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教案设计例如
《师说》教案设计例如
《师说》教案设计例如
猴面小龙兰一、教学目的
1.理解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阐述和本文的思想意义。
2.体会“说”这种体裁笔锋犀利的特点,学习借鉴本文正反比照的论证方法。
3.积累文言知识,掌握实词“传、师、从”,虚词“以、也、那么、于、乎、所以”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区别古今异义词语。
4.树立尊师重教的思想,培养谦虚好学的风气。
二、教学重点
1.理解文章的整体思路。
第一层〔开头两句〕提出师道长期失传的问题
第二层〔“古之圣人”到“官盛那么近谀”〕分析^p    问题产生的原因:“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存在。
可分三小层:①总提:今之众人“耻学于师” ②分提一:“小学而大遗”③分提二:士大夫之族嘲笑从师而学者〕
第三层〔“呜呼”到结尾〕归纳本段主旨。
2.本文写作特点:
(1)语言上,多用整句,对句,便议论更生动,说理更深化。
意思的近义词例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古之圣人”,“今之众人”等。
(2)论证上有破有立。
例如:第1段,老师职责,择师标准。〔立〕 第2段,师道不传的原因。〔破〕
第3段,推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论断。〔立〕
(3)比照论证。
三、教学难点
1.积累掌握“传”“师”“道”“受”“固”“从”“也”“那么”“于”“乎”“所以”等词的用法。
2.本文第2段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从全篇布局来看,作者先“立”〔第1段〕后“破”〔第2段〕。这一段笔锋犀利,汪洋恣肆,充分表达了“说”这种体裁“炜晔而谲诳”〔陆机《文赋》〕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提问法。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在教学中讲授重难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考虑。2.诵读法。用来熟悉课文语句,领悟作者的思路。
3.讨论法。学生课前、课上自由讨论,答复以下问题。
4.学习拓展。水质采样提供有关的图片、文字拓宽学生视野,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师说韩愈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黑板
六、课时安排 3课时七、预习提纲
目的:让学生熟悉课文,作好积累。
立秋时间几点详细步骤:
1.学生自读课文,看书下注释,
2.初步理解文章含义,不清楚的地方作出标记。
3.初步揣摩【关键词】:^p    语,尝试完成课后练习,列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八、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
[教学要点]
1.导入并解题,介绍作家生平、作品、本文写作背景。
2.初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整理字词。
3.分析^p    课文第1段,讨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这一命题。
[教学过程]
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们坐在课堂里学习,有没有想过你们和老师之间终究是怎样的教与学的关系?在课堂里,老师和你们又分别处于什么样的位置呢?而学习中应该树立什么正确的师道观呢?本文作者韩愈有反对流俗的宏大勇气,有坚持真理的精神,敢于发人之所未发,敢于锋利地指责坏风俗,提出了以“道”为师,“道”在即师在的观点,是有进步意义的。
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
如何自动生成论文目录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的文字家,哲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祖籍河北昌黎,也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郎”。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作品收录于《昌黎先生集》。
韩愈和柳宗元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了“文以载道”,“文道结合”的观点。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化,语言质朴,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优秀散文传统、倡导古文运动,把当时的文体从矫揉造作的骈体文中解放出来,奠定了唐宋古文的根底,因此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魏晋以来,门第制度非常严格,分为高门和寒门,严重破坏了从师学习的风气。关于韩愈写此文的背景,从柳宗元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一段可见一斑。柳宗元说:“由魏晋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由此可见韩愈敢于对抗流俗,倡言师道,勇气可贵,有很强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