课文是不能等同于精读课文的,要把握略读课文解读的“度”,要让学生在粗读浏览中准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迅速捕捉与全文关系密切的信息――字、句、段。但又不
能像精读课文那样逐字逐句剖析,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让学生应用学过的方法来解读文本,重要的不是文章的内容,而是要引导学生从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入手,更多关注语言特、写作技巧等,从而着力丰富语文素养。
二、读是永恒的主题
无论是精读课文还是略读课文都不能离开读,都要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略读课文不等于简单地读。读是准备,是基础。读“预习提示”,读学习重点,了解文章的纲,排除自读的盲目性,把握方向读课文内容,读练习题要求,为写做准备。带着问题进行深层次的读。但是不需要面面俱到地读,对课文的内容、词句、表达方法,在整体感知阶段,力求放开,从略处理。个性化的朗读可以不要做要求。
三、更加注重学生的学
精读课文要认真读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可略读课文,在阅读内容上应“不求甚解”,在阅读技能的培养上更强调运用,略的是教师的教,不能略的是学生的学。教学略读课文,教师更应放手让学生自
主学习,但放手不等于放羊,要围绕课文的重点、难点,凭借课文前的“阅读提示”和课后的'“阅读练习”,引导学生读书、思考、讨论。不要逐段讲读,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自读时间和学习讨论时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强调学生自读自悟能力。
四、拓展延伸求本
在略读课的教学中,拓展延伸上要“以生为本”,就是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拓展。具体说就是根据小学生思维活跃、可塑性强、求知欲强的特点,选择学生兴致盎然、乐于参与的拓展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其实略读课文不一定都是粗糙的,不精致的,古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略读课文也有其精巧之处,还需要作为教师的我们仔细研究,必须改变以往教学中略读课文的“配角”地位,探索一套略读课文教学的新思路、新模式,从而改进我们的略读课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暑期语文培训的心得体会3
本次语文老师暑期培训,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短短两天,内容范围之广是前所未有的,从学科本位教学到“语文味”,从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名作细读例释道文学热点研究,从唐宋诗词到鲁迅作品研究,还有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的“网师园”的雅韵如今整理培训讲义,更是感觉出分量之厚重、深远。
下面就本次培训对当今初中语文教学最直接的帮助谈谈我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吧。
在这次培训中,尤其是阅读教学中的“浅阅读”的讲解,由于语文成绩靠日积月累慢慢提高,短期内“涨幅”不明显,就让很多人“痛恨”语文,甚至觉得还不如拿语文课的时间去多补补“涨幅”大而快的理科、英语呢,其实不然。阅读能力的提高一方面靠教师有经验的引导,另一方面靠学生本人自觉有效地投入,也绝非某些外行所认为的上语文课语文老师少讲甚至不讲、让学生一本接着一本地阅读名著就好了,因为阅读教学不能等同于“阅读”,成年人茶余饭后读书看报,理解内容即可,叫“阅读”。而“阅读教学”则要老师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最终要学生能理解,学能所用。两者是有区别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首先会说出自己的阅读初感,然后还要让他们学会细细揣摩、体验、联想,从而读出文章的味道来,此时就不再是“初步感受”了,在以上基础之上,让学生学以致用,或学习理解别的作品,或自己动手来写
当然,在引导学生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有几个注意点:
一、排除了“满堂灌”,又变成了“满堂问”,结果提问、启发、讨论占去了课上大部分时间,从而挤掉了读写,毕竟读书是阅读教学之“本”,课堂没有读书声是语文教学的悲哀,课堂只要读书声则是语文教育的倒退,读能使学生从中获得意义,能使学生读出文章中没有的东西,从读到发问时思维的初步,研究的动机,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而写诗对说和读的有效体验,也是给学生表达的契机,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只有听说读写相结合,学生才会体会深,理解透,懂得要领,不再夸夸其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二、当下流行“自主学习”,但应与“自由”区别开来。某些个传统教法固然不适用了,但老师吧主决权全盘交给学生,自由读课文、讲故事、参与实践、发起唇舌战(美其名曰“辩论”)、自选喜欢的段落欣赏学习,老师成了旁观者,不但不能使学生更好地自主学习还脱离了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言语分析法。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听讲、质疑、回答、讨论、朗读、复述等都是运用了言语分析和朗读法训练学生的阅读,对学生的阅读我们要有明确的要求,不能放任自流,应有的放矢。教师要渗透学法指导,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因势利导将主动权交给学生,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读、规律、方法,而不要自由过了度。
三、尽量要运用多种多样、灵活自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满兴趣地学习语文,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首先更新自己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比如精心编制导入语、结束语扣人心弦、耐人寻味。把学生“胃口”吊得高高的,不乐学才怪呢。教学过程中能努力寻切入口、教出新意来,对老师和学生提高教学、学习的积极性来讲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所谓教学相长嘛!比如我是否在教学《捕蛇者说》一文时作这样的尝试: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读,然后结合文中有关语句追本溯源,指导学生出主旨句。如“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文章中作者写了哪几种“毒”?哪一种最毒?为什么?教师抓住实质问题对学生启发,提高了教学效率。
其次,教学中抓契机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开放性话题。针对我校外来民工子弟越来越多的趋势,我在教《故乡》时就设计如下情境: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而且对她有着深厚的情感,,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儿时的故乡是怎样的?当学生在美好的回忆中品尝着对故乡的爱意的时候,教师再设问题:作者的故乡又是怎样的?学生热情顿时高涨,不由自主地学习了课文。设计开放性问题则可引导学生展开丰富想象,教会他们打破常规去分析思考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比如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我设计了能激发学生想象的话题:课文为我们再现了“百草园”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让我们
也从中感受到了无穷的乐趣。那么,倘若我们身处“百草园”之中,会遇到哪些充满情趣的事物呢?请以我在“百草园”为话题,展开想象的翅膀。问题一出,学生纵情想象,创造出许多奇妙而有趣的情境。
最后,平时可注重一些课外题材的渗入,如开设“三分钟演讲”、“即兴一首诗”等,同时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书籍,并且如有时间尽量每周拿出一堂课进行交流。但切记:不拘泥于教材,但一定要以教材内容为主阵地,根据具体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采博引、引进时代的“活水”啊。
说实话,上述提到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乃至于最后提到的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要不影响实效地去解决,短时间内都不是容易的事;新学期又将开始,希望我上面的一些想法就像是为我今后的教学确立的努力方向,等着我去践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