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微格训练教案
学校:                                             
年级: 七年级下
课题:《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主讲人:
时间:
训练重点
导入技能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及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
能力目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
时间分配
教学行为(讲解、提问的内容)
技能要素
学习行为(预设的学生表现)
教学媒体
板书内容
2分钟
3分钟
2
3分钟
今天我们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请大家题目,想一想鲁迅会从哪些方面去写?
好,这位同学回答时用“可能”很确切,因为是从题目的示意中猜测到的。谁再补充?
补充了百草园的生活。
写怎样游玩。
“转变过程”?这位同学的意思是说,鲁迅先生是怎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也就是说,怎么会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还有补充吗?
有道理。
好,大家从题目的示意中已经看出三点“可能”:第一,题目可能已近告诉我们百草园是怎样的一个园子,鲁迅在百草园的生活是怎样的;第二,可能告诉我们三味书屋是怎么样的,鲁迅在那里的学习情况如何;第三,还可能告诉我们鲁迅是怎么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
大家注意到没有,这个题目有没有主语?
它省略掉了什么?
对,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请大家看注解,出本文的写作时间。
是的。写于1926918日。当时鲁迅先生刚刚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在厦门写了这篇散文。
请看注释。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老师为什么念“zhāo”,而不念“cháo”?
很好!“夕”怎么解释?
晚上或者傍晚都可以。早晨的花,到了晚上才拾起来。从《朝花夕拾》的题目意思就可以知道,这个散文集中的作品都是鲁迅的回忆。那么,本文所回忆的事情发生在鲁迅先生一生中哪一个阶段呢?
有的同学说的不太确切,准确地说,是些鲁迅先生童年时代,或者说,幼年时代。请一位同学来读注释第二、三句。
读得很好!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在哪里?现在有什么变化?再请一位同学来读读第五、六句。
很好!注释大致就讲了这样几层意思。
请大家拿出练习本,给PPT上的生词注音。我们请一位同学来黑板上做。
看来大家课前预习得都不错。好,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首先由老师来给大家范读一遍。大家一边听,一边思考,这篇散文都讲了哪些事儿?
板书
检测
接受
说明
接受
接受
说明
强调
肯定
小结
提问
肯定
提示
板书
说明
板书
理解
提问
肯定
提问
接受
强化
提问
说明
提示
肯定
设问
肯定
出示小黑板,然后在教室中巡视学生注音情况
肯定
范读
提问
1:可能会写百草园的风光,也可能写百草园里特有的东西。
2:还可能写自己在百草园里经历过的事情。
3:可能写自己在百草园里怎么游玩。
4:也可能写自己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转变。
5:也可能写自己在三味书屋是怎么学习的。
没有。
学生看注释。
写于1926918日。
6读注释第一句。
7:这个“朝”是早晨的意思,所以念“zhāo”。
8:晚上。
部分学生:傍晚。
少年时代、童年时代。
9读注释第二、三句。
10读注释第五、六句。
11在大黑板上做,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注音。
学生聆听教师范读,并思考问题。
课题(主板书)
1926918日(副板书)
《朝花夕拾》
(副板书)
PPT呈现本课的生词:
渊博、觅食
住筛、确凿
绣像、秕谷
蟋蟀、传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