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失意的境遇,诗意的生命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琵琶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懂诗人的虚实人生
2、体会诗歌中的虚与实、情景交融、修辞。(重点)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3、理解诗人诗意的生命。(难点)
话题引入:于人生而言,现在为实,未来为虚;生活是实,梦想是虚,而经历的过去既为实又是虚。我们一边经历着生活的欢乐与痛苦,一边期盼着将来的完满,或是回望着过去的美好。虚与实既相对立又互相转换,人生就在虚虚实实的生活中不断走向前方。在某种程度上,虚是人生的起点和终点,实是人生的过程;而决定人生价值高度的恰恰是虚。
课时安排:三至四课时。
第一课时:生命的自由之歌
第二课时:生命的悲怆之歌
第三课时:生命的共鸣之歌
第一课时:《梦游天姥吟留别》
生命的自由之歌
导入:如果唐诗是文学天空的皎皎明月,那么李白就是这明月旁的太白金星,他和杜甫共同构筑了这一浩渺天空的星月神话。
李白爱浪漫,喜爱月亮,见着这“明显如月”,他一定是“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因为他是青莲居士,是谪仙人。
李白是“酒仙”: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李白是“诗仙”:“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O然而,这样一位谪仙才子,却等到42岁
才奉诏入京,供奉翰林。虽有唐玄宗降辇步迎,御手调羹,但李白却不甘心成为供帝王消遣的一介词客,最终得罪权贵,不到三年就被赐金放还。回到东鲁的李白,准备南游吴越,于是,他告别东鲁的朋友,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任务一:说梦
举动1:朗诵诗歌,围绕“梦”,快速梳理概括诗歌的内容。
明确:梦游之因一梦游之旅一梦游之感
举动2:赏析梦乡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剑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深水泛动清猿啼。
明确:山脚下,梦之始,宁静晴明,风景清幽。急迫、兴奋。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明确:半山腰,梦之继,旭日东升,一片曙。不羁、轻快。
千崖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
熊咆龙吟殷崖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明确:山崖间,梦之继,天忽暗,震响迷离。迷失、害怕。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匐然中开。
明确:丘峦里,梦之继,山崩地裂,别有洞天。逃离、欣喜。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明确:仙洞中,梦之继,金碧辉煌,异彩缤纷。神往、羡慕。
小结: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伎俩假造了一个变革无常、绮丽多彩的梦中景。梦中构建了两幅主要的景,一是山腰间迷离动听却又让人害怕的阴晴不定之景;一是众仙人聚会时的华美景象。诗人的心情也是由神往到害怕,由逃离到神往。
任务二:解梦
活动1:对于此诗中的梦境历来众说纷纭,有美梦说,有恶梦说,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说出理由。
参考:言之成理即可,从前面的分析看,个人倾向于先做美梦,再做恶梦,再做美梦。前两层是现实的写照,后一层是反衬现实的丑恶。表达出对现实的不满,对神仙仙界的向往。
举动2:结合全诗看,除了表达现实的不满还有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参考:从第一段看,诗人是向往仙山的;从最后一段看,李白要骑白鹿游历天下,白鹿在道家是仙人的坐骑。结合梦境中的神仙聚会,我们可以看出诗人正是表达了对道的追求,这道是道家之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既有对权贵的蔑视,对现实的反抗,更有对自由的追求。
活动3:我们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想。虚构的梦是现实的写照。结合李白的人生经历谈谈,此梦与其经历是否有某种契合。
参考:天宝元年(742),四处游历二十几年的李白由道士吴筠推荐,在金銮殿上得到唐玄宗的召见;唐玄宗既“降辇步迎”、“御手和羹”,还赐官翰林待诏,可谓是“一夜飞渡”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样梦寐以求。朝堂景象何等壮观,得意满的反映吗?
能够伴驾并记录君王的生活,
O李白恃才傲物,渴望建功立业,“奋
海县清一",这类希望也像神往名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