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8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学习作者描写景物的手法。
  过程与方法:朗读、品析、讨论,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注生活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学习作者写景时抓住景物特点、按顺序、多角度描写的手法
  2.难点:理解百草园生活是儿童热爱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生动体现。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第一单元的__多是反映童年和少年生活的,学过后会勾起对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在生活的反思,还会有新的感触和更深的认识。
  启发:童年生活在你的心目中有什么特点?
  (二)板书课题,作者
  回顾有关鲁迅的知识,口答明确:鲁迅原名及籍贯、地位、主要作品及学过的作品、__的出处。
  (三)释题
  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明确__有两部分内容:百草园生活、.三味书屋生活
  (四)听范读录音(或默读)。要求:听后分别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五)整体感知
  1.概括两种生活的特点
  1-8段:叙述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乐园——自由快乐、丰富多彩、有无限趣味;
  9-24段:叙述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单调枯燥、乏味、受束缚。
  2.你最喜欢哪部分,简述理由。
  (六)细读百草园部分,划出中心句。
  1.小组讨论:鲁迅为什么说百草园是他的乐园?
  从优美的景物(乐景)、美女蛇故事(乐闻)和雪地里捕鸟(乐事)三方面表现百草园是“我”的乐园。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2.延伸
  (1)利用多媒体展示百草园的图片
  (2)齐读第二段,为下列描述对象加上能突出其特点的词语,思考:这一段在语言上有
什么特点?
  彩——( )的菜畦 ( )的石井栏 ( )的皂荚树 ( )的桑葚
  形态——( )的黄蜂 ( )的叫天子
  声音——蚰蛉在这里( ) 蟋蟀在这里( ) 鸣蝉在树叶里( )
  (3)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
  3.思考: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增加了百草园的神秘彩,使得它更有情趣。
  4.阅读第七自然段,出描写捕鸟动作的词,并探讨这一连串的动词在表达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扫开...,支...,撒...,系...,牵...,看...,拉...,罩”,准确而生动地记叙了捕鸟的全过程。写出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的无穷乐趣,以此表现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
  (七)作业
  预习__描写三味书屋的部分,对比百草园带给作者的“快乐”,思考三味书屋的生活带给作者怎样的感受
  全国各地QQ交流(点击进入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2
  [设计意图]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少年时期两个相邻的两个人生驿站,是鲁迅在历经人生沧桑后对童年生活的温馨回忆。而传统的教学往往把这两者对立起来,说作品表现和批判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束缚和损害”,那位先生是一个“体现孔孟之道的不学无术的典型腐儒”,我认为这种解读存在着教条化、程式化、上纲上线化的倾向。作者在文中并没有刻意地将两者进行比较,推崇百草园而否定三味书屋,只是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自然地写下来,三味书屋里淋漓痛快的读书、无拘无束的溜玩、兴味盎然地偷画、严而不厉的先生在作者笔下也充满亲切温馨。所以教学中没有设计中心主旨的理解,只是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受、自主表达,在个性化体验中完成对__的解读。
  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设计着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由粗到精,由整体到局部,从形象到语言进行感知、感受、感悟、理解、品味、探究,让学法在感受中明确,让语文素养在感悟中形成,让思维品质在探究中提升。
  [教学目标]
  1.养学生独立感受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初步掌握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2.养成推敲重点词句在语言环境中作用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