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1
  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将__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读音、字形及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朝花夕拾》
  3.学习__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景的写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4.品味作者简练生动、准确传神的语言特,增强语感。
  5.体味鲁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6.学习鲁迅先生从小热爱大自然、热爱自由生活、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对事物的准确描摹、对动作的准确表达及写作思路的条理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初步了解插叙。
  2.揣摩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理解其中一些重要的词语。
  3.引导学生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__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借助多种形式诵读,感知内容,体味情趣;
  通过多角度品析,感受语言、习得语感;
  以合作探究的方式,多层次评说,体验“成长”,感悟思想情感。
  训练朗读、探究标题、理清思路、评说人物、把握特五种阅读方法指导,注意细节、逐层渐进、手法新颖,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
  二、展示目标:
  ①介绍鲁迅,走进课文。
  ②速读探究标题、朗读评说乐趣,感知__。
  三、自主学习
  1.鲁迅生平:1892年2月—1898年断续在三味书屋;1898年入南京水师学堂;1902年到日本;1918年《狂人日记》:1926年《朝花夕拾》;30年代,“左联”;1936年病逝。
  详细介绍见附录一。
  2.或者选读《阿长与〈山海经〉》、《五倡会》等反映作者童年生活的精彩片段,走进鲁迅的童年世界,导入课文。
  鲁迅一向严肃、庄重,但是打开他的童年之窗,那里却是另外一道风景: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日里也有情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3.《朝花夕拾》,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散文。“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回忆往事。是生活中最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写成的,为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即借回忆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除目前的苦闷,寻一点闲静,寄一丝安慰。这组散文,正是浸透儿时故乡瓜果的清新甜美的滋味的小品,因此鲁迅把它比做一组晨光里绽开的花朵。
  四、展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交流)
  怎样快速理清__思路?怎样由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方法是:
  抓文题——明确思路
  寻过渡段——理清结构
  扣“乐趣”——把握内容
  具体分析如下:
  从标题看出,全文以地点为中心,按时间顺序叙写了两部分内容。1~8段写百草园的生活;9段为过渡段;10~24段写三味书屋生活。“那时却是我的乐园”点明童年的快乐和美好;全文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五、合作探究
  问题
  读1~8段,说说百草园的乐趣
  读10~24段,思考:百草园是乐园,是不是三味书屋就没有乐趣了呢?
  小组讨论
  点拨
  1、学生读、圈、议,教师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轻读“似乎确凿”,淡化“现在”的回忆,重读“乐园”,强化“那时的感受”。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一段,“不必说”“也不必说”轻读,这是“抑”的部分,它们所引领的部分在朗读时要语速稍缓,语调柔和,体现作者回忆时的喜爱赞叹之情,同时给读者回味遐想的余地;“单是”“短短”“无限”重读,这是作者描绘的重点,带强调意味,它引领的内容要通过甜美的语气和略带夸张而多变的语调,表现出儿童或惊喜或羡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可以让学生逐句揣摩和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