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戏词的诗性
作者:彭举
来源:《戏剧之家》2017年第08
        【摘 要】中国古代戏曲是一种融音乐、舞蹈、诗歌、绘画乃至手工艺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炉的综合表演艺术。在戏曲的艺术形式上,戏曲与诗歌有着太多的相似性。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戏曲与诗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都无不体现出传统民族文化中的诗性智慧。本文以《北洋画报》中的戏词理论出发,研究戏曲曲词所具有的诗词性,以及戏词的诗化和其审美性在戏曲艺术中的表现。
        【关键词】戏词;诗性
        中图分类号:I10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自编诗歌1007-0125201708-0009-03
        中国作为诗歌的国度,其诗性审美贯穿于所有的文学样式,正所谓文以载道,诗以缘情。并且中国的戏曲理论家,历来把戏曲看作是诗的演变与发展。古人说:词是诗之变,曲是词之变。戏曲在接受了诗歌优秀深厚的审美传统基础之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
和表现形式。同时,诗歌作为中国传统文学艺术的主流样式,在中国文学艺术乃至于文化观念中,诗歌的影响无处不在,强大而悠久的诗歌传统和诗性文化对于戏曲的渗透也是深入骨髓的。可以说,中国戏曲之所以成为中国戏曲,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成它的文化背景是截然不可分开的。
        一、戏词的诗词性
        从元代至今,关于戏曲的起源问题,都有一种观点:戏曲是承袭中国古代的诗歌传统而来,即为诗经-骚赋-汉乐府-唐诗-宋词-元曲这一文学形式变革流传而来。且戏曲作为一种兼具表演的艺术,戏曲的形成和唐宋传奇小说也有很大的关系。傅谨先生谈到戏曲的内在结构在形成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首先是从唐诗宋词直接发展出来的、具有强烈的表现性与高度音乐性的曲辞,它决定了戏曲的主体为格律化的韵文;其次是由变文和诸宫调衍生出来的敷衍故事的体裁,它决定了戏曲具有一个外在的叙事结构;第三则是从百戏流传下来的诸多难度不一的技巧,它使戏曲夹杂了丰富多彩的技艺表演”①。由此可以看出戏曲的内在本质还是以诗性为其主体表现的。