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名师教学设计
【单元知能对标】
必备知识
学科能力
学科素养
高考内容
第7课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学习理解能力:
观察记忆、信息提取、分析概括、领会理解
实践应用能力:
应用交际、解释推断、解决问题、策略运用
创新迁移能力:
发散创新、批判赏析、内化完善
语言建构与运用
思维发展与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
文化传承与理解
1.用典、对比、借代等是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常考的表现手法。
2.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析评价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是古代诗歌鉴赏题的高频考点。
3.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登高/杜甫
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第9课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课文内容分析】
一、层次、内容
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游仙诗。诗写梦游仙府名山,着意奇特,构思精密,意境雄伟,感慨深沉激烈,变化惝恍莫测,于虚无缥纱的描述中,寄寓着生活现实。
第一段写梦游的诱因。先以整齐的对句写出两个虚实相映的形象,以仙山的虚幻难觅反衬天姥山的实际存在,表现出诗人对名山胜境的向往。接着用夸张的手法,描绘天姥山拔地参天、横空出世的雄伟形势。“横”“拔”“掩”三个动词不仅写出了天姥山的外形,而且赋予强烈的气势和动态感,为第二段的梦游做了铺垫。
第二段写梦游,是全诗主体。“我欲因之梦吴越”承上启下,由醒境转入梦境。梦境有四个层次:第一层次至“绿水荡漾清猿啼”,写梦至剡溪的情景。着一“飞”字,形容历程之快,显示游山之心切。驾长风,披月光,越镜湖,抵剡溪,来到当年谢灵运留宿处,眼见荡涤渌水,耳闻清猿啼鸣。于是游兴更浓,连夜登山。第二层次至“空中闻天鸡”,写梦登天姥山的情景。
“著”“登”动作的连写,可看出诗人迫不及待登山的轻捷情态。到达半山时,眼看海上日出,耳闻天鸡鸣叫,诗人心境是愉悦的。第一层次至“仙之人兮列如麻”,写幽深的峰峦中所见的惊险神奇的境界。这是梦游的重点。白天的游程,只用“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二句概括。正当游赏极乐时,夜幕突然降临,这时出现了可怕的景象:熊咆哮,龙吟啸,岩泉为之震荡,深林为之战栗,峰崩为之惊惧。浓云欲雨,流水腾烟。接着用四字句写闪电雷鸣,山崩石裂,洞府石门,訇然中开。于是,诗人把幻想推向高峰,用瑰丽的彩描绘神仙世界:天空广阔,无边无际,日月高照,楼台辉煌,仙人们以霓霞为衣,以风为马,纷纷飞下。老虎弹瑟,鸾鸟驾车,神仙之多,犹如乱麻。这是梦游的高潮。第四层次即第二段最后四句,写梦醒情状。诗人惊醒回到现实,不禁长叹,觉得枕边缭绕仙气的烟霞顿然消失。这一段写得彩缤纷却层次井然,迷离惝恍而跌宕多姿。
第三段写梦游后的感慨,点出全诗主旨。对名山仙境的向往,是对权贵的抗争。全诗不写惜别之情,却借“别”抒怀,另有寄托,写成惊心动魄的记梦游仙诗,在构思上匠心独运,在表现手法上别开生面。
二、艺术特
全诗的特点有二:
在构思和表现手法方面,富有浪漫主义彩。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在叙述的时候,没有采取平铺直叙的办法,而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的主旨上。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跟这样的构思相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在这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
古体诗,可以兼用或长或短的句子;用韵,可以韵到底,也可以中间换韵;句数不限,篇幅可长可短,是比较少受格律拘束的。李白很善于写七言古诗。这大概是由于这种诗体流畅自然的特点,更适合于表现他的豪迈奔放的思想感情。就这首诗来说,句法的变化极富于创造性。虽然以七言为基调,但是交错地运用了四言、五言、六言和九言的句子。这样灵活多样的句法用在一首诗里,却并不觉得生拼硬凑,而是浑然一体,非常协调。这是因为全诗为一条感情发展的脉络所贯串,随着感情的起落,诗句有长有短,节拍有急有缓。
有人说李白的诗“虽千变万化,如珠之走盘,自不越乎法度之外”(李东阳《怀麓堂诗话》),这是十分恰当的。
【学情整体分析】
    学生因主体局限,如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自主性不强,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方法不当、效果不高,或因其他客观制约,如学校的教学设施不齐备,地域的不利因素影响到教学。教师可因地制宜,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
学情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活动准备】
一、任务专题设计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了解作者,学习新知——本诗属于“歌行体”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出节奏,感受感情基调。
二、教学目标设计
1.了解李白的生平经历和文学成就。
2.懂得古体诗和格律诗的基本知识。
3.理解本单元相关的语言知识和写法知识。
4.背诵并默写。
5.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意象与意境,体悟本诗情景交融的写法。
6.感受每一首诗蕴涵的情感、情怀、胸襟。
7.品味诗人语言的独特魅力、艺术风格及作品产生的影响。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三、教学策略设计
本篇教学设计要对整首诗的情感做一个把握,我们就可以将李白的其他诗句拿来作比较,比如“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白波九道流雪山”“百年三万六
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等,这些恣意昂扬的诗句无不显示出李白的一种豁达的胸襟,对李白这些诗句进行对比后,再来对这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进行解析的时候,就能抓住李白思想里面的不畏权贵、爱好自由以及豪气冲天的性格特点,对于整首诗中李白汪洋恣肆的想象也能够充分地把握。
四、教学方法建议
问题教学法、讨论法,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诗人的思想性格及其在诗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2.品赏李词的艺术成就。
难点:
1.理解梦境和主旨的内在关联。
2.领会意象和作品基调的关系。
六、教学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建议:1课时
【教学活动设计】
一、教学导入
导入语一:
一说起古代诗歌,我们很自然想起建安风骨、大唐气象。在大唐的诸多诗人当中,李白无疑是一颗最耀眼的明星。要给大家提起李白,我想要提三件事:一是诗,二是酒,三是剑。李白是诗仙,杜甫说李白的诗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是酒仙,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这样说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云臣是酒中仙。”李白还是一个剑客,他“十五好剑术,”曾经“仗剑出国,辞亲远游”;写下“安得
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临江王节士歌》)的诗句。对于李白的诗、李白的酒、李白的剑,诗人余光中曾经做过非常生动的评价: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在这样的评价中,我们似乎可以感到,衣袂翩翩的诗仙李白,那样的洒脱,那样的超拔不,今天我们就有机会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著名诗篇《梦游天姥吟留别》。
教学策略:教师可以不拘泥从某方面导入,可以取其精华自行设计符合学情的导入语。无论哪种导入语都需要以激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古代诗歌的兴趣。
导入语二:
该诗的另一个标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全诗是通过记叙“梦游天姥”的经历,来“留(诗)(赠)别(东鲁诸公)”,这里的“吟”和《琵琶行并序》的“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一样,只是标明古诗的一种体裁,所以最好将标题写成《梦游天姥吟留别》。“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歌”“行”“吟”是我国古代古体诗中的乐府旧题,称之为“歌行体”。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和“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的区别。后有“歌行”一体。其形式
较自由。大多模仿乐府诗的风格,语言通俗流畅,文辞比较铺展。其中多有叙事之作。如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并序》
导入语三:
李白复杂的思想:儒、道、侠的复杂思想。“儒”即李白的“入世”思想,也就是李白身怀“济苍生,安社稷”的思想几次投身官场的原因,走仕途也曾是李白的人生理想。“道”即道家的“出世”思想,在李白的思想中占有更重要的地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道与天地万物并生而共存的道家哲学思想,构成了李白的思想态势和心理框架。所以当他在官场无路可走时,他能超然世外,取法山水以自适。他的大量描山绘水的诗作有着浓厚的道家彩。“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的潇洒中透着无奈。“侠”即李白的任侠思想。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这是理解这首诗歌的思想背景
多媒体展示】李白的思想:
“儒”的“入世”思想——济苍生、安社稷、走仕途。
“道”的“出世”思想——“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任侠思想——侠讲究“言必信,行必果”,“重然诺,轻生死”及仗义疏财,扶危济困之类的任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