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和主题。
2、理清作者思路及文章线索,体会鲁迅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3、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
4、学习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1、通过对藤野先生外貌、语言、动作的分析理解人物形象及其思想品质;
2、通过对文章语言的品析,体会深厚的师生感情和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品析语言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动作、外貌等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设想:一、情境导入    二、作者简介    三、写作背景    四、学习目标
五、整体感知    六、问题探究    七、品读赏析    八、拓展延伸
九、课堂小结    十、作业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20世纪初,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良方到日本留学,在常遭侮辱中,却遇到了一位无私关怀自己的恩师——藤野先生,让我们走进散文《藤野先生》,更亲近的触摸鲁迅奋然前进的心迹,更深刻的理解鲁迅感念师恩的深情。 
二、检查预习: 
1、作家作品 :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  
2、《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的散文集,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在中年以后回忆自己青少年时的经历感受的集子,原题是《旧事重提》,这组散文,是浸透着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滋味的小品,鲁迅把这美好的回忆散文,比作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拾来自赏、自慰,而并不是直接为了战斗。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而不是投向敌人的投和匕首。我们前面提到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都是选自这一本集子。  
3、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10年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朗读,学生聆听,完成下列任务:   
1.标注出难字难词。   
2.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以什么为线索来记叙的 
3.注意: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 
4.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并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学生听读后,讨论明确:   
1、需要注意的字词列举如下:   
(fēi)红:鲜红。            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pīe)见:很快地看一下。    (jī)形:不正常的形状。 
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一朝代的人;c.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2 明确:文章是按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3 变换了三个地点:①“我”在东京;②“我”在仙台;③“我”离开仙台后 
4、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1—3):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4—35):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四、布置家作:
1、课文中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3、“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第二课时
一、上课时知识复习回顾。
二、、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学生浏览6—10段,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思考: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回答后明确: 
(1)人物身份:仙台医学院的医学教授
(2)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
(3)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4)声调:缓慢而很有顿挫 
2、学生再根据阅读感知,课本扉页后的彩插图中有藤野先生的油画肖像,请你为这张画像配一段简要的文字说明。用“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的形式回答,选择角度概括人物形象: 
学生积极思考,发言。教师引导、提示: 
⑴ 特点鲜明的肖像:“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的医学教授。 
⑵ 生活习惯角度:生活俭朴。 
⑶ 治学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 
⑷ 对待学生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
明确: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3、过渡:这就是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包括亲眼见到的,耳朵听到的。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大家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4、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明确: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小结。  
明确: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三、布置作业:完成《学法大视野》上的相关习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回顾,指明学生回答:
文中记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发生的哪几件事情?可以用什么小标题来概括?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精神品质?
二、学生阅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首先是感激、怀念,体现在: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的照片  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三、本文叙事线索是什么?
明线: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没有民族偏见——怀念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实习    问中国女人裹脚 
暗线:鲁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改变国民的精神、唤醒民众的斗争觉悟)
本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想一想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1)在东京: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去仙台: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2)“我”弃医从文的原因:
A、看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B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3)离开仙台,怀念先生: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直抒怀念之情——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怀念付诸行动——藏讲义,挂照片,写文章
归纳:
在东京所见所闻---- 憎恶至极      日暮里、水户-----敬仰忧国
匿名信事件----愤慨心酸        看电影事件----悲愤震动
弃医从文----忧国忧民
四、拓展:
读到此,老师有一疑问,藤野先生就长相,并不是光彩四射,非常普通。就行为,非常平凡,做着老师该做的事。假如你碰着这样的一位老师,你会觉得他伟大吗?那么,作者为什么说藤野先生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教师之一? 
学生讨论:这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非常有关系。就拿“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来看,这些遭遇严重损害了我的自尊心。而在这种情况下,藤野先生的帮助是实实在在的,只为学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术。其实,当时,日本人一向看不起中国人的,称中国人为“东亚病夫”,所以,作为一名日本教师,他抛开了这些偏见,没有私心,热情关怀我,严格要求我,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藤野先生品格高尚,尤其是他毫无民族偏见——他对“我”的热心期  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这种精神与品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怎能不感到伟大呢?怎能不感激他呢?又怎能不从中受到鼓舞、激励呢?
个“最”字分量极重,真挚地表达了作者的崇敬、感激和怀念之情。 
五、反馈训练:
1.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
2.研读精彩语段,体味富有感情彩的语言.
A“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B“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 “居然”一词加强了句子的幽默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六、总结本课: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教师,感受了这份跨越国籍的师生情。一位优秀的教师,就像一盏不灭的灯,会长久地照耀着人们,给人以精神和力量。似乎课文学习可以结束了。
真的可以结束了?本文标题为《藤野先生》,为什么文中却旁逸出许多其他内容呢?是大
作家的败笔,还是另有目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