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名著导读
且读且思细听花语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设计理念】
名著导读有两个任务,一要让学生喜欢读,二要让学生知道怎么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本节课,我将从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到情感心意的相通点,教给学生阅读名著的具体方法,养成阅读整本书的习惯,从而消除与经典的隔膜,享受阅读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朝花夕拾》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接触的第一本名著阅读作品,学生缺乏整本书阅读指导以及阅读的兴趣,对鲁迅的印象往往是严肃冷峻的那一面,难于读出先生的幽默风趣,从而对经典产生了一定的隔膜。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写作背景,学生能认识不同成长阶段的鲁迅,进而激发阅读兴趣。
2.通过成长图表的梳理,学生能够提炼出鲁迅破封建、唤国魂的赤子情怀,汲取其人生精神营养。
3.通过阅读方法指引、写作风格提炼,学生能够加深对文本的解读,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教学重点:阅读整本书,了解鲁迅先生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生活和心路历程,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教学难点: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通读《朝花夕拾》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导语】
PPT展示:朝发夕至、朝晖夕阴、朝令夕改
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成语,它们的相似处在于都有一组反义词“朝夕”。“朝”的意思是“早晨”,“夕”的意思是“傍晚、晚上”。鲁迅的《朝花夕拾》,即早晨盛开的鲜花,在傍晚捡起来;也就是人在晚年(成年)后回忆曾经。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既能体会鲁迅对童年往事温馨的回忆,又能深刻地感受到其对社会现实理性的批判。
【教学过程】
一、看·激趣导入
教师:同学们,请看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这三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说出与每幅插图相对应的《朝花夕拾》中的篇名,并说明理由。
(PPT展示:《朝花夕拾》中的三个插图:老莱娱亲、吹都都、捕鸟,让学生看图时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说出与每幅插图相对应的《朝花夕拾》中的篇名,并说明理由。)
第一幅:这是《二十四孝图》中的老莱娱亲的场面,从图里的一个穿花衣服的老头子躺在父母跟前,讨父母欢喜,手里还拿着一个“摇咕咚”猜想得出。
第二幅:这是《五猖会》的吹都都,文中有提到在迎神赛会时,孩子们都会留下一个纪念品,花一文钱买一个吹起来发出一种刺耳的声音的哨子,吹上两三天享受游戏的乐趣,这个就是“吹都都”。
第三幅:这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的雪地捕鸟,文中有描述孩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
教师:同学们,这三幅图既有深沉思考,同时又让人感到亲切有趣,不禁让人沉思,是怎样的经历,
让他能够有如此深刻的体悟,创造出精彩丰富的文学世界,请跟随老师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设计意图:由插图导入,让学生借助插图熟悉文本,做到看与思结合,激起学生阅读整本名著的兴趣。】
过渡语:为了便于同学们理清作者在颠沛流离中进行创作的思想脉络,请查阅:
这十篇就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与实际内容或有些不同,然而我现在只记得是这样。文体大概很杂乱,因为是或作或辍,经了九个月之多。环境也不一: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小引》二、读·花海拾忆
教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朝花夕拾》,去梳理鲁迅的人生经历,进而感知他的情怀。
青年
《藤野先生》
《范爱农》
少年《琐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童年《阿长与<;山海经>》
《父亲的病》
《狗·猫·鼠》
《二十四孝图》
《五猖会》
《无常》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通过成长图表梳理内容,提炼主题的方法,为学生的阅读提供方向,帮助他们走向深度阅读】
教师小结:《朝花夕拾》共十篇文章,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通过内容梳理与归纳,从时间上大致可分为童年、少年、青年三个阶段,从主题上可以发现前七篇主要是回忆童年生活,后三篇主要是人生感悟,比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可以从内容、时间线、主题等方面梳理整本书。鲁迅由衣食无忧、自在玩耍到家道衰落;由未开蒙到入学就读;由立志学医到弃医从文;我们从中可以体会到他对童年美好生活的眷恋和对亲友师长的怀念之情;同时,更加理解和敬佩作者作为一个有志的青年知识分子,为打破黑暗的封建社会,唤醒国人灵魂所做的不懈努力。
三、思·落花之意
(一)童年:童心飞扬家教严格
1.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圈点勾画出鲁迅小时候的玩耍趣事,在相关语段旁做出批注。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支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方
法:抓关键动词)
批注:一系列动词准确、生动地写出了雪地捕鸟的过程,表现了雪地捕鸟的乐趣。
教师: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要想吸收书中的精华,我们要会作阅读批注,以帮助自己理解原文,进行深入思考。我们在读书时,可通过赏析语言特(如生动的修辞、准确的动词、精当的修饰语)、评点人物、批语(如读书
感想、疑难问题)、内容总结等批注式阅读方法,对名著进行深度的阅读,注明自己的思维轨迹,打上自己的认知烙印,表达自己阅读时的真情实感,从而获得一种读书的乐趣。
趣事:在百草园捉虫子、拔野草、雪地捕鸟,在三味书屋折腊梅、寻蝉蜕、描绣像。
教师:每次读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老师的心中满是故乡的美好,岁月的童真。漫山遍野地摘野果,捕黄蝶,挖蚯蚓钓鱼,爬树掏鸟窝……。故乡是我童年的“百草园”!可谓是和鲁迅先生的童年如出一辙,童年的幸福都是一样的,无忧无虑,朴实而美好!
2. 读《五猖会》,出鲁迅印象最深刻的事
正当大家都在欢天喜地准备去东关看五猖会时,父亲却要求我必须把《鉴略》背完。
教师:鲁迅被父亲逼着背《鉴略》,这让他深感痛苦。同学们此刻也许也在感叹:我们何尝不是呢?道法、历史、语文、英语等,太多要背了!严厉的老师,喋喋不休的父母。除了学习这也不让那也不让。
教师小结:是呀,我们与鲁迅有相似的童年,有童心童趣,会调皮贪玩,也会因为被父亲逼迫背书而感到无奈……读《朝花夕拾》,我们既读出了童趣,又读出了自己。相信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与无奈之举了。(二)青年:负笈游学弃医从文
1.读《琐记》、《藤野先生》的片段
好。那么,走罢!
但是,那里去呢?
无须学费的学校在南京,自然只好往南京去。
毕业,自然大家都期望的,但一到毕业,却又有些爽然若失。
留学的事,官僚也许可了,派定五名到日本去。
……
——《琐记》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