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课    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学习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艺术风格。
          2、反复诵读,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
          3、理解本诗的意境及其所展示的诗人独特人生态度和傲岸性格。
教学重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授课用时:三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环节:
二、常识简介:
1、解题
    梦游,梦中游览。说明内容的虚实。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本指吟咏,即作诗。以后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即乐府诗这的一种体裁,内容多有悲愁感叹之意,形式上比较自由活泼。“留别”,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说明本诗写作目的。所以整个题目的意思就是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态度和意向是真。
了解“诗仙”——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现存诗歌__900__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李白长于乐府与绝句,其诗风格豪放而飘逸,语言热烈奔放而清新自然,对后世影响较大,杜甫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与杜甫并称“李杜”,有《李太白全集》。
3、作品背景: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天宝元年 (公元47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 (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漫游生活。天宝四年秋 (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4、资料补充:
李白的一生是复杂的,他兼有游侠、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和行径。他一方面接受儒学“兼济天下”的思想;另一方面又接受道家尤其是庄子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万物;他还接受游侠思想影响,所以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打破传统。但在黑暗现实面前,李白的人生理想始终未能实现,但他又在追求。矛盾、冲突及遭打击后
的愤懑、狂放就产生了。李白的一生基本与盛唐时代相始终,盛唐那种繁华、大气、兼容并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风气,对李白的思想、气质都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当然也直接影响了李白的创作。以致后人评李白有“盛唐之象”。
    浪漫主义诗作的两大支撑:瑰丽的想象、大胆的夸张
3、基础要点扫描
(一)字音识记
      天姥(mǔ)  瀛(yíng)洲  剡(shàn)溪  渌(lù)水  谢公屐(jī)  暝(míng)  澹(dàn) 
      殷(yǐn)岩泉  訇(hōng)然  石扉(fēi)  鸾(lúan) 霓(ní) 魂悸(jì) 嗟(jiē) 怳(huǎng)
二、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发展在唐朝达到了顶峰。唐朝,是一个伟大的
时代,是一个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在唐诗的百花园中有一朵泽不同的奇葩,他郁郁不得志时,会悲愤地呼喊:“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当能实现伟大抱负时,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一生酷爱饮酒:“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他豪迈而自信:“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热爱祖国,纵情山水:“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李白。台湾着名诗人余光中在他的《怀李白》中这样写到:“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三、学习过程:整体感知,梳理全诗结构                                         
(一)、初读全诗,并用诗中原句填空:
1、诗人入梦追寻天姥山的原因是: “海客谈瀛洲,……对此欲倒东南倾”
2、诗人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我欲因之梦吴越”                                           
3、由梦境转入现实的过渡句是: “忽魂悸以魄动,……失向来之烟霞” 
4、揭示全诗主题的两句诗是: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初读全诗,以“梦游”为分界点,试概括全诗脉络,并用四字短语归纳层意:
梦游之由(起)——梦游之景(见)——梦游之吟(叹) 
【教师分析参考】一、梦游之由(起):“海客谈瀛洲”到“对此欲倒东南倾。”二、梦游之景(见):“我欲因之梦吴越”到“失向来之烟霞。”三、梦游之叹:“世间行乐亦如此”到结尾。
鉴赏第一层:
吟诵指引
鉴赏第一层
相关练习
雄浑有力,气势贯通
景仰向往
轻读,语气稍带夸张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
              实在)(寻求)
越人天姥,云霞明灭可睹。
( 谈论 )        ( 有时 )
天姥连天向天,势五岳赤城。
  (遮断 横断)( 超过 )( 遮掩 )
天台四万八千丈, 对此欲倒东南倾。
:A.拔出来  B.提拔 C.超越、高出 D.攻取、占领
①势拔五岳掩赤城(    C )
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  )
③今者项庄拔剑舞(  A  )
④其后秦伐赵,拔石城(  D  )
1、既然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瀛洲”是什么地方有何好处
给第一层下条批注
答:瀛洲是传说的东海三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之一;                     
    好处: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不仅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
四处对照衬天姥
一层烘托显神奇
    且产生强烈的诱惑,勾起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